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潘毅琴谈检察队伍建设
|
司法实践中,领导干部插手具体个案、干预司法办案的问题,成为影响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的顽疾。2015年“三个规定”出台,成为约束司法人员的“紧箍咒”,其实施情况受到广泛关注。
近日,新京报记者专访了最高检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潘毅琴,直击“三个规定”落实情况、“难啃的骨头”以及检察队伍建设等问题。
访谈中,潘毅琴指出,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情况正在逐步减少,检察办案司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同时她也毫不避讳地指出问题:有的检察人员只记录报告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对受到过问或干预、插手的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却选择性记录报告,甚至不记录报告等。
对于政法系统的腐败,潘毅琴强调,要把执法司法权关进制度笼子;并且将提高标准,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通过系统巡视、政治督察、办案监督、提级评查、异地评查等手段,清查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人”。
谈“三个规定”落实情况
检察人员应当自觉净化个人“社交圈”
新京报:目前,检察机关“三个规定”落实情况如何?实践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潘毅琴:2020年检察机关主动记录报告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重大事项67700余件,相当于前两年填报总量的5.8倍。目前,检察机关“逢问必录”“过不过问都一样依法办理”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情况正在逐步减少,检察办案司法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政治站位不够高。二是学习领会不够深。三是记录报告不够实。有的检察人员只记录报告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对受到过问或干预、插手的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却选择性记录报告,甚至不记录报告。四是通报曝光和责任追究不够严。这些问题我们将紧盯不放,持续推动解决。
新京报:检察工作人员如何做到“一尘不染”?
潘毅琴:对于检察人员、特别是基层检察人员而言,要做到“一尘不染”,一是要做到洁身自好,首先做到自己不去过问或干预、插手其他司法人员办理的案件。二是要严格规范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的接触交往行为,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三是遇到他人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时,要明确予以拒绝,引导他们通过12309检察服务中心等规范渠道了解案件情况。四是对过问或干预、插手检察办案等情况,要全面如实记录报告。
目前,越来越多的检察人员认识到,“逢过问必记录”,不是记别人的“黑账”,而是对党忠诚的体现,是对自己的保护。
新京报:对于不履行“三个规定”、不如实记录报告的检察工作人员如何追责?
潘毅琴:按照相关规定,发现检察人员一次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的,要予以警告、通报批评;两次以上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的,要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主管领导授意不记录或者不如实记录的,也要依法依纪追究主管领导责任。
同时,我们将检察人员执行“三个规定”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政绩考核体系,作为年度考核和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谈检察干部履职
办案质量和效率作为业绩考评基本内容
新京报:目前检察队伍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有哪些硬骨头要啃?
潘毅琴:创业兴业,关键在人。最高检党组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不过,近年来司法体制改革、内设机构改革、人员分类管理等重大改革任务叠加推进,检察队伍建设也面临不少矛盾问题。比如,有的检察人员能力素质还不够强;有的地方检察机关司法理念转变更新不够及时,机械司法、就案办案现象一定程度存在;部分地方检察机关领导班子结构老化,年轻干部培养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等。
其中,破解基层发展“瓶颈”、夯实基础工作根本,提升基本素质能力是当前检察工作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难啃的“硬骨头”。
新京报:检察履职最大的风险就是不担当。张军检察长多次强调,检察工作人员不应只守住自己的一摊,得过且过,算盘珠不拨不动。如何加强检察工作人员担当意识,积极履职?
潘毅琴:司法责任制改革给予检察官们独立办案的权利,也赋予了检察官们担当履职的责任。最高检党组在经常性管教、常态化要求的基础上,从“引、提、督、护”四个角度确保广大检察人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引”是指理念引,激发广大检察人员担当的动力。心怀信仰,才能行有方向。着力“提”,即持续提升检察人员“能担当”的过硬本领。
“督”是要科学督,传导担当的压力。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我们要全面推进以办案质量、效率和效果为基本内容的检察官业绩考评,将党中央决策部署、重点检察工作和各项要求项目化、指标化、具体化,作为评优奖励、等级升降、奖金分配、退出员额的重要依据,让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差区别开来,以完备的制度体系督促检察人员“要担当”。
还有精准“护”,壮实担当的胆力。改革发展的实践表明,为担当者担当、为干事者撑腰是激励担当的重要保障。我们研究出台《人民检察院司法责任追究条例》等一批制度性规定,严格区分质量瑕疵与枉法办案责任,切实保护检察人员“敢担当”的积极性。
谈政法队伍教育整顿
清查“两面人”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
新京报:去年,全国开展为期5个月的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你也参加了试点调研,过程中发现了哪些问题?
潘毅琴:试点期间,我负责挂点联系和指导河南三门峡市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
在此过程中,我深刻感到基层政法机关有“三个建设”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加强。
一是政治建设必须紧抓不放。政法队伍作为执法之公器、司法之利器,必须对标“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要求。试点过程中暴露的个别政法干警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等恶劣问题,根本来讲,是在政治上发生了蜕变。
二是能力建设亟待锤炼提升。通过随机走访、听取案件介绍等,我发现基层一些干警存在业务素质不高、能力不强问题,特别是有的干警执法司法理念陈旧滞后,生硬执法、机械办案,影响了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
三是制度建设还需健全完善。完备的制度体系是司法权公平公正运行的有力保障。试点中发现个别干警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有的违规违法办理“减假暂”案件,等等,暴露出执法司法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存有漏洞可钻。
我们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动政法队伍建设、政法事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深化落实防止干预司法的“三个规定”,把执法司法权关进制度笼子。
新京报:今年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将全面铺开,检察机关将开展哪些重点工作?
潘毅琴:试点工作为检察机关开展队伍教育整顿积累了有益经验。接下来要推动教育整顿活动走深走实,来一场新时代检察系统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铸魂扬威式的主题教育。
要坚持铁腕治检,清除害群之马。我们将提高标准,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通过系统巡视、政治督察、办案监督、提级评查、异地评查等手段,清查对党不忠诚、不老实的“两面人”,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以教育整顿成效助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检察队伍。
执法司法实践中,一些“老大难”问题长期存在、久难根治,我们将紧盯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找准病灶狠医顽瘴、靶向定位根治痼疾。
新京报记者 王俊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