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城市发展,要向互通互联要效率,也要改善细节裨益民生。
终于“连”起来了!据新京报报道,自8月29日首班车开始,北京地铁1号线和八通线正式载客贯通运营,城市中心区与副中心的双向无换乘直达由此实现。这意味着,即日起,乘客从位于石景山区的古城站到位于通州区的环球度假区站,不用再在四惠站或四惠东站换乘,而是一趟直达。
地铁1号线与八通线,是北京城市东西方向的轨道交通大动脉,但以往并没贯通,在上下班高峰期,四惠与四惠东换乘通道内,经常是人流密集。而今两条线路正式“合二为一”,让乘客少去了换乘的耗时费力。
不只是1号线与八通线。今年3月,北京就要求“房山线提速改造,与9号线跨线运营”。在“什么情况该打通”问题上,北京市交通委也在今年明确:当一条线路的终点与另一条线路的起点共用同一车站时,如确有大量跨线客流需求,经充分的技术经济论证后,应进行线路贯通运营改造。
地铁跨线运营,能减少换乘,提高通行效率,改善出行体验。对不少市民特别是上班族来说,无疑是好事一桩。住在地铁1号线附近的人,去环球度假区方便了;住在八通线上的人,要去中心城区上班也轻松了不少。从更长远视角看,此举也能更好满足内嵌于城市发展之中的“市区-郊区”互通需求,显著提升整个城市的运转效率。
前些年,很多城市地铁线路规划着眼的,主要都是满足城区内出行,这跟产业的区域分布“同频”。与之对应的是,轨道交通对城区居民出行半径的拓宽,依旧被限定在城区内。
但近年来,随着北京城市定位日益明晰和新城建设加速,部分中心城区的产业已向郊区转移。因通勤、公务、商务、休闲、旅游而至的城郊、区际出行需求,势必增加。当此之时,城市轨道交通运力辐射面外扩,增强“市区-郊区”互通,就成了交通规划和区域城镇空间布局、人口产业合理分布、一体化发展相协调的内在要求。而曾经的那些堵点,也就该“能通尽通”。
这些年来,北京轨道交通网正加速完善,2035年线网总体规划里的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几乎囊括北京各大区域及部分环京地区。这其中,两个趋势很明显:近郊新城轨道交通“城区化”,以城市地铁为核心的交通体系正全面建立;远郊轨道“快线化”,区域快线+城际联络线+环北京城际多层次结合。
在此基础上,还要力求包括跨线运营等地铁线路间的互联互通。在北京这种超大城市,地铁跨线客流比重很高,尤其是对很多住在郊区、上班在市区的上班族而言,经常得换乘多次才能到达目的地。而少些这种梗阻,就会形成社会出行总时间成本缩减上的“乘法效应”,显著提升城市运转效率。
因此,更大程度地实现线路间互联互通,提升乘客直达率,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城郊互通的价值不容小觑。
虽因建设年代有别,各条地铁线路的运营制式,地铁车门、屏蔽门等设备厂商,都不尽相同,完全互联互通存在难度,但早在2004年,北京就启动了“基于通信的城轨CBTC系统研究”,并获得突破,为实现地铁跨线跑打下了基础。
而从2010年四号线与大兴线贯通,再到现在多线路跨线贯通运营,北京在这方面的推进动作显然在持续,且力度在加大。而这带来的,不仅是城市运转效率的提升,也是民生便利度的增加。城市发展,要向互通互联要效率,也要改善细节裨益民生。鉴于此,诸如地铁线路贯通运营之类的互通性动作,多多益善。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