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走进伟人故居探寻他们的成长经历、到抗日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的感人事迹……新京报发起的“讲党史 寻找身边的红色遗迹”活动举办以来,来自北京市各中小学的新京报小记者率先行动,积极探寻红色遗迹,生动展示党史故事。
在行动中,他们用影像述说党史,面对镜头毫不怯场;用镜头记录遗迹风貌,技术不逊长辈。他们立足于原创,童心向党,展现了首都中小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爱党爱国情怀。
朝师附小
小记者打卡 视频、录音“一肩挑”
北京市朝阳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简称“朝师附小”)四年级学生王天依是一名新京报小记者,她在此次活动中打卡宋庆龄故居,让老师和家长们惊喜的是,整个视频的文本写作、剪辑,甚至后期配音都是她自己完成。
“这里是西城区后海北沿46号,宋庆龄在这里生活了18个春秋。”视频里,在宋庆龄故居的大院中,王天依身着红色的小记者马甲,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带着大家一起探寻这位伟人的足迹。
王天依的母亲说,因为没有摄录经验,母女俩带着两部手机和一个充电宝就去了。为多积累素材,母女俩花了4小时参观,拍摄了40多分钟的视频才回家。那天,王天依印象最深的是,很多游客看到她穿着新京报小记者的马甲,都主动帮她挡着以免他人入镜。
为什么要去宋庆龄故居?王天依说,这得益于家里超过五十年党龄的姥爷。姥爷给她讲过宋庆龄曾把一台X光机送给中央红军的故事,她决定到宋庆龄故居参观打卡。
视频的文本也是王天依亲自搜索材料撰写的,她将在新京报小记者课堂上学会的“新闻六要素”运用到文本写作中,又加入了参观时获取的信息。
“我班里有很多会编视频的同学,我问了他们后就自己琢磨。”王天依说,视频编辑最困难的部分是解决噪音问题,为完美呈现,她消除了原音,加上了后期配音。为了对口型,她花了一整天时间一遍遍补录、剪辑。“我后来才知道,记者在拍视频时都会使用收音器。”亲自做视频让她很有成就感和获得感,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学会了剪辑视频,学习了党史知识,还写了一篇作文在课堂上跟同学们分享。
让老师和家长们惊喜的是,整个视频的文本写作、剪辑,甚至后期配音都是小记者王天依自己完成。
通州二中
绿色出行 打卡“红色”卢沟桥
今年5月底,在得知新京报发起“红色遗迹”打卡行动后,通州区第二中学(简称“通州二中”)团委大队辅导员史爽立即召集该校的小记者们开会,鼓励大家积极参与。
“从选址、准备到亲自去现场摄制、剪辑,小记者们都独立完成,赶在‘七一’之前将成片全部发出。”史爽对学生们赞赏有加。
其中,通州二中初一五中队的5个孩子跨越了整个北京城。6月14日端午节,早上7点,他们从通州果园出发,一路换乘地铁与公交车,以“绿色出行”的方式从通州来到了位于丰台区的卢沟桥。
在介绍词中,学生们引用文学作品里的经典语句,让视频内容更加丰满。各位同学的叙述彼此承接和衬托,内容连贯流畅。
“去之前我们五人分配好任务,各自发挥了特长。”王令闻负责整个串词的写作,他说之前搜索了所有与卢沟桥有关的资料,整合后又让母亲帮忙调整了文章的架构。同学刘玥有做视频的经验,她负责视频剪辑和录音。
摄制当天,连绵的雨虽然让卢沟桥风光更有意境,但也给视频拍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困难。“人多、雨大,导致音质很差,大家现场决定出镜简单介绍后,再由后期配音解决噪音问题。”王令闻说。
初一三中队的陈奕彤趁着假期去了通州博物馆打卡。她自学剪辑软件,为让现场视频、素材照片和录音完美匹配,她反复改了十几遍,积累了很多剪片经验。
“孩子们真的长大了,我之前问要不要老师帮忙剪片子,他们都说‘不用不用,有困难再找您’。”史爽鼓励孩子们开阔眼界,但听说五中队孩子们要远去卢沟桥时还有些担心,没想到孩子们反过来安慰她“我们肯定能注意安全的,您放心吧”。
史爽觉得,此次参与新京报的“红色遗迹”打卡活动,让她发现了孩子们身上的潜力,以后还会鼓励他们多参加社会活动,锻炼能力。
此次参与新京报的打卡活动,让老师发现了孩子们身上的潜力。
北京一师附小、宝华里小学
小学生升旗仪式分享“红色”打卡地
北京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简称“北京一师附小”)四年级五班学生周奕朵趁“五一”回家乡探望爷爷奶奶的机会,来到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的周恩来故居,打卡红色遗迹。返校后,她还在学校组织的升旗仪式中,向全校师生们分享了这段寻迹经历。
“平时不仅以阅读交流、公开课、看电影等形式组织学生学党史,我们还鼓励学生们在假期时探访红色遗址,开拓视野。”四年级组长、四年级五班班主任宁艳介绍,“五一”假期回来后,学生们照例分享自己去过的地方,周奕朵探访周恩来故居的经历让学生们眼前一亮,“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成为她分享的主题。
5月17日的升旗仪式正好由他们班负责,宁艳便让周奕朵凝练语言,调整了文章的结构,在“国旗下讲话”的环节中,讲述自己探访伟人故居的经历。
