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暴雨还在下,一辆绿皮火车被困在了山沟里。
7月19日下午,从福州开往洛阳K31次列车刚从郑州站驶出不久,就滞留在了穆沟村站。两旁的山体不断地发生滑坡,泥水一直往下淌,铁轨的凹槽变成了一个个泥黄色的小水池。
900余人在这困了48个小时,一度与外界失联。随着等待时间的延长,耐心也被耗尽,在那个密闭的车厢里,人们先是抢购食物、排队充电、砸窗逃生,后来变成了相互帮助、分享药品、彼此熟悉。
暴雨困住了K31,也困住了整个穆沟村。
这个因穆桂英屯兵而得名的小村庄,只有3800多口人,藏在一个山沟里,连日暴雨导致大量山体滑坡,村里断水,断电,信号也不好。村里的路也断了,泥地变成了泥潭,踩上去软软的,还有杂乱的路灯和树木倒在上面。
21日清晨,穆沟村村民自发把饺子、面条和烙饼送到了列车旁,而临近车站补给的物资也逐渐到位。当天下午2点,救援大巴也来了,被困乘客全部安全转移。列车长李红伟和其余工作人员则留下来善后,晚一天返程。
23日中午,李红伟从洛阳的家中醒来,“好久没睡那么安稳了。”所幸这趟旅程有惊无险,他感叹:“天灾谁也掌控不了,我们遇到了,只能勇敢面对。”
几个小时后,他的“老伙伴”K31次列车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洛阳,即便迟到了96小时。
突然停下的列车
7月19日下午,灰蒙蒙的天空,迎着淅淅沥沥的小雨,K31次列车准时停靠在郑州站。
对曹明来说,这是一趟熟悉的列车,他是洛阳人,在郑州上大学。这趟车的时间是最合适的,下午5点半,他便能回到洛阳的家中,正好赶上家里的晚饭。
很快,伴随着越下越大的雨,列车发动了。曹明收到了郑州市暴雨预警的短信,他没有在意,以为只是夏天里普通的大雨。
又过了半个小时,车还没离开郑州市区,“哐”的 一声,突然停了下来。
“因天气原因,列车稍作停留,通行时间另行通知。”曹明没有在意,火车走走停停本来就是常态,他看了一眼窗外,雨幕模糊。
随着时间流逝,窗外已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但雨滴砸在车窗上的声音越来越大。
到了饭点,推着装满零食的小推车的列车员穿梭在各个车厢里,扯着嗓子吆喝:“咖啡、牛奶、水果,有需要的旅客吗?”900多人滞留在列车上,推车上的零食兜售一空,列车员笑开了花。
餐车里也挤满了人,泡面的香味从9号车厢往两边弥漫。曹明也饿了,他买了一碗面条,清汤寡水,没有其他配菜。
想到可能回不去了,曹明给家人发了短信,“别等了,明天(20日)早上看看能不能回去”。同样报平安的还有10号车厢的张乐乐,她给母亲发了条微信说,天气不好,火车走走停停。
晚上七八点,列车广播再次响了起来,“前方道路坍塌,还在抢修。”
各种猜测和说法也在车厢里散开,有人说是桥洞塌了,有人说是洪水把路冲断了。没有人知道前方到底发生了什么,包括列车员。
一直等到半夜,车还是没开。
最先告急的是手机电量。张乐乐买的是硬座,没有充电口,她怕手机联系不上家人,加入了排队充电的队伍。曹明比较幸运,他在卧铺车厢遇到了熟人,可以在那休息充电。
昏暗的灯光照亮了拥挤的车厢,疲惫的乘客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极其不舒服地仰着头打起瞌睡来。几个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在玩故事接龙的游戏,他们在以这节车厢为背景,讲着恐怖故事。
坐在对面的张乐乐打了个冷颤,她觉得“有点心慌”。买硬座的大多是短途旅客,没有带什么衣物,有的女生把座位上的布套取了下来盖在身上。不断有人找值班员调整温度,忽冷忽热。
深夜,一辆列车从车窗外闪过,没睡的人似乎看到了希望。
凌晨一两点,K31次列车动了起来。张乐乐很激动,她以为自己这回能顺利回家了,第二天的工作面试或许还能赶上。
车刚开了不到半小时又停了下来,她打开地图,发现自己停在了一个叫“穆沟站”的地方。
曹明看了一眼窗外,列车似乎停在一座山旁边,他没想太多,伴着雨声睡去。
被困孕妇与砸窗丈夫
被困的第二天,K31次列车还是没动。
在硬座上坐了一夜的张乐乐感觉脖子快断了,腰也疼得厉害。她看向窗外,大雨一夜未停,两边的山正在慢慢滑坡,泥水不停地往下淌,旁边的铁轨变成了一个个小水池。有些泥沙甚至冲到了车窗上,留下泥黄色的痕迹。
如果滑坡越来越严重,该如何自救?大家开始讨论起来。
“修到明年也修不好,报警让我们下车吧!”张乐乐发微信给家人,随后手机屏幕一黑,没电了。
早餐没有供应,有的车厢连热水都没了,原本要发给旅客的泡面也没了。紧接着,生活用水也越来越少,厕所被限制使用。先是用1-9号车厢的厕所,等到水实在用不了,就换到10-17号车厢。
