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北京广州地铁乘车码互通互认,既有益于两地市民跨城交通出行,对区域与区域的协同共进式发展也不无裨益。
关注“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评论
据新京报报道,自5月12日起,北京与广州地铁乘车二维码实现互联互通,范围包括两市城市轨道交通的所有运营线路和车站。乘客使用亿通行App或广州地铁App,均可在本城或在两地跨城地铁刷码乘车。这意味着,“一码通行”在北京和广州的地铁里已变为现实。
都说“有码走遍天下,无码寸步难行”,但就乘坐地铁而言,要“走遍天下”,光有“码”还不行,在不同城市还得有不同的“码”。虽然去一个地方下载一个地铁出行App,未必有多麻烦,可堵在安检口或闸机前下载乘车软件的场景,也挺闹心。而北京、广州地铁乘车码互通,就解决了这个痛点。
从大趋势看,跨地域打通地铁乘车码是顺势而为。在坐地铁还得刷卡或买票进站的前移动支付时代,各地的交通一卡通公司利益构成盘根错节,在充值预存模式下,地铁运营方都有自己的资金池。所以在此之前,交通领域支付电子化面临不少阻力。即便扫码进站普及后,各城市的地铁乘车软件也是自研、自用、自管,毕竟这些App庞大的用户基础托起的是一块硕大的利益蛋糕。
近年来,随着乘车码带动先乘车后付费、实时结算成常态,地铁扫码支付标准化融合加速,打破地域壁垒、实现跨城市互通互认的条件渐次成熟。这里面最大的阻碍不在技术层面,而在于利益关系梳理——对运营方来说,互通互认,意味着部分潜在用户的流失,这难免会影响商业变现空间。
在此背景下,北京、广州地铁乘车码互通,显然是在解决了利益羁绊的基础上,克服了不同App的清结算渠道问题和跨区域兼容难题。
从管理的维度讲,这当然会增加管理上的协调性要求与繁琐程度,可从便民角度看,此举带来的“便民增量”是真切的——虽然细微但很实在。到头来,“码”“码”相通之下,人们地铁出行的顺畅度会增加不少。
江海不拒细流,为便民做加法,也要着眼于“微处”。民众少了“出个差旅个行得多个码”的麻烦,无疑是实实在在的“我为群众办实事”。
值得一说的是,北京、广州一北一南两个一线城市,分别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两大国家战略的核心,其轨道交通规模及客运量水平均在全国名列前茅,城市间交往紧密。
京穗地铁乘车码互通互认,实现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发展及票务共享,利好辐射面很广,既有益于两地市民跨城交通出行,对区域与区域的协同共进式发展也不无裨益。
据了解,北京如今已实现与上海、广州、天津及呼和浩特4座城市地铁二维码的互联互通,年内还将继续推进与其他城市间互联互通工作。可以预见,这样的“互联互通”越多,惠泽面就会越广,便民系数就会越高。
本质上,这也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要义所在:要秉持民生痛点,多些“民本算法”,承载起更多的“惠民便民期许”。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