北京一师附小大队辅导员杨晓明介绍,学校鼓励学生们在建党百年这一重要的时间节点,到红色基地打卡,探寻红色基因。早在2021年寒假期间,学校便积极引导学生们参与东城区举办的线上打卡活动。在新京报发起“红色遗迹”打卡活动后,学校便积极参与,鼓励学生们亲自探访这些遗迹,并让参与打卡的学生们利用升旗仪式、广播时间分享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在分享中,孩子们的情感特别真挚,他们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真的感受到了红色基因和血脉,感受到了革命精神的激励,语言都是有感而发。”杨晓明介绍,升旗仪式是每周师生全员参与的活动,学校以“初心一百微党史宣讲”的形式,让孩子们分享党史知识,仪式感非常强。平时,学校也会开展少先队主题活动、班会、社会实践等形式,从不同方面营造学党史的氛围。
北京市东城区宝华里小学是北京一师附小的联盟校。据宝华里小学大队辅导员李珅介绍,学校通过每周一举办的“国旗下致辞”,宣讲一个红色基地的故事;在每周五的“红领巾广播”时间,小广播员还会通过四个栏目介绍党史。
此外,宝华里小学还营造了浓厚的党史学习氛围。学校有一面爱国主义教育墙,“九一八事变”、遵义会议、开国大典……每一块浮雕上均讲述一段重大的历史事件。在这一氛围影响下,学校四年级学生张轶然小记者在新京报举办的“红色遗迹”打卡行动中,率先来到了宛平城,走进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打卡”,累积学习素材。“学生们带回来红色基地的视频特别生动,给学校营造了很好的学习氛围。”李珅说。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杨晓明也从孩子们身上看到了成长与改变,“看到很多孩子写‘我长大了也要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祖国的发展多做贡献’,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红色基因’,‘红色’的种子就埋在了他们心中,生根发芽,终能长成参天大树。”她感慨道。
在分享中,孩子们的情感特别真挚,他们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真切感受到了红色基因和血脉。
朝实左家庄分校、幸福校区
自发“红色探访” 拍视频“出圈”
来自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简称“朝实”)左家庄分校和幸福校区的孩子们探寻红色遗迹的脚步遍布京城。
朝实左家庄分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学校举办了一系列庆祝建党百年的活动,“打卡红色遗迹”就是其中一项特色内容。
期间,学校德育部门发出了一期征集令,向同学们征集打卡的经历与感受,并请同学们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媒介手段进行记录和展示,得到了全校同学的热烈响应。
进入5月,适逢新京报向全国的中小学生发起“讲党史 寻找身边的红色遗迹”活动,为学校学生原创的视听作品提供了发表平台,也让这些“小艺术家们”顺势“出圈”。
朝实左家庄分校三年级的彭禹尧在视频中逐一介绍茅盾故居中的特色,朝实幸福校区的二年级一班刘恩琦拍摄了中国铁道博物馆……虽然孩子们表现略显生涩,但还是获得了网友的支持,被赞“后生可畏”。
为让党史学习和红色教育能够有效推进,朝实左家庄分校也做了多项准备工作。比如,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平台,进行党史知识宣传。学校还请高年级同学带着自己熟悉的党史知识,走进低年级的课堂,进行党史交流。
在这一系列活动中,有很多故事都让负责老师印象深刻,比如在“和身边的老党员合影”活动中,学校三(3)中队的彭禹尧同学走进科技工作者罗平安老先生家中。他数十年如一日,从事核试验工作,为祖国做出了突出贡献。彭禹尧通过深入细致的采访,为全校学生们讲述了核试验工作者们的感人故事。
“我校开展的党史学习系列活动,在全校上下掀起了一阵阵热潮,带来了深远影响。”相关负责老师介绍,孩子们通过学习,对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为国为民奋斗的历程,有了真切的了解。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党的精神,对中国共产党党员那种忘我无私、为了理想不懈奋斗的信念,有了深切的感触。“党史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理想信念的教育,这些活动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培植了伟大的理想火种,为他们的奋斗人生树立了光辉的目标,为他们未来的人生指明了清晰的航向。”
虽然孩子们表现略显生涩,但还是获得了网友的支持,被赞“后生可畏”。
采写/新京报记者 刘洋
本版图片/均由学校供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