网络越来越差,信号也时有时无。餐车里只能用现金买食物,张乐乐没有现金,旁边的阿姨给了50元。这种陌生人间的信任,让她感到很温暖,并承诺等有信号就把钱还给阿姨。
中午时分,第一批食物补给到达。在餐厅排队的人比以往更多,大家都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人用现金买了一箱泡面,有现金的人无疑是最令人羡慕的,越来越多人囤食物,后面来的人已经吃不上饭了。
饥饿感越来越强,餐车内的冲突一触即发。
起初,只是有人在抱怨“早知道不坐这趟车了”,后来有人去敲列车员休息室,大喊“车到底什么时候才能走?”还有人扒着车门,嚷嚷着要下车。
列车员只能不停地安抚,列车长李红伟不停地向上级打电话汇报情况,但信号不好,他也联系不上外界。没有接到通知,列车的门不能打开。
时间一点点流逝,确切的消息没有,信号却越来越差。
又到了饭点,车内有的人已经一天没吃东西了,餐车里的食物早已售完。又累又饿的乘客将前台的列车员层层围住,还有人站在桌子上张望。涌进餐厅的人越来越多,戴红袖章的乘警连忙赶来维持秩序。
过道里的乘客也开始躁动,他们同样将列车员围住,有人直接站在座位上,一个个问题被抛出来,“什么时候下车?”“吃的也没有”“连水也喝不上”,列车员扯着嗓子解释着些什么,但都被嘈杂的质疑声淹没了。
天色尚早,有人直接举着行李箱,穿过人群,往车门走。
曹明翻开了考研资料,但完全看不下去。他看到一个女孩子给家里打电话,崩溃大哭,话都说不利索。有人晕倒了,有人发烧了,广播里播放着寻求药物和医生的消息,焦虑不安的情绪在相互传染。
“哐”的一声,在卧铺车厢,一米宽的过道里,有人实在饿得不行,拿消防锤砸窗,直接跳了出去,行李都没拿。
“有人跳窗了”,列车里开始躁动。
曹明看到,一位体型健硕的大哥把车门上的玻璃砸了,但他的妻子已经怀孕,挺着一个大肚子,不能跳窗,他希望能从门出去。列车长和乘警来了,劝说他不要下车,男子着急地说:“砸坏我赔,求你们快把我老婆送到医院吧!”
李红伟知道外面凶险,立即号召车上的乘客将食物让给有需要的老人、孩子和孕妇。乘务员一天一夜没合眼,也把吃的先分给了乘客。被饿坏的孩子得到一桶泡面,头疼的老人拿到了布洛芬,身体不舒服的孕妇也被特别关照。
曹明给发烧的孩子送了酒精湿巾,他主动留了电话给列车长。如果需要采买物资,他可以去帮忙,“毕竟是体育生,还有点力气。”
列车上的工作人员用木板把窗户封住了,完全顾不上被玻璃划破的手。
曹明想给家人发个信息,但信号太差了。他就发了一条列车上的抖音,把手机放在窗边。
21日凌晨3点,曹明已经熟睡,这条抖音发了出去,并得到了几百条回复。很多外界的朋友看到他的抖音,给他发短信,他们说已经在想办法了,正在给救援队打电话。此时餐厅里紧急供应米饭。
此刻,微博上关于K31次列车被困的消息登上热搜。多条微博有着类似的后缀,“此消息可能是在无信号状态下编辑,待有信号发出。”
自救与助人的村子
暴雨困住了K31,也困住了整个穆沟村。
这个因穆桂英屯兵而得名的小村庄,只有3800多口人,藏在一个山沟里,连日暴雨导致大量山体滑坡,村里断水,断电,信号也不好。村里的路也断了,泥地变成了泥潭,踩上去软软的,还有杂乱的路灯和树木倒在上面。
21日清晨五六点,车外清脆的鸟叫声叫醒了车内被困了近两天的人。雨停了,窗户碎掉的声音越来越多,列车员已经拦不住了。“走不走,走不走?”同伴把陶静摇醒,低声地问,她犹豫了一下。
又有人找到了列车长李红伟,没有收到准确的消息,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好继续苦口婆心地劝大家:“救援物资和大巴都快来了,大家再等等,再等等。”
但没有人知道,列车到底什么时候才会开,等不及的人开始排队跳车。陶静也决定“拼一把”,同行的男生先跳下去,再回头接着她。一个接一个,大约有两百多人从K31次列车跳下去。
下车后,要爬上一个山坡才能进村。水泥路的表层被雨水冲刷后变得十分脆弱,底下的黄土露了出来,仿佛一不小心就会踩空。“逃亡”的人们走在泥泞的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鞋子和裤子上沾满了泥巴。
没走多久,救援人员告诉他们,前面的路已经被水淹了,他们不得不折返。这时候,穆沟村书记牛登科出现了,他把被困人员带进村子,又安排村民张罗吃的。
在车上被困了两天,陶静又饿又累。看到村民端来热气腾腾的饺子、面条和烙饼,还拿出了舍不得喝的农夫山泉矿泉水,她的眼眶湿了。
得知有人被困在车站后,不少村民带着吃的赶到车站。
原本困顿的车厢,被一个穿红色雨衣的奶奶“点燃”。她趿拉着拖鞋,小心翼翼地爬下山坡,冒着山体滑坡的危险,拎着一筐刚烙好的饼送到了K31次列车旁。有些乘客从窗口给她递钱,她连连摇头,“不能眼看着火车上的人饿着,一人吃一口也好,我能尽点力就行,不要钱。”
没过多久,这位奶奶又端来了一大锅米汤,小心翼翼走下坡。“真的超级感人,大家一直在车上对她喊‘谢谢’!”
