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9:中国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9:中国新闻
下一篇

“天问一号”发回3幅火星高清图

2幅全色图像分辨率约0.7米,地貌清晰可见;1幅彩色图像画面为北极区域

2021年03月05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天问一号”发回的彩色图像,由中分辨率相机拍摄的火星北极区域。
“天问一号”发回的2幅全色图像,系高分辨率相机在距离火星表面约330千米-350千米高度拍摄,分辨率约0.7米,成像区域内火星表面小型环形坑、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见。本组图片/国家航天局供图
“天问一号”发回的2幅全色图像,系高分辨率相机在距离火星表面约330千米-350千米高度拍摄,分辨率约0.7米,成像区域内火星表面小型环形坑、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见。本组图片/国家航天局供图

  “天问一号”发回3幅火星图像:2幅全色和1幅彩色。全色图像中,火星表面小型环形坑、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见。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阶段,今年将陆续实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货运补给、载人飞行等多次任务。

  新京报讯 3月4日,国家航天局发布3幅由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拍摄的高清火星影像图,包括2幅全色图像和1幅彩色图像。

  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见

  全色图像由高分辨率相机在距离火星表面约330千米-350千米高度拍摄,分辨率约0.7米,成像区域内火星表面小型环形坑、山脊、沙丘等地貌清晰可见,据测算,图中最大撞击坑的直径约620米。彩色图像由中分辨率相机拍摄,画面为火星北极区域。

  2月26日起,“天问一号”在停泊轨道开展科学探测,环绕器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等科学载荷陆续开机,获取科学数据。环绕器上的高分辨率相机配置两种成像探测器,能够实现线阵推扫和面阵成像,对重点区域地形地貌开展精细观测。中分辨率相机具备自动曝光和遥控调节曝光功能,能够绘制火星全球遥感影像图,进行火星地形地貌及其变化的探测。

  将对预选着陆区沙尘天气等进行详查

  “天问一号”自2020年7月23日成功发射,2月10日,“天问一号”顺利实施近火制动,完成火星捕获,正式踏入环火轨道。

  “天问一号”由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组成,为了保证着陆巡视器顺利完成火星着陆,接下来,“天问一号”需要进行多轨调整,通过精准操作来不断进行轨道和速度的变动,通过更加复杂的轨道控制来保证“泊车”。

  2月24日6时29分,“天问一号”成功实施第三次近火制动,进入近火点280千米、远火点5.9万千米、周期2个火星日的火星停泊轨道。探测器将在停泊轨道上运行约3个月,环绕器7台载荷全部开机,开始科学探测。同时,载荷中的中分辨率相机、高分辨率相机、光谱仪等将对预选着陆区地形地貌、沙尘天气等进行详查,为择机着陆火星做好准备。

  这样经过几个月的详细观察与调整后,环绕器将实施火星之旅的关键动作——器器分离。

  在约3个小时内,环绕器需要变轨到危险的撞击火星轨道,建立并保持着陆器进入火星大气所需要的姿态(姿态误差小于0.01度)。在预定分离时刻,环绕器与着陆器必须完成分离,经过安全距离飘飞过程后,环绕器需要迅速完成推力加速,以回到安全的环绕火星轨道。

  ■ 相关新闻

  空间站核心舱拟上半年发射航天员已选定

  据中国载人航天官微消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经全面转入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阶段,今年将陆续实施空间站核心舱发射、货运补给、载人飞行等多次任务。

  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中第三步任务目标。2020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根据任务安排,后续将实施一系列飞行任务,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

  目前,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和承担发射任务的长征五号B遥二运载火箭已经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计划今年上半年发射。执行空间站建造阶段4次载人飞行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

  据介绍,中国致力于将空间站打造成为面向国际社会的、开放的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中国和联合国围绕中国空间站应用开展的空间科学实验第一批项目遴选工作已经完成,正在推进项目具体实施工作。

  在实施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的同时,还在开展载人月球探测关键技术攻关和方案深化论证工作。

  新京报记者 李玉坤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