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在“儿童主任”项目的试点村,一个12岁有轻度智力障碍的小女孩长期由奶奶照顾生活,奶奶有时会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习惯了不锁门。
村里的儿童主任判断存在风险,多次劝说,但奶奶没有在意。儿童主任只能反复跟小女孩讲,哪些肢体触碰是不对的,告诉她“如果被触碰一定要拒绝并大喊”。
一天白天,村里一个中年男人闯进来想对女孩实施侵害。女孩记住了儿童主任的话,拼命大喊把邻居喊来救下了自己。
这是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在推进“儿童主任”项目过程中累积到的真实案例,也是关于“什么是儿童主任”“为什么要设立儿童主任”等问题的一个答案。
2010年,时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的王振耀负责牵头组织“儿童主任”项目,至今已有11个年头。
截至目前,全国范围内已建立了4.8万名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66.3万名村(居)儿童主任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成为关心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主力军。
今年6月,国务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及“每个村(社区)至少设立一名儿童主任”,并首次提出实现专人专岗。
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的王振耀认为,这意味着儿童主任工作将进入到国家体制中,真正“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扎进泥土”。
“专人专岗”为儿童主任提供制度和待遇保障
新京报:“儿童主任”是什么?在儿童、儿童的家庭、慈善组织及政府之间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王振耀:“儿童主任”是中国在社会管理和儿童保护方面的一个创造。
儿童主任的最早试验都是在边远山区,面向的是各类处于困境的儿童,尤其是留守儿童、孤儿、贫困儿童,现在儿童主任已经面向全体儿童。
做好儿童主任的工作很难,要有爱心、有经验,了解所在村或社区的情况,能够深入基层群众,同时担任起多重职责,既要承担行政任务,又要具备专业知识,还需要拥有组织资源对接能力。
儿童主任对儿童,既要有保护,还要有服务和帮助,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好奇心、创新力。另一方面,儿童主任还是一个枢纽,在政府、村干部、社区的领导下,面向儿童及儿童的家庭,用更儿童化的语言让儿童明白,也让家长理解相关工作部署,还要连接福利院、心理辅导等方面的资源来帮助儿童及其家庭。
新京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到“每个村(社区)至少设立一名儿童主任”,并首次提出实现专人专岗,这意味着什么?
王振耀:这意味着儿童主任工作将成为一套系统首次进入到国家体制中,真正“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扎进泥土”。
随着儿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儿童主任作用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支持,但同时,我们仍面临着儿童主任补贴不足、专业不够、人员缺失等现实问题。所以“专人专岗”非常重要,它是把党的群众工作进一步具体化,可以解决专业化问题、解决可持续性问题。有了制度和待遇做保障,通过给予儿童主任一定补贴,让他们接受更多专业培训,在他们生活得到改善的同时形成一套更加系统化的机制。
孩子们的事很复杂,而且都是很具体的问题。比如户口问题、哺乳期的营养问题、青春期问题等等。一旦儿童主任专职专岗,很多农村的现实问题就会得到相应解决。比如儿童主任可以激活“儿童之家”,让村里或社区的孩子们有一个游戏、互动、学习的场所。另外,儿童主任还需要进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然教育、生命教育等,对孩子们的成长起到良好作用。
下一步:健全儿童主任培训体系及督导体系
新京报:推进“儿童主任”试点工作已经11年了,你牵头设立“儿童主任”项目的初衷是什么?
王振耀:当孤儿的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确立以后,下一步该向哪些方面发展?我们发现国家很多政策,贯彻落实到基层时,缺乏专业性是不行的。儿童工作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帮儿童解决现实问题。
2010年春节,我当时任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一行赴云南慰问困境儿童。入户时,发现有一名困境儿童无法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也没能入学。 经询问后得知,这名儿童患有疝气,邻居介绍在一家医院手术三次都没能得到较好的治疗,手术费却花了近3万元。当时,我国很多省份都出台了贫困家庭儿童疝气免费治疗政策,但很多贫困家庭并不了解相关政策,甚至“不知道有这样的事情”。当天,慰问组连夜开会至凌晨并达成共识:儿童身边必须有连接政府与百姓的人,把好的政策送到有需求的儿童身边。这才有了后来的“儿童主任”。
新京报:在试验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阻碍?如何应对和解决?
王振耀: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成功的以社区为主针对儿童问题设“儿童主任”的国家,我们应该是第一个“试吃螃蟹的人”。
试验过程中,我们一方面要筹措资金,另一方面还要有专业化的儿童社工知识。如何让大家把这个工作和政府工作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得到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等多重满意的结果,并让它可持续性发展,都是我们遇到的大问题。
目前,我们正在总结经验,希望在政府和公益组织、专家学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宏观政策是基础、是前提;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承担专业化的服务是保障。另外还有两个关键:一是比较专业系统的知识体系,最好给儿童主任专业化的训练,有一定的上岗资质;二是日常性的督导体系,最好实现专家、行政系统紧密性结合,专业工作人员、专业社会组织必须在政府统一领导下融合在一起,建立儿童福利与保护领域的服务体系。
新京报:“儿童主任”项目未来将会怎样发展?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王振耀:儿童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纳入体制后还需要经费支持,才能健全专业化的培训体系。
我们下一步工作重点就是把专业的知识体系系统化,教材体系、师资体系都要进一步推动。我们希望将来能通过类职业学校或者其他专业化的机构,推动这套知识形成良性的培训机制。
另外要健全督导体系,全社会、家长都要参与进来共同支持,形成良性的机制。儿童主任是我们很好的帮手,政府、慈善组织、老师等专业化的人员协调起来之后,下一步就是和家长互动形成更系统的经验。
新京报:你心目中示范村是什么样子?这些成功的试点将如何运用起来发挥示范作用?
王振耀:我心目中的示范村一定要有良好的、专业化的社工主任,有专业的设施,和老百姓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
总而言之,关注我们的下一代,做好他们的福利保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我期望能贡献出更多理论想法、实践案例,真正造福于全国的儿童,并希望这个过程尽量可以快一些。
新京报记者 薄其雨 实习生 吴梦真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