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3: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3:北京新闻
上一篇

社会大课堂融入思政小讲堂

首都大学生同上脱贫攻坚大思政课;通过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网络直播平台参与学习,累计收看人次超7万

2021年05月24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扶贫要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脱贫就是为了带领贫困群众摆脱贫困、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走向共同富裕……”5月21日,“首都大学生同上一堂脱贫攻坚大思政课”暨第十期北京市学校思政课教师“同备一堂课”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北京高校的思政教师、北京市“决战脱贫攻坚”百姓宣讲团共同为首都高校师生授课。

  记者了解到,本次活动邀请北京高校全体思政课专兼职思政课教师及在校生通过北京高校思政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网络直播平台参与学习,累计收看人次超过7万。

  

  用“身边人”的故事感染学子

  “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在“脱贫攻坚导论”环节,“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获得者、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系统回顾了脱贫攻坚的历程,阐述了脱贫攻坚精神。

  “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黄文秀是北师大优秀校友。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郝海燕是黄文秀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在我眼里,文秀还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爱美、爱笑,也有苦恼;但她也有和其他同学不一样的地方,她特别善于反思和总结,特别有主见,身上特别有正能量。”

  郝海燕讲述了黄文秀求学期间的点滴故事。她记得,黄文秀在读期间,学习特别认真、刻苦,曾为做好一次PPT展示,留在学校翻阅图书馆的资料,一个假期没有回家。到广西百色工作时,11个自然村相隔较远,道路非常难走,“黄文秀就脱了鞋、趟着水过去,一步一步到195户贫困户家中去查访。”

  郝海燕也围绕思政课教师如何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进行了分享。郝海燕表示,思政课以往常常不被学生重视,这和思政教师的授课方式有关。如今,在学校、思政教师的改革与探索之下,思政课已经成为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目中有人”的课程。她之所以以学生黄文秀为主题带来这节思政课,是希望能让学生以他们的“师姐”为榜样,产生共鸣,并努力向“师姐”学习。

  “决战脱贫攻坚”宣讲团成员讲述“脱贫攻坚”故事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开展扶贫实地调研,完成近百份调研报告,用智慧推进可持续减贫;西城区陶然亭小学原校长刘建文退休后到山区支教,把助力教育扶贫作为自己的“新长征”……在“先进事迹宣讲”环节,北京市“决战脱贫攻坚”宣讲团成员讲述了他们投身脱贫攻坚一线的感人故事。

  北京桃谷新农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丹在现场分享中说道,她是土生土长的平谷人,大学毕业后,在一家科技公司工作几年后返乡创业做起了电商。直播带货流行起来后,她开始尝试用这种方式经营自己的直播间。后来,为了带着全村共同致富,王丹开始教全村、全区的中老年人直播销售平谷特产桃子,打开了农产品销售新渠道,带领“桃农”用“新农具”致富。“有人问我,把技术教给别人,钱不就跑别人那里去了?但我不这么觉得。大家都好才是长远的好,我就是想带动平谷人都富起来。”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王洪波表示,当天的课程和分享既是一次集体备课,更是一次思想动员,将积极挖掘学校师生参与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用“身边事”讲好“大道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思政课教师孙新表示,听了师生的故事,数度感动落泪,要将脱贫攻坚中的师生事迹和精气神融入思政课教学,不断提升教学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要求,广大师生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上好脱贫攻坚大思政课。

  新京报记者 戚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