21日5点30分,新一批补给来了。铁路部门紧急安排毗邻站(上街车站)抽调9名人员,将30箱水、400个面包、5箱火腿肠等重要生活物资运送到车站附近,徒步搬运到列车上,保障了列车需求。
牛登科也接到协助救援疏散K31次列车乘客的通知。听说有乘客的腿不太舒服,穆沟村卫生所派了卫生员过来检查,所幸并无大碍。
此时的穆沟村,物资严重短缺,商店里已经没有东西了。村民们都是拿自家的食材给被困乘客做饭,“我们是当地人,有啥事还有亲朋好友能帮助。但是他们在这里不沾亲不带故的,人生地不熟,至少不能让他们心寒吧。”牛登科说。
回家
食物不再紧缺,什么时候能回家,是乘客问得最多的问题。
“救援的大巴马上就来了”。这句话,李红伟说了很多次,大家都不愿意听了。
直到21日下午2点,李红伟接到了救援大巴抵达的通知,高兴地跑到车厢告诉乘客。刚开始,大家还有点不相信,毕竟被他“骗”过太多次了。确认信息是真的后,有人握着李红伟的手,连声说:“感谢感谢,太不容易了。”
被困山沟里的两天,列车工作人员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害怕有什么意外。李红伟几乎都没合过眼,他不停地给列车员打气,“要有信心,我们一定能克服困难。”乘客曾经的不理解、争吵和谩骂都烟消云散,留下的是最真挚的感谢。
听到可以下车的消息,张乐乐站起来伸了伸懒腰,“再也不用坐着硬座睡觉了”。一直牵挂她的家人亲自开车到穆沟村,见到父亲时,她既开心又害怕被骂,“怕他们以后再也不让我出去玩了。”100公里外,她妈妈已经做好了烤面筋和小米粥,就等着她。
曹明踩到土地的那一刻,“心也放下来了,这回是真的能走了。”
大多数乘客下车后的第一顿饭是在穆沟村吃的,有的被安排在科瑞仪器厂,厂里没火,村民自己生火。60多岁的吉阿姨平日就在厂里做饭,她干活干净利索。有人两三天没好好吃饭了,吉阿姨拿出了饼,“你们先吃,垫垫肚子。”接着又忙活着包饺子、煮面,前前后后大概煮了10锅饺子。有被救乘客声称要给他们送锦旗。
随后,老弱病残被安排进面包车。年轻人则步行走到村口,村干部举着党旗走在前面,一路上还有很多好心人帮忙。
21日晚,所有K31次列车的被困人员均已经疏散。
“他们全部安全、健康地回家了”。李红伟终于放心了,他与40多位列车员留了下来,继续清理列车,做一些善后工作。
平安抵达的乘客不断发来感谢,“村民下饺子招待K31次列车滞留乘客”话题登上微博热搜。但穆沟村仍处于断水断电的困境中。直到23日,村里才恢复通信。面对突然涌来的感谢,牛登科略害羞地说,“应该感谢村民,我们做的只是小事。”
23日中午,李红伟从洛阳的家中醒来,“好久没睡那么安稳了。”所幸这趟旅程有惊无险,他感叹:“天灾谁也掌控不了,我们遇到了,只能勇敢面对。”
几个小时后,他的“老伙伴”K31次列车终于抵达了目的地洛阳,即便迟到了96小时。
(曹明、张乐乐、陶静系化名)
新京报记者 吴采倩 实习生 张弛 吴静涵 兰涵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