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封面报道

袁隆平的“稻”路

2021年05月23日 星期日 新京报
分享:
1976年,袁隆平(右)与同事李必湖在观察杂交水稻生长情况。新华社发

  从23岁走进西南农学院开始,袁隆平一生便和农业结下了不解之缘,而从31岁那年研究杂交水稻后,袁隆平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新京报记者从四个方面梳理了袁隆平一生重要的节点,缅怀这位为中国、为世界做出过突出贡献的“杂交水稻之父”。

  求学之路

  1930年9月7日

  袁隆平出生于北京协和医院

  1949年8月-1953年 19岁-23岁

  就读于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并入西南农学院)

  1953年 23岁

  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结缘水稻

  1953年-1970年 23岁-40岁

  任湖南省安江农校遗传育种教师

  1961年7月 31岁

  袁隆平发现一株形态特优的稻株,籽粒竟有230个

  1974年 44岁

  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强优组合南优2号

  1975年 45岁

  研制成功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从而为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奠定了基础

  杂交水稻之父

  1981年 51岁

  袁隆平被授予新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

  1982年 52岁

  国际水稻研究所学术会首次公认袁隆平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1995年 65岁

  研制成功两系杂交水稻。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97年 67岁

  提出超级杂交稻育种技术路线

  2006年 76岁

  提出并实施“种三产四丰产工程”,即运用超级杂交稻的技术成果,力争用三亩地产出现有四亩地的粮食

  国士无双

  2000年 70岁

  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年 88岁

  先后获得“未来科学大奖”和生命科学奖,以及“改革先锋”称号

  2019年9月17日 89岁

  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2020年11月28日 90岁

  当选2020中国经济新闻人物

  资料来源:中国工程院官网、新华社、央视新闻、《粮食科技与经济》

  资料整理:王晓琳 陈华罗 新京报制图/陈冬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