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关注全国“两会”系列评论之八
加强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的监管,各方面应该凝聚共识,突破阻力,尽快形成决断。
今年两会期间,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之一。“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游戏产品准入监管”,“建立完善的网络游戏审批发布机制和考核体系”,“调整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预警时间”……代表委员们直陈网络游戏之弊,纷纷呼吁加强网络游戏监管,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殷殷期待。而就在3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同样提到,要共同关心“学生沉迷网络游戏”等教育问题。
加强网络游戏监管,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这类建议其实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两会会场。其反复被提出并获得社会广泛关注,说明背后对应的社会现实或许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
根据相关调查,目前中国未成年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经超过2亿,网络沉迷学生达2400多万人。并且未成年“游戏玩家”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
规模化加上低龄化,足以看出如今网络游戏对于未成年群体的介入程度之深。如果说统计数据更多是提供一种宏观镜像,那么,更具体地来看,当前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对网络游戏的过度依赖现象,确实已经成为不少家长和学校的现实“烦恼”,其所引发的种种教育问题、心理问题,甚至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都时有发生。在这些现实面前,全社会有责任给出更积极的干预和应对。
过去一些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几乎形成“包围”之势,令家长防不胜防。乃至此前就发生过一些学习App都被当作了游戏推广平台的荒诞现象。
把网游一律视作洪水猛兽的看法固然显得过激,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特点,当大量未成年玩家在网游的世界中长大,他们的成长、身心发育,以及对世界的认知,所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全社会都应该保持高度警觉,并及时给出科学、理性的对策。
此次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建议加强对网络游戏监管,其实此前已经有了一些现实行动。如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对网游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进行了明确限定,一些游戏公司也设置防沉迷措施,这些做法在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上发挥了一定作用,距离一套完整且有执行力的网络游戏监管制度,目前来看还有一定距离。在这个问题上,各方面应该凝聚共识,突破阻力,尽快形成决断。
除此之外,网络游戏的营销边界也亟待厘清。就在这几天,有网友在中国政府网留言称,每天在电梯内都会看到各种游戏广告。有关部门应该严格加强对游戏广告的管理,对住宅区内投放的游戏广告根据类型严格审批,给未成年人一个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
最大程度遏制网游对于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是网络时代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解决这一难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也无法靠某一项举措就“高枕无忧”。这需要社会各个部门拿出真诚的态度,出台切实可行的措施,为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构筑牢固的防火墙。在这个问题上,优先突破好于置之不顾,毕竟,护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没有什么余地可以商量。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