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上一篇  下一篇

百炼成钢:中国工业创造世界瞩目奇迹

2021年06月29日 星期二 新京报
分享:

  ■ 百年说百·庆祝建党百年系列评论

  

  工业兴,则国家兴;工业强,则国家强。

  202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31.3万亿元人民币,约是美国的1.5倍,接近美国、德国、日本三国工业增加值总和。在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世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能见到“中国制造”的身影,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闯劲,建立起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实现了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一工业制造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中国工业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一穷二白”到建立比较完整的体系

  100多年前,尽管经过洋务运动,中国近代工业已经萌芽,但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工业几乎是“一穷二白”。新中国成立前,由于长期战乱,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企业设备简陋、技术落后,只能生产少量粗加工产品。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不到10%。为改变这种状况,党和政府从“一五”时期开始就将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工业部门。“一五”时期,通过建设苏联援建的156个工业项目,为此后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初步基础。

  从“一五”时期到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这段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中国编制实施了5个“五年计划”,对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实现四个现代化,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从量的扩张到质的提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由此,在工业发展布局和政策上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一是在工业布局上进行调整,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沿海地区工业得到快速发展。二是大力发展与民生相关的轻纺工业。三是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大力引进外资,发展“三资企业”。

  此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逐步确立,为各类所有制性质的工业企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工业不仅在量上获得极大的扩张,同时,工业发展的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工业快速增长,中国工业总量世界第一。工业生产能力迅猛增长,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改革开放以来,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市场实现了从短缺到丰裕的巨大转变。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产业迈向中高端。一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二是新兴产业不断加快孕育发展,三是工业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四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一些技术已从跟跑到领跑,五是智能制造发展取得积极成效,数字经济赋能工业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

  从工业大国到工业强国

  虽然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工业化,但还没有全面实现工业化,这意味着我国还不是工业制造强国。全面实现工业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工业制造强国,是未来我国工业发展的使命和方向。

  当下,我国工业化进程还存在着区域工业化不平衡,一些区域的工业化水平不充分;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创新能力和高端产业发展不充分;工业化速度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不平衡,绿色经济发展不充分等问题。

  工业兴、则国家兴;工业强、则国家强。解决工业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过程,也就是我国工业从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全面实现现代化发展的过程。

  回首过往,我们披荆斩棘,成就辉煌;展望未来,中国工业发展任重道远,继续肩负着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一定会成为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

  □郭朝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