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封面报道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

实现恢复性增长 克服“基数幻觉”影响

2021年03月11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受访者供图

  如何看待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设定?如何理解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宏观政策不急转弯”?今年的国民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十三五”时期我们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重大风险防范化解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2020年受疫情冲击,风险有所叠加,一个是财政风险,一个是金融风险,一个是房地产市场的风险,2021年要对这些风险给予关注。

  尹中卿长期从事人大工作理论和经济政策研究,多年参与审查计划、预决算和季度经济运行分析决策。

  谈宏观经济主要指标

  “十三五”四类25项主要指标完成不错

  新京报:如何看待宏观经济主要指标的设定?

  尹中卿: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标志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站在两个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就需要对“十三五”走过的路做一个回顾。“十三五”时期,四类25项主要指标整体完成情况不错,其中,20项指标提前完成或者超额完成,5项指标接近完成或者基本完成。明白这些才能更好地了解2021年和“十四五”的经济指标是在什么背景下制定的,今年我们应该怎么干。

  新京报:5项接近完成或者基本完成的指标是哪些?

  尹中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分为“经济发展”“创新驱动”“民生福祉”和“资源环境”四类,在此基础上设置25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3项,预期性指标12项。在约束性指标中,有一个指标属于接近完成,就是单位GDP能源消耗,与规划相差1.8个百分点。预期性指标有4项属于接近完成,一个是GDP总量,一个是全员劳动生产率,一个是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一个是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新京报:接近完成,那对今年和“十四五”的影响有多大?

  尹中卿:首先要看到的是,在25项主要指标中,其中20项指标特别是有关环境保护、民生福祉的指标都完成了,有的提前完成有的超额完成,因此,过去五年的成就为“十四五”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此外,5项接近完成或者基本完成的指标,GDP总量之外的另4项,也都与GDP有关。比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单位GDP能耗降低这三项指标,分母都是GDP;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则是以GDP为分子,所以这些指标肯定会对今年的GDP增速、对“十四五”构成一定的影响。

  影响有多大?以GDP总量为例,十八大提出两个“翻一番”目标任务,“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已经如期完成。GDP“翻一番”指标因为去年受疫情影响,还差一点。但是GDP总量“翻一番”只是众多指标中的一个,综合评价各项指标,其实百姓已经享受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红利。

  谈GDP增速

  “十四五”时期把精力放在高质量发展上

  新京报:今年GDP增速目标6%以上,此前一些机构曾预测将破8%。

  尹中卿:一些学者提到了一个词叫“基数幻觉”。就是GDP增速是同比,同比是与历史同时期比较,比如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而环比则是与前一个相邻的时期作比较,比如今年第一季度与去年第四季度相比。去年第一季度,GDP增速-6.8%,第四季度为6.5%,今年第一季度只要能保持去年第四季度的6.5%,那么环比增长为0%,可同比增长就超过12%。这就是“基数幻觉”。

  有人形象比喻,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速砸下一个深坑,坑深6.8米,今年只要跳得跟坑一般平,同比就增长6.8%;如果跳得与去年第四季度一样高,即使环比增长为零,也跳到地面上来了,同比增长就可能达到两位数。

  正是因为考虑到了“基数幻觉”的影响,2021年GDP增速设定为6%以上,这个预期目标对于去年同比来说不算高,相对来说容易完成,因此就可以有更多精力解决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巩固经济恢复基础,避免经济增长速度大起大落,下大气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为什么没有设GDP增速目标呢?

  尹中卿:“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没有设一个具体的GDP量化目标,主要考虑到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简单以GDP增速论英雄,也不再过分强调经济增长。不设具体目标,更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更多精力放在高质量发展和效益上,放在补齐社会发展、民生保障、绿色生态等短板方面,同时也增强了灵活性,能够更积极、主动、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因为今后五年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

  谈宏观政策不急转弯

  政策“不急转弯” 要有过渡和衔接

  新京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宏观政策要继续为市场主体纾困,保持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不急转弯”应当如何理解?

  尹中卿:我们特别强调,2021年要实现的是恢复性增长,或者说经济增长恢复到正常轨道,同时还要克服“基数幻觉”的影响。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宏观调控政策也应当逐渐回归到正常或者“常态”,不能继续采用2020年上半年为应对疫情冲击所采取的短期的、应急的刺激政策。例如宏观杠杆率,2020年应对疫情冲击,为了保证流动性充足,全年宏观杠杆率共上升23.6个百分点,最高峰的第三季度甚至一度接近上升25个百分点,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最高的一年。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要把刺激政策逐步恢复到正常,宏观调控政策就必须“拐弯”“刹车”“掉头”。但要注意不能急转弯,不能猛刹车,不能完全掉头。在出台政策、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既要有“退出”的政策,也要有“补偿”的政策、“对冲”的政策、“过渡”的政策、“衔接”的政策,让社会各界、各个地方、各个行业、各个市场主体特别是受到疫情影响较大的企业更容易适应、更容易接受。

  新京报:今年的国民经济面临哪些挑战?

  尹中卿:2020年受疫情冲击,风险有所叠加,一个是财政风险,一个是金融风险,一个是房地产市场的风险,2021年要对这些风险给予关注。

  财政风险,赤字率去年达到3.6%,今年按3.2%安排,已经高于3%左右赤字率警戒线。还有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目前,地方政府债务接近30万亿,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问题。财政风险最终会转移到金融风险上来,2020年,宏观杠杆率提高了20多个百分点,金融杠杆率高加上银行“双不良”上升,会加大金融系统性风险。房地产市场也与金融密切相关,目前房地产市场的问题主要是过度金融化,制造业、银行、信托、保险、债券、基金等资金过多进入房地产,此外“热钱”也绕道进入房地产市场。“房子只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针对的不仅仅是买房人,还有一些炒房的金融机构。

  此外,养老金缺口问题也应充分重视。

  风险虽然存在,但是事实已经证明,中国经济的韧劲很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也很强。

  声音

  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简单以GDP增速论英雄,也不再过分强调经济增长。不设具体目标,更有利于引导各方面把更多精力放在高质量发展和效益上,放在补齐社会发展、民生保障、绿色生态等短板方面,同时也增强了灵活性,能够更积极、主动、从容地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因为今后五年我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尹中卿

  新京报记者 王姝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