| ||
|
“画面中一人恭恭敬敬地端上一碗菜肴,慢慢打开包裹的荷叶,里面竟蹦出一只癞蛤蟆,满座宾客无不大吃惊……”这便是近日在中央一套黄金档播出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的一场镜头。画面中老戏骨于和伟饰演的陈独秀与两个儿子进行一场激烈的争吵戏,大儿子直呼其名,歇斯底里指责无情无义的陈独秀……从表面上看他们这对“冤家”水火不容,事实上是父子情深。
“培养”
“少年人生,听他自创前途可也”
陈家是安徽安庆城有名的书香门第。陈独秀更加重视子女的思想教育和人格养成,他虽然常年奔波在外,与孩子们聚少离多,但是他非常关心他们的教育和成长。据陈独秀回忆,在孩子们幼年时陈就实行了“寓教于乐”的法子,例如“一面和他做游戏,一面就是教他学问,叫小孩子个个欢天喜地,情愿受教”。陈延年、陈乔年是他长子和次子,表面上他们水火不容,实则他更是倍加呵护。1915年,陈独秀将两个孩子带到上海读书。陈独秀采用“自创前途”家风,让孩子寄住在亚东图书馆《新青年》杂志发行所店堂里,每月给10元生活费。1917年陈氏兄弟进入震旦大学,开始半工半读,每天吃大饼,喝自来水,过着夏无蚊帐,冬无棉衣,一件夹衣四季不离身的生活。看到兄弟二人如此清贫,陈独秀的家人和朋友们见了都连连规劝,多有责怪陈独秀之意,但深谙人生艰难的陈独秀则坚持“少年人生,听他自创前途可也”。陈氏兄弟俩也坚持不向父亲索取,不要家庭接济,而是在艰苦环境中磨炼自己。
“转变”
信仰共产主义投身革命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各种思潮广泛传播。当时缺乏识别真理和谬误能力的陈氏兄弟选择了无政府主义。1919年底,受“工读”新思潮的影响,决定赴法国留学。在法国他们历经磨难,尤其是华法教育会与中国勤工俭学学生脱离经济关系后,大批失去资助的学生,过起了流浪生活。陈氏兄弟为了生活,在工厂里做起廉价的翻砂工。1921年间,中国留法勤工俭学学生纷纷起来抗争发动了“二二八”求学运动并举行游行示威。他们在“二二八”求学运动中先后结识了蔡和森、周恩来、王若飞等共产主义者,并得到他们极大的鼓励和帮助,渐渐开始信仰马克思主义,积极参与共产主义者的革命活动,最终这对“冤家”父子殊途同归。
1922年8月,陈延年、陈乔年加入法国共产党。消息传至中共中央,引起中央高度重视,时任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的陈独秀也倍感欣慰。随后,中共中央正式承认旅欧共产主义小组成员和加入法国共产党的同志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组建了中共旅欧支部,陈延年和周恩来、赵世炎等被选拔为中共旅欧支部领导人。1923年春,陈独秀安排陈氏兄弟进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在苏俄的系统学习,使陈氏兄弟理论水平突飞猛进。中共三大后,国共开始合作。1924年陈延年、陈乔年奉命回国,投身革命。
“工作”
通信互称同志,成为“父子委员”
归国后的陈氏兄弟相继担任党内重要职务,父子分属上海、广州、北京三地,日常联系通信以“同志”相称。虽然表面上感情冷淡,实则父子情深血浓于水。在北伐时期,陈延年虽然曾经毫无情面地批评陈独秀:“独秀同志片面主观,缺乏对全国形势的正确分析,反对北伐是错误的。”但是当陈独秀在上海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后,甚至杳无音信的时候,此时陈延年慌忙奔走四处打听,最终得知父亲安然无恙之时才放下心来。此外,在1927年4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陈独秀继任总书记,陈延年和陈乔年同时选为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这也是中共历史上唯一一次的一门三杰“父子委员”。
“牺牲”
兄弟俩遭酷刑后就义,父亲洒酒哀叹
1927年6月26日,陈延年被捕,随后陈独秀立即设法展开营救,然而因陈延年身份暴露导致他们生命危在旦夕。在监狱内,陈延年饱受各种折磨,尝遍各类酷刑,他坚定理想信念,丝毫没有泄露党的任何秘密。恼羞成怒的敌人决定处决他们。7月4日,陈延年等三位同志在上海龙华塔下枫林畔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尤其是陈因不愿跪谢受刑,竟被敌人乱刀砍死,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临刑前他奋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噩耗接踵而至,1928年2月份,陈乔年被捕入狱,敌人对陈乔年实施各种酷刑,严刑逼问妄图获得更多有关党的情报,乔年咬紧牙关不屈不挠。最终在1928年6月6日,乔年倒在敌人枪口之下,在就义前一刻他仍然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陈延年、陈乔年接连被国民党杀害,令陈独秀痛不欲生。消沉、悲痛、失望之际,陈独秀借酒浇愁,常常老泪纵横,痛哭流涕。他用颤抖的手举着酒杯说:“延年、乔年,父亲为你兄弟俩酹此一杯!”说完,将酒洒在地上,仰天哀叹不已。
陈氏兄弟为革命英勇壮烈牺牲时,陈延年29岁,陈乔年仅26岁,他们是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马克思主义者。2009年9月,经党中央批准,中宣部等11部门联合组织评选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简称“双百”人物,陈延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
兄弟二人牺牲后,陈氏“冤家”父子情深的故事也最终结束。我们今天重新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到陈氏一门三杰的“冤家”故事,他们在青春岁月里为国家、为民族奔走呼号,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行、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撰文/韩小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