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七一勋章特刊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20:七一勋章特刊
上一篇

卓嘎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2021年07月05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父亲的这句话。现在家乡建设的越来越好了。搬出玉麦,见不到牛,听不到牛叫的声音,我的心里就会不踏实。 ——卓嘎

  【人物简介】

  卓嘎

  藏族,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牧民。1996年7月入党。她是爱国守边精神的传承者,秉持“家是玉麦、国是中国”的坚定信念,数十年如一日以抵边放牧、巡逻的方式守护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国旗挂遍走过的每一条路,践行了“再苦再累也要守好祖国的每一寸土地”的承诺。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时代楷模”等称号。

  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卓嘎被授予“七一勋章”。

  喜马拉雅雪山脚下的玉麦曾被称为“中国人口最少的乡”,1964年至1996年的33年间,只有卓嘎、央宗姐妹和她们的父亲桑杰曲巴生活在这片土地。父亲桑杰曲巴是老民兵,半个多世纪以来,姐妹俩在父亲的带领下,几十年如一日放牧守边,守护着数千平方公里的国土。卓嘎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说:“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父亲的这句话。” 

  

  新京报:曾经数十年时间,只有您和妹妹、父亲生活在玉麦,当时“三人乡”的生活是什么样?

  卓嘎:玉麦乡面积3000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600多米,当时条件特别艰苦,交通也闭塞,所以很多人搬离了玉麦。我和妹妹时常跟着父亲去巡边、放牧。当时,每天凌晨四五点就得起床,因为牛群要在天亮前赶上山吃草。等到夜幕降临,牛铃声再次在牧屋边响起,我们忙碌的一天才算结束。尤其下雨是最让人发愁的,满山都是绿树,青稞撒到土里却长不出来,心里很是着急。但我印象最深的还是玉麦的冬天。大雪封山,每年11月初基本就已经出不去了,所以我们每次都会提前两个月左右开始储备过冬粮食,做好至少一两个月,甚至更久无法出门的准备。

  巴桑卓嘎(卓嘎女儿):我经常听妈妈说起以前的故事。妈妈说,当时,脚上的鞋子都是十分珍贵的,没有袜子,又害怕鞋子磨坏,所以会在鞋子里垫干草,这样会让鞋子更耐穿些。那会儿,外公桑杰曲巴每次外出,总会给她们姐妹俩带十几颗糖回来。姐妹俩舍不得一次吃完,经常是分几个月吃完。

  新京报:条件如此艰苦,有没有想过搬离玉麦?

  卓嘎:我大概七八岁的时候不太理解阿爸为何一定要在这里,也尝试问过他。阿爸告诉我们说——这里是我们的家。当时没太理解阿爸的意思。后来慢慢长大了,才理解阿爸这短短一句话里蕴含的意思。妹妹长大一些也曾问过类似的问题,当时阿爸说,这里是我们的家,我们姐妹要是嫁出玉麦,那么谁来放牧守边?于是我们姐妹俩都嫁在玉麦,向阿爸发誓,一生守在玉麦。我35岁、妹妹29岁时,我们才分别成了家。

  巴桑卓嘎:以前政府安排妈妈到外面住过几个月,但她说,每天见不到牛,听不到院子里的牛叫,心里就不踏实。所以,我们至今一直留在玉麦。我开始也不太理解母亲的这种想法,但现在似乎明白了。

  新京报:父亲对您和妹妹的影响非常大,印象中,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卓嘎:他的性格很坚毅,是一个非常刚强的人,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是非常炙热的。玉麦乡是一个与印度临界的边境村子,一直有印度人在边界移动界碑,阿爸就曾阻止过他们,即使他们一直在恐吓阿爸,阿爸也始终没有退缩。1963年,党和政府在日拉雪山另一侧的曲松村给玉麦人盖了新房,分了粮食和牲畜。但搬进新家后,阿爸对玉麦还是放心不下,所以1964年藏历新年刚过,阿爸就和我阿妈一起背着我们姐妹,赶着牛群、翻过雪山,搬回了玉麦,当时回到玉麦的只有我们一家人。除了放牧,我们一家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是升国旗,父亲说,有国才有家。我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次,父亲拿了一些布料,我和妹妹猜想,这是父亲要给自己做新衣服的。没想到,他缝制了五星红旗插到村口,还告诉我们说,这是我们中国的国旗,比我们的生命还重要。父亲巡边的时候,总是一路走一路插国旗。

  新京报:现在的玉麦是什么样子?

  卓嘎:现在玉麦很美,一直都很美。现在路修宽了,生活也越来越便利,越来越多搬迁户住进了玉麦,“三人乡”早已是历史了。每年6月是玉麦最美的时候,也是玉麦游客最多的时候。我和妹妹看着玉麦一年比一年好,感到无比欣慰。和父亲当年一样,现在玉麦的巡边人员还延续着父亲当年插国旗的习惯。现在玉麦边境,每隔几公里就会有一面五星红旗在我们祖祖辈辈放牧的土地上飘扬。

  新京报:现在您和妹妹的儿女也都在玉麦工作和生活?

  卓嘎:是的。妹妹央宗的儿子索朗顿珠是第一位走出玉麦乡,也是第一位回到玉麦乡的大学生。妹妹曾经说,儿子毕业时,我就希望他能继承老父亲的遗愿,留在玉麦,守在玉麦。索朗顿珠在2017年考上了公务员,如今在玉麦乡上班。现在索朗顿珠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有了孩子。妹妹央宗已经升级当奶奶了。我的女儿大学毕业后也回到玉麦,是她自己主动回来的。

  巴桑卓嘎:我是在南昌读的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回玉麦了,没想过到别的地方发展。现在哥哥是公务员,我是一名乡村振兴专干,我和哥哥都在玉麦工作,大概我们都是受自己母亲的影响。

  新京报:有什么想对玉麦年轻党员说的吗?

  卓嘎:家是玉麦,国是中国。希望家乡有更多像父亲一样的年轻人,爱祖国、爱家乡,也希望所有的年轻党员能够在自己的家乡、岗位上发挥带头作用。

  新京报记者 曹晶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