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地跨南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和高原气候区四个气候带,山水林田湖浑然一体,是许多可爱生物的家园。
被称为“微笑天使”的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如今,因为栖息地丧失及长江水污染和破坏,已成为急需保护的物种;作为我国独有物种,白鱀豚曾在长江中下游流域广泛分布,却在2007 年被认定为功能性灭绝。还有白鲟、中华鲟、胭脂鱼……
保护好它们,理应是我们的职责。
长江江豚
体型较小,头部钝圆,额部隆起稍向前凸起;吻部短而阔,上下颌几乎一样长。全身铅灰色或灰白色,体长一般在1.2米左右,最长的可达1.9米,貌似海豚。寿命约20年。
通常栖息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淡水中生活,喜单独活动,有时也三五成群,最多的有过87头在一起的纪录。长江江豚性情活泼,常在水中上游下窜,食物包括青鳞鱼、玉筋鱼、鳗鱼、鲈鱼、鲚鱼、大银鱼等鱼类和虾、乌贼等。
今年2月,长江江豚升级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白鱀豚
中国特有的一种小型淡水鲸,身体呈纺锤形,脐处最粗。体长1.5-2.5米,体重约230千克。吻极狭长,约30厘米,前端略上翘。喷气孔纵长,位于头顶偏左。眼极小,位于口角后上方。耳孔小如针眼,位于头两侧、眼的后下方。
白鱀豚自成一科,是古老的孑遗生物,化石证据表明,53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白鱀豚已在长江出现。20世纪后期以来,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侵害而数量锐减。1988年被列为中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但剩余种群仍不断消亡。
2007年,被认定为功能性灭绝。
白鲟
又称作中华匙吻鲟、中国剑鱼,是中国最大的淡水鱼类,体长2-3米,体重200-300公斤,最大的体长可达7.5米。因为其吻部长状如象鼻,又俗称为象鱼。
中国古代,白鲟被称为鲔,春季溯江产卵。主产于中国长江自宜宾至长江口的干支流中,钱塘江和黄河下游也有发现。是中国特产稀有珍贵动物,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
2019年12月23日,被宣布灭绝。
中华鲟
常见个体体长0.4-1.3米,体重50-300千克,最大个体体长5米,体重可达600千克。是长江中最大的鱼,故有“长江鱼王”之称。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4条吻须,口位于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大而硬的骨鳞,背面一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
1988年,中国首次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华鲟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10年,中华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升级为“极危级”保护物种。
胭脂鱼
体侧面观长椭圆形,侧扁,背鳍始点处体最高;腹部宽圆,腹缘较直。属于大型中、下层淡水鱼类。胭脂鱼为底食性鱼类,主要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水底泥渣中的有机物质为食,也吃一些高等植物碎片和藻类。分布于长江和福建闽江。
胭脂鱼早期分布十分广泛,长江流域大多地区都可见到,但是由于人为滥捕导致数量下降,属于易危等级。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川陕哲罗鲑
体长椭圆形,略侧扁,腹部圆。口大,斜裂,向后延伸至眼球中部或后缘的下方。肉食,体重可达七八十斤,有“水中老虎”之称。属于长江上游特有的大型鲑科鱼类,也是青藏高原地区唯一的大型土著鲑科鱼类,具有很高的科研、生态和经济价值。
川陕哲罗鲑为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收录于《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鱼类》;还收录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IUCN)中,为极度濒危(CR)。
新京报记者 张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