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演过60多部影视作品中的伟人形象,并因此获得金鸡、百花、华表三大电影奖项
| ||
|
作为特型演员,卢奇曾在电影《百色起义》《大转折》《邓小平》等60多部影视作品中扮演邓小平。这个庞大的数字,见证着他40余年的演艺事业,而“小平同志”也成了卢奇的代名词。
即便如此,在诠释每一部作品时,卢奇仍在尽力寻找自己的不足,以弥补之前的遗憾,让自己尽量成为角色,以富有层次感的表演,专注于细节的拿捏,还原邓小平的风采。他告诉新京报记者,越是演得多、了解得多,越能感受到邓小平的伟大:“对他的表演是没有止境的,是一种对自我素养的提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还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试镜《百色起义》先被化妆师泼了冷水
对于能不能出演邓小平,卢奇并没有抱任何希望。可一到剧组他就先被化妆师泼了冷水:“因为我之前刚演完孙中山,头发长、有胡子,化妆师说‘你看起来更像孙中山,并且你是双眼皮,小平同志是丹凤眼’。”
卢奇从小多才多艺,中学毕业后,正赶上部队招文艺兵,便报了名。他在部队文工团干了四年,先后做过报幕员、二胡演奏员,演过歌剧、话剧。此后,卢奇进入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成了一名普通的话剧演员。
1979年,卢奇第一次参演电影,在影片《山城雪》中扮演周恩来的警卫员。1986年,受剧院指派,他到四川电视台参加节目排演,在录音棚里见到了当时的台长,对方看到他后说了一句,“卢奇啊,你长得有点儿像邓小平”。“我心里没觉得有多像,就算像,也不可能找我演邓小平,所以并没有放在心上。”卢奇把这话当成了一句玩笑。
但让他没想到的是,几年后,这句玩笑成了真。
彼时,陈家林导演正在筹拍电影《百色起义》,并在全国范围内甄选邓小平的扮演者,导演想着既然邓小平是四川人,就应该去四川寻找贴合的演员。很快,他就注意到了卢奇。
不过,对于能不能出演邓小平,卢奇并没有抱任何希望。他想,全国有这么多演员,扮演的又是一号角色,怎么会选他?本来想着还是该干啥干啥的他,却意外接到了邀请他去长春电影制片厂试妆的电报。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去了长春,可一到剧组就先被化妆师泼了冷水:“因为我之前刚演完孙中山,头发长、有胡子,化妆师说‘你看起来更像孙中山,并且你是双眼皮,小平同志是丹凤眼’。从一开始就否定了我,后来导演说,既然来都来了还是试一下吧。”
试妆过程中,化妆师觉得卢奇的眉毛太浓,不像邓小平那么稀疏,想将他的眉毛拔掉一半:“我当时就想出演小平同志的机会难得,拍电影也很光荣,就忍着,拔了吧。结果,疼得我全身冒汗,眉骨都肿了,只能抹油膏消肿后再重新试妆。”几经折腾,剃了平头,再试上妆的卢奇,确实和他之前的样貌有了很大的差别。军装一穿,站在镜头前,连摄影师都感叹“太像了!”
50岁的他演90岁的邓小平,凌晨就要开工
“小平同志是我们爱戴的领袖,我演不好,就是辜负大众对我的期望,即使过程艰辛,也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誉。”
试镜后,剧组让卢奇回去等消息。原本以为自己真的没什么希望的卢奇,却在两个月后,接到了剧组通知,他成了电影《百色起义》中的邓小平扮演者。这让卢奇激动了整整一个晚上。
一进剧组,为了达到表演的形神兼备,卢奇就开始搜集邓小平的影像资料;访遍与小平同志一起生活、工作的亲友、同事;模仿邓小平的表情、说话方式、走路姿势。凭借在《百色起义》中的表演,卢奇荣膺第10届金鸡奖最佳男主角,踏上了邓小平特型演员的表演之路。此后,他在多部影视作品中刻画了邓小平各个时期的形象,只要有邓小平的地方,就有卢奇的身影。
但对于每一次的表演,卢奇都不敢怠慢,尤其在参演2003年上映的电影《邓小平》时,卢奇的压力来自于其对晚年邓小平神态气质的把握。那时的他还不到50岁,却要在片中饰演70岁到90岁的小平同志,着实困难,必须要化特效妆,将松弛的眼袋、突出的颧骨堆在脸上。
至今回想起来,卢奇都说“那段时间确实吃了不少苦头”。因为化妆过程耗时长,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片场,白天的戏,凌晨两三点就要开工,睡眠对他而言成了奢侈。
因为是老年特效妆,化妆师需要为卢奇粘上皱纹,染好白发,在脸部和头部刷上黏稠的酒精胶,然后贴上十余块人造皮肤。整个妆容需要在脸上停留十多个小时,晚上卸完妆,卢奇的脸干得生疼。事实上,比起化妆更难熬的是带妆候场,长时间的等候,闷热的酷暑,他的脸痒得就像有蚂蚁在爬,只能靠用力地拍大腿、跺脚来缓解。
这份坚持也为卢奇带来了无数观众的赞誉,他也凭借该片获得了当年的百花奖及华表奖最佳男主角,加上因《百色起义》获得的金鸡奖,卢奇成了少数获得中国电影三大奖项的大满贯演员。即便他也认为影视艺术是遗憾的艺术,但每次表演都能找到新的突破,获得进步:“哪怕只需要面对这一个角色,能在这么多次机会中不断地总结、进步是让人很有动力的,要尽量在下一次给我机会的时候,把之前的遗憾弥补上,做到更准确、更接近。”
在卢奇看来,“小平同志是我们爱戴的领袖,我演不好,就是辜负大众对我的期望,即使过程艰辛,也是我至高无上的荣誉。”
曾因接演反派角色,引父亲不满
“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演员进入下意识的状态。做到这点要真听、真看、真感受,这是必须要做的基本功课。当你塑造人物的时候,没有最真的东西是很难表现的。”
由卢奇塑造的“银幕上的邓小平”,获得观众认可的同时,也获得了邓小平身边人的肯定。“拍完电影《大决战》后,邓小平同志的女儿邓榕曾给剧组打去电话,表示‘感谢卢奇同志,他演得很成功’。我当时特感动,能得到邓小平同志家人的认可,无疑对我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不过,在突破与拒绝重复面前,卢奇也像其他演员一样,希望自己表演的角色是各式各样的。在邓小平之外,他曾尝试过一些其他角色,包括动作戏、古装戏。一次,他接到一个反派角色,父亲看后极为不快,他告诉卢奇,以后这种戏不能演。卢奇想了想,父亲的话不无道理,小平同志是一位影响中国的伟人,作为扮演他的特型演员,接戏时一定要慎重。
在四十余年塑造伟人的过程中,卢奇说,对邓小平的情感早已大于一切。要想将这个角色演到最好,就一定要做到事无巨细的观察,稍有疏忽就会被人诟病,让人失望。因此,对邓小平的表演成为卢奇无止境追求的事业,也影响了卢奇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一有空就会阅读关于邓小平的书籍;捕捉邓小平在各个时期、各个阶段的精神风采,大到他的思想,小到他的眼神。“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演员进入下意识的状态。做到这点要真听、真看、真感受。当你塑造人物时,没有最真的东西是很难表现的。”
采写/新京报记者 周慧晓婉
摄影/新京报记者 郑新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