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特别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特别报道

哈尔滨医保市级统筹正式实施,全面启动老年助餐服务工程;确立一系列聚焦“急难愁盼”的民生项目

用办实事解难题实效检验党史学习成果

2021年07月12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6月22日,“传承百年志 奋进新征程”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旗传递活动到达哈尔滨站。活动中,新党员庄严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当地的少儿合唱团还现场开了一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红歌会。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尚志小学校校外辅导员、东北抗联老战士王济堂为该校学生讲述红色故事。
出入境管理部门民警为行动不便等有特殊情况的老年人提供“我帮办”服务。
出入境管理部门民警深入涉外院校和企业,宣传推广“网上办”便民措施。

  党旗下,新党员庄严宣誓,老党员重温入党誓词,当地的少儿合唱团还现场开了一场“唱支山歌给党听”的红歌会。6月22日,“传承百年志 奋进新征程”黑龙江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旗传递活动到达哈尔滨站,中东铁路桥上的这一幕,引来路人纷纷围观和点赞。

  今年以来,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哈尔滨市各行政职能部门、街道、学校等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并用办实事、解难题的成效检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近日,新京报记者走访了哈尔滨市医保局、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等,探访各单位如何学史力行践初心。

  

  红色教育

  情景课堂 解锁党史学习教育新模式

  “赵尚志率领哈东游击队攻袭敌人重要据点五常堡,缴获15支手枪,送给战友7支,还剩几支?”“阅读此文后,请简要回答赵尚志报考黄埔军校时通过了哪三种‘试验’?”这是哈尔滨市尚志小学校校本教材《尚志史话》中关于数学、语文和音乐的学科题。

  “撰写教材时,老师们反复研读相关史料,还原历史。”校长任福冬说,该校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于1946年更名,多年来,学校坚持将尚志精神融入到校园文化、课程建设、学生活动中。

  记者现场看到,校园里设置了红色书屋、红色书架;每个班级的少先队中队都以东北抗联英雄命名;学校还开设了红色电影课堂,定期组织红运会、红色话剧表演等,并在教师中成立了“红色教育研究会”。

  任福冬介绍,3年前,近700平方米的“道里区青少年党史教育基地”在该校落成,展品有东北抗联军服,赵尚志牺牲地发现的子弹头等,展馆还用声、光、电科技手段再现“飞夺泸定桥”的场景。依托基地,学校已分五批培养了120名“红色小导游”。“这里更成为不少外校学生的打卡地。”

  同样成为党史学习打卡地的还有哈尔滨党史纪念馆,平均日接待超500人次。今年以来,哈尔滨坚持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3月初,哈尔滨组建了由市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抽调30余名骨干力量组建领导小组办公室。

  哈尔滨还以中央大街为主干,周边18座展馆为延展,推出“红色百年老街线上动态交互空间”系列重大宣传文化活动,打造沉浸式交互体验的党史学习平台。

  服务老人

  助老服务 打造15分钟社区“养老圈”

  锅包肉、杏鲍菇烧牛肉、白菜炖豆腐……每天11时许,哈尔滨市道里区康安河柏道德文化老年照护中心内的老年餐桌就开始营业了,约20种菜品可选,70周岁以上老人还能享受8-9折优惠。“中心辐射附近3公里内的小区,可同时容纳50多名老人用餐。菜品还会根据后台大数据进行调整,老人喜欢吃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负责人郑洪雷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为打造15分钟社区养老圈,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哈尔滨市道里区全面启动社区老年助餐服务工程,在全区全面建设“社区助老餐厅+老年助餐点”“互联网+配送餐”的“2+2”老年助餐服务体系。

  道里区民政局副局长邴卓介绍,目前,全区已首批启动56家社区助老餐厅和老年助餐点,计划于7月前实现覆盖全区40%城市社区,到九月底前实现全区156个城市社区全覆盖。“未来,每个社区确保有100-200张饭桌。我们还会定期对老年餐桌进行考评、奖惩。”

  在助老服务方面,哈尔滨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今年也有“新动作”:今年5月,一名家住哈尔滨南岗区的独居老人打电话求助,称孩子定居德国,她最近腿部骨折,想办护照去国外休养,但行动不便。民警房翰林获悉后,立即和同事带着移动受理机上门服务,一周后还将办好的护照送上了门。

  原来,4月起,出入境管理局共推出12项便民服务措施,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其中包括敬老“我帮办”、特殊情况上门办、开通老年人预约专线、开设老年人优先窗口、增加服务老年人便利设施、简化老年人办证照片采集流程等。

  便民措施

  “走流程”常态化 让群众办事“少跑腿”

  不久前,哈尔滨市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杨天悦在道里区“走流程”时,发现大厅里排号的人异常多,一问才知道有家药企正在改制,大批职工急需办理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杨天悦让未办理的群众回了家,次日,市医保局便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服务。

  今年,哈尔滨市医保局将实行了一年多的“一把手走流程”扩展到所有中层干部,5月份还被定为“走流程月”,安排21名干部“坐窗口”回答群众咨询。据介绍,今年以来,哈尔滨市医保局运用常态化“走流程”、暗访等途径,梳理了一份动态的问题清单,并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台账,逐条逐项进行整改和解决。

  群众觉得办事窗口设置少,就将原来的咨询窗口全部改成综合窗口;群众觉得软件使用不方便,便将常用功能整合至微信公号,如今31项业务都实现了“秒办”。今年以来累计为全市参保人员提供“不见面”办理医保业务395万人次,网办率达95%以上;医保市级统筹“呼声”大,7月1日起,《哈尔滨市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实施方案》也正式实施,实现了全市参保人员享受同等的保障待遇、医疗资源和服务标准。

  让信息多跑动,让群众“少跑腿”,哈尔滨各单位均在推进中:3月起,平房区联盟街工委正式启动“百名党员包百楼”活动,居民大小事只需在微信群里“喊一声”。3个月里,党员们为群众共解决126件实事。哈尔滨市不动产交易中心利用大数据,实现了用一张身份证就能办理房产交易过户……2020年,国务院对全国重要城市网上政务服务能力评价中,哈尔滨名列前茅。

  新京报记者 揭明玥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