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4:北京新闻

“回天三年行动计划”117个计划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64个项目完成;记者探访部分项目运行情况

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日均接待3000人

2021年07月24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7月21日,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老师在给小朋友讲解图书。本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7月21日,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门诊楼服务大厅自助服务区。

  “以前我们的书画班是在社区小会议室里上课,现在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天通苑分中心成立之后,我们会定期来这上课,这里环境好多了。”天通苑北一社区居民陈宝平说。

  7月21日上午,陈宝平和社区几位居民一起在中心的书画教室交流书画心得,而她提到的这个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天通苑分中心便是此前回天三年行动计划中的项目之一。

  2018年7月,北京出台《优化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在今年7月21日举办的“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会上,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素芳表示,经过三年的共同努力,回天地区公共服务提升、交通治理和市政基础设施完善三大攻坚和大型居住区治理示范工程取得积极进展,117个计划项目全部实现开工建设,其中64个项目完成,兑现了社会承诺。

  “回天三年行动计划是北京市首个聚焦镇街、社区层面的行动计划,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强化基层治理的决心和信心。”李素芳说。

  在“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之际,新京报记者来到几个点位“一探究竟”。

  亮点1

  ●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

  试运行两个月接待人数21.6万人

  图书馆、舞蹈教室、音乐教室、表演教室、书画教室、儿童活动中心……5月初开放试运行的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为周边居民提供活动的空间各式各样,一应俱全。

  昌平区文旅局副调研员贾月林介绍,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是回天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位于天通中苑立水桥北路和太平庄中一街交会处东南侧,处于天通苑地区中心地带。

  “这个中心能直接惠及天北、天南、东小口两街一镇,辐射回天周边地区,服务人口超过40万人,有效织补回天地区文化服务设施不足,解决天通苑地区广大居民文化生活需求,成为昌平区新的文化地标和城市名片。”贾月林说。

  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后,便颇受周边居民欢迎。贾月林介绍,“起初试运行的两个月时间里,取得了特别好的社会效果,获得很多市民一致好评,网上的点赞数也是非常高。”

  贾月林介绍,试运行两个月期间,接待人数约21.6万人,平均每天接待大概3600人,根据记录,单天接待人数最高的达7000人。

  “这个中心的设立给我们周边居民带来了更大更好的活动空间,大家都是一致好评。”陈宝平说。

  社会组织孵化是天通苑分中心承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

  昌平区民政局副局长徐湘涛介绍,昌平区将以天通苑社区文化中心为载体,引入区级孵化基地经验,探索基层公共文化建设与基层社会建设融合发展的回天模式,形成回龙观、天通苑培育孵化“两大阵地”,实现以文化类为重点的社会组织在数量上、质量上的双提升。目前,首批8家初创型服务组织已入驻。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用好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这一载体,与周边居民和社会组织互动,来促进社会组织更加繁荣活跃,促进我们社区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徐湘涛说。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在“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会上透露,下一步,回天地区将做实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北部基地,整合党群和社会服务资源,打造回天地区社会组织创新发展示范区升级版。

  亮点 2

  ●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

  试运行期间日均门诊量1000余人次

  “这个新建的院区对我们周边居民看病来说,实在是太方便了。”家住昌平朱辛庄地铁站附近的董先生说。

  董先生提到的“新院区”,便是今年6月26日刚刚试运行的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

  “以前家里人看病的话,一般会首选去市中心,路程可能就需要一个多小时。现在,家附近建了一个这样的大医院,大概十几分钟就到,方便多了。”董先生称,“之后,来这里看病应该是第一选择。”

  “新龙泽院区的开放,既满足了西城区旧城保护定向安置房居民的就医需求,同时还弥补了目前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因规模有限投入不足的缺口,更有效完成了新街口院区的疏解工作。”积水潭医院医务部主任李笠说。

  李笠介绍,从6月26日试运行开始,院区采取病房、门诊分批开放,逐步收治的原则。在病房开放方面,截至7月19日,共计开放10个病房,460张床位,包括手外科、创伤骨科、矫形骨科等,共计收治患者394人次。共计完成手术303例,其中日间手术43例。

  在门诊开放方面,7月16日起分批开放脊柱科、矫形骨科、运动医学科、骨质疏松门诊等。截至7月19日,日均门诊量1000余人次。

  “我们希望将一些优质的医疗资源引入到回天地区,能够对回天地区的医疗资源进行一个较好的提升和补充。”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部主任陈伟说。

  与此同时,在设备方面,该院区设置智能化挂号、缴费机器,方便快捷,“同时,我们在每一层的门诊区域都设置了人工窗口,为老年人提供便利。”李笠说。

  在“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会上,李素芳表示,未来,回天地区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标准化建设与均衡化布局。

  在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指导下,北京将加快推进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扩建、清华长庚医院二期项目建设,力争2023年底前建成。上述项目投运后,将新增床位1000张。此外,回天地区还将进一步扩充优质医疗资源规模、减少主城区医疗服务压力。同时,清华长庚医院二期将重点建设妇儿中心,提升辖区新生儿、儿童、孕产妇服务保障能力。

  【展望】

  新增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超2万个

  北京市研究制定了《深入推进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提升发展行动计划(2021年-2025年)》,并于近日印发。

  李素芳在“新一轮回天行动计划”发布会上介绍,本轮行动计划将执行周期由三年调整为五年,将重点实施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绿化文体、交通、市政设施、社会管理等6个项目包,共102个项目,并在滚动实施过程中,实行项目动态管理。

  在交通方面,未来五年,回天地区将继续促进交通基础设施通达,建设道路里程70公里以上,路网密度将由每平方公里6.6公里提高到7公里,超过中心城区平均水平。

  同时,回天地区将推进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和17号线工程建设,做好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建设。两条地铁线路将增加新龙泽站、回龙观东大街站、天通苑站等9个站点,建成之后,回天地区站点750米半径轨道交通覆盖率将由28%提升到41%。

  在教育方面,回天地区将推动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二期等1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启动清华附小天通苑校区二期、奥北幼儿园等8所规划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建成后,回天地区将新增幼儿园和中小学学位2万个以上。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