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16:新京智库春季峰会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16:新京智库春季峰会
上一篇  下一篇

张永生 碳中和是中国的战略机遇,有望开启下一个40年发展奇迹

2021年04月19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摄

  4月17日下午,在2021新京智库春季峰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企业何为”主题论坛上,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表示,全球范围的碳中和共识,标志着一个旧发展时代的结束,新发展时代的来临。实现碳中和会带来巨大的机遇,也会面临非常大的挑战。

  

  中国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张永生介绍,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几乎所有国家都认为碳减排是经济发展的负担。那时各国的谈判策略都是希望其他国家多减排、本国少减排。短短十年,世界仿佛发生了沧海桑田的巨变。全球碳中和共识已然形成,不仅发达国家提出净零碳排放目标,以中国为引领的一些发展中国家也提出碳中和目标。

  过去说到现代化,大都是将现有发达国家作为经济现代化的目标。一些人认为,发达国家的今天,就是中国现代化的明天。但是,中国的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简单翻版,而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对发达国家和中国来说,都是新事物,因为现在的发达国家,也没有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和发达国家站在大体相同的起跑线上。“这也意味着,中国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后,将以新的发展方式实现现代化”。

  碳中和有望开启中国下一个40年发展奇迹

  张永生认为,碳中和意味着发展模式的深刻转变。碳达峰、碳中和两个概念经常被连在一起谈,说实现碳达峰之后再实现碳中和。但是,碳达峰和碳中和,其实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

  碳达峰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也可以实现,只是力度不一样,实现的时间或早一点、晚一点,实现的峰值高一点和低一点的区别。但是,要实现碳中和,则意味着中国现在一百多亿吨的碳排放,要全部消除掉,其中大部分通过减排,小部分通过“中和”完成。中国目前的一百万亿元GDP,正是建立在这一百多亿吨碳排放的基础上,而2035年经济还要倍增,新增约100万亿元GDP。考虑到2030年碳达峰,大体上相当于这新增的100万亿元GDP都是零碳甚至负碳。这就意味着,现在整个经济大厦的根基要发生彻底改变,包括衣食住行所有的生产、生活方式都要改变。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的改变,同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不是只和搞环保行业的人士相关。

  张永生认为,碳中和有望开启中国下一个40年发展奇迹。从1978年到现在,是中国的第一个40年发展奇迹。当初没有人想到,中国会在40年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发展奇迹,更多的还是在走传统工业化道路,最终难以持续。从现在到2060年正好40年,也是全球进入新绿色发展时代的40年,传统工业时代形成的经济体系将会被彻底重塑,从发展理念、生产和消费的内容、资源概念、商业模式等,都会发生很大改变,大量新机遇会出来。如果抓住这个历史机遇,未来40年有望出现新的发展奇迹,而这个发展奇迹,不只是经济增长,更是发展质量和人们福祉的提高,同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不彻底转变发展方式,碳达峰一百年也无法自动实现碳中和

  张永生认为,在实现碳中和的战略上,中国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要跳出传统工业化思维,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理解中国的碳中和战略。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应该是“低碳经济+低中和”,而不是“高碳经济+高中和”。

  另外,要实现碳中和目标,现在就应该采取强有力措施转变发展方式,而不是等碳达峰之后开始转变。如果不彻底转变发展方式,即使碳达峰一百年,也无法自动实现碳中和。从现在到2035年,中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GDP还要再新增一倍。这是中国碳中和的窗口期。如果不从现在开始加快行动减排,就会被锁定在高碳路径,等碳达峰后再转换,实现碳中和的成本就会非常高。

  新京报记者 丁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