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3:春季书选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3:春季书选

春季书选

2021年04月02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作者:(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译者:何博超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21年3月

  “反智”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它被用来指“愚昧”、相信“读书无用论”或抵制现代科学知识等现象,它也被作为修辞工具,用来形容立场不同的观点。这当然取决于人们在何种程度上理解“智识”。

  作为反智主义的经典阐释者,霍夫施塔特在描述反智之时,注意到的是人们对知识分子的仇恨,“骨子里浅薄无知”“爱说风凉话”。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他们“叨叨个不停”,成为社会问题、国家危险的替罪羊。他们为观念而活,通过审视和批判来展现某种奉献感。这是难以被接纳的。霍夫施塔特就此追溯至十七世纪的早期现代新教。当然还可追溯更远。这说明,“反智”并非源于权威中心消失后的民主社会或所谓后现代社会。在“社会撕裂”无处不在的情况下,霍夫施塔特半个世纪前的写作自然仍有它的当下性,使每个关心心灵生活的人去面对“智识”与生俱来的反思性及其命运。

  《珠崖:12世纪之前的海南岛》

  作者:(美)薛爱华

  译者:程章灿/陈灿彬

  版本:后浪x楚尘文化|九州出版社

  2020年12月

  美国汉学家薛爱华向来对中古历史的研究痴迷。这在他的《撒马尔罕的金桃》《朱雀》等研究著作中可见一斑。这部《珠崖》是他早期的学术作品,也是《朱雀》的姐妹篇,重点描述了8至11世纪海南岛的流人生活与开发历史。自汉至宋,中原王朝一直将海南岛视为边徼蛮荒之地,屡次收缴,叛服无常。它既是人们口中的烟瘴之地,风涛瘴疠,远离文明中心,同时也是流人笔下的方壶蓬莱、珍珠海岸。

  正是在这样交错的视线构筑下,薛爱华揭开了早期海南岛的异色形象。他从历史文献与文学作品中汲取素材,并结合近代以来的人类学、地理学和地质学的实地考察,对古代海南岛的自然与文化历史做出详实与生动的描摹。这部作品最为独特之处也正在于此:薛爱华的博物趣味与跨学科的交叉视野或许不能为历史研究提供某种确定的研究范式,但他以一贯细腻风趣的历史书写为读者带来欢畅淋漓的智性愉悦。

  《历史的运用与滥用》

  作者:(加)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译者:孙唯瀚

  出版:一頁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俗话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因为历史包含了太多信息,大家似乎总能从历史中为当下的行动找到佐证或合法性。为了满足某个群体的自尊心或实现某些不正当的目的,有些人甚至会压制或虚构历史。伴随着近些年来西方民粹主义的兴起,历史成了一个越来越被扭曲、美化或政治化的场域。那么,历史究竟属于谁?我们该如何看待历史?

  此时,我们急需一支解毒剂。《历史的运用与滥用》就是很好的历史解毒剂,它能帮助我们避免掉入很多历史的陷阱。麦克米伦从集体记忆、个人认同、国族主义、记忆与遗忘、历史学家的职责等方面切入,剖析人们是如何利用历史来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和想象未来的。麦克米伦的醒世恒言,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麦克米伦提醒我们,历史是复杂的,若我们能诚实地考察过去,并能接受一些可能难以接受的史实,社会才会变得更加成熟。

  《另一片天空下:走进历史的全球之旅》

  作者:(英)诺曼·戴维斯

  译者:曾小楚

  版本:新思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2020年12月

  旅行的意义之一,就是前往未知的世界,探寻不同以往的认知。历史虽然是人类经验的总和,但前人的足迹散布世界各地,历史的经验也如同种子撒遍全球,在不同的文明中开花结果。诺曼·戴维斯的《另一片天空下》,正是这位历史学家离开舒适的书斋世界,前往未知天空下探寻历史的一次漫长的旅程。

  诺曼·戴维斯以治东欧史著称,尤以波兰史蜚声海外。但他的这部著作,视野却拓展到全球各地。不同地域的历史在不同文化的土壤上生长,东方与西方两者看似如两道并行的铁轨,各行其是。但诺曼·戴维斯越是深入探查,就越是发现两者之间的共通远大于区别,从巴库到新加坡,从塔希提到法兰克福,从马来西亚到得克萨斯,这些看似形态迥异的异域文化,却总是因为某些原因而发生联系,贸易、战争,有时仅仅是人类寻找彼此的好奇心,就足以让不同的文化接触碰撞到一起,并像化学反应一样产生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一切自现代世界降临以来,变得尤为明显,它既是西方文明的输出史,也是东方文明的渗透史。作者的脚步并非严格按照时间的次序行走,但历史学者的敏锐和直觉让他的每一步都恰到好处地踏在两者的交汇点上。许多看似琐碎的点,构成了如今我们熟悉却不经意的世界。

  《寻蜀记:从考古看四川》

  作者:萧易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1月

  考古发掘,就是让埋藏地下的古老记忆重现人世;追寻考古之路,就是捡拾散落各地的记忆,将它们拼成一个连续的整体。三星堆遗址近期的考古发掘所引发的热潮,让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聚焦到四川。这片中国古代的西南边徼之域,地下隐藏着太多的记忆,等待被唤醒给人以惊喜。《寻蜀记》作者萧易,历时十年,对四川最具代表性的考古发掘遗址进行寻访考察。从先秦时代的三星堆和金沙遗址,到唐代伫立江崖的大佛和五代叱咤风云的孟蜀雄主的陵墓,再到明末张献忠沉没在江口的宝藏。因考古发掘浮现出的历史记忆,按照时间次序连成一线,像一幅历史长卷,从幽深的地底渐次展现在世人眼前。

  相比于考古报告用刻板干涩的文字以彰显其科学性,萧易笔下的考古现场却充满了故事般生动的细节,资料文献的引述中穿插的个人感想,更带给读者一种现场对话讲解的代入感。尽管作为一本考古探访之作,本书缺乏某种张弛开合的戏剧性,但如溯流缓舟般的平实文字,配上精心遴选的照片和长图折页,足以引领读者踏足这片古老的巴蜀大地,寻找历史散落在地下的那些碎金片玉。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