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曹县火了。
距离县中心20多公里外的大集镇是曹县有名的电商村聚集地,也是全国最大的儿童表演服加工销售基地。全镇共有网店18000余家,表演服饰有限公司近3000家。
在这里,从不缺乏新入局和想入局的人,有人不远千里来进货,也有人参观拜访学习经验。人们好奇,十几年的时间,一座北方小城如何将电商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电商如何改变乡村,又如何改变乡村里的人。
网络上的人们一边好奇一边调侃,而真正生活在曹县的人们,也同样过着热火朝天的生活。
“在外东奔西跑 不如回家淘宝”
沿着万桑路主路一直往南,就来到大集镇,在街道两旁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商铺,布料切条、绣花辅料、衬布厂、电动车、物流、电脑维修等。
街道上每隔三百米就有一块路牌,上写着“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回家淘宝”的宣传标语,电线杆上也贴着各种招聘网店运营和美工修图的广告。晌午的大街上不算吵闹,只有时不时拉着废布料头、废纸箱的三轮车和拉着五颜六色表演服的货车在街面上穿梭。
沿着大集镇的主路一直开,拐进丁楼村一家主卖拉丁舞演出服的公司,徐伟赵金平夫妻俩在仓库里忙碌着,查收订单、客服回复、找货发货,夫妇俩在电脑前和仓库里来回穿梭。对于以儿童演出服为主打产业的大集镇村民来说,“六一”就是他们的“双十一”,这样的忙碌状态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徐伟是山东临沂人,妻子赵金平是当地人,夫妻二人毕业后便留在烟台一家汽车零部件厂做销售和计量,每人月收入四五千,工作相对稳定。去年12月底,在烟台待了三十多年后,夫妇俩辞掉工作来到大集镇做演出服网店,赵金平说,她一方面想给正在读大学的儿子打个前阵,另一方面看到村里其他人生意旺盛也确实有些羡慕,希望趁着年纪还不大能再闯一闯。
赵金平的哥哥和弟弟都在村子里开着规模不小的网店,依托于农村之间的亲戚关系,夫妻二人在网上开了店,挂出演出服图片,和弟弟共用仓库拿货,很快就上手了。
穷则思变 转型开网店
像徐伟夫妇一样想要尽快入局的人并不少,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商机吸引着家家户户想赚钱的人。
大集镇电商办主任张慧说,2011年她刚来曹县的时候,大街上只有两家饭店,其中一家还准备关门了,娱乐场所更是一家都没有,正是因为曹县太穷了,穷则思变,所以大家才开始转型创业。
丁楼村支部书记任庆生是村里最早一批开始做网店的人。2009年之前,任庆生一直在外地做电工,妻子在当地纱厂工作。夫妻俩最初在网上销售影楼服装,直到广东的一个学校找来询问是否售卖演出服,夫妻俩才发现,演出服的利润远远高于影楼服装。2010年的“五一”和“六一”,节假日演出活动增多,任庆生夫妻俩的网店生意也火爆起来,二人开始转型做演出服。
2012年开始,开网店卖演出服的人陆陆续续赚到了钱,大集镇电商潮开始兴起。当地规模较小的家庭网店为了节约成本,会选择只开网店,然后根据订单从村子里较大规模网店里拿货赚差价。就这样,村落特有的熟人关系造就了村内货品资源的共享和流通。
大集镇的电商发展呈现家庭式网店的特点,每个家庭都是一家公司,拥有自己的主打服装,一旦卖爆一个产品,就能供不应求。但爆款服装的出现需要日复一日的研究和创新,也需要一定的运气。
如今,中国平均每卖出十件演出服,就有七件来自曹县,演出服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多产业发展,物流和辅料产业应运而生,主干街道上饭店也从两家变成了六十多家。十多年来,被改变的除了村庄,还有村庄里的人。
儿子儿媳创业父母做后勤
下午四点,村庄的街道上开始热闹起来,镇上二十多家物流派出车辆去村子里挨家挨户取货,在村庄的部分路口甚至会堵车。
脱离主干道之外的生活,是属于这个农村原本的静谧。
儿子儿媳回曹县创业,徐伟的父母也跟着从烟台来到了丁楼村,如今在这边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给辛苦工作的儿子儿媳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尽管端上饭桌的饭俩人也顾不上吃,但他们还是做得比较丰盛。
已经七十多的老两口种了一辈子的地,对于儿子的网店和电商事业,他们不懂也帮不上忙,在这里,他们又操回老本行,在网店仓库外的空地上种上了蔬菜瓜果和海棠花。
“以前我们在老家种花生,这边种菜籽”。说起如何种下菜籽,徐伟父亲说得头头是道,面对菜地里的蔬菜瓜果,他也能一一指认出来。谈及儿子儿媳一天到晚在忙的网店,他摆摆手说:“我们不懂网上那个,他们不懂地里这个。”
A08-A09版采写/摄影 新京报记者 王伟哲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