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专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专栏
上一篇  下一篇

走向共同富裕不是“消灭资本”

2021年09月06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 专栏

  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上日程,是改革的初心,不是要否定资本。

  最近,共同富裕的话题持续引发热议。但遗憾的是,一些舆论将中国改革的这一新阶段、新趋势,情绪化地解读为“共同富裕就是要削弱市场经济,就是要消灭资本”。

  这是对改革初衷的误解

  持这种看法的人,首先是对改革初衷的误解。中国当前的发展成果依靠的就是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也应看到,在这个过程中,贫富分化现象出现了。

  “先富帮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顶层设计。这一承诺,既是改革的目标也是改革的保障。所以,把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上日程,是改革的初心,是改革按既定目标的继续深化,不是要改变改革方向,更不是否定市场经济。

  其次,这种错误认知的出现,源于缺乏对政策的深刻洞察。党的十五大指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形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党的十六大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实际上,该文件在强调二、三次分配的作用之前,也提出在一次分配中增加“数据”这一生产要素,提出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这是一次分配理论以效率为导向的最新突破。数据在当下经济运行中越来越重要,不但能促进生产效率,其本身也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基础。所以,将数据作为一个参与分配的要素,可以促进互联网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这个理论也回答了中国经济,特别是互联网经济的一些重要问题:外卖平台的算法是否创造价值,还是仅从骑手身上剥削价值?电商平台是否创造价值,还是仅从制造业剥削而来?这对中国互联网产业而言至关重要。

  部分舆论基于计划经济思路对上述问题给出否定回答。但分配领域的理论突破,却给出了肯定回答。知识、管理、技术,构成了算法、数据、代码,从而构建了电商、游戏、外卖平台。所以,肯定管理、技术、数据、知识参与分配,某种程度上就是肯定互联网公司的意义与作用。这意味着,顶层设计不但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且在一次分配时强调以效率为导向。数据、技术、管理,在现实中往往体现为资本。

  从这个角度看,共同富裕并不是消灭资本,而是在一次分配中充分调动包括资本在内的各要素积极性。以此为基础,在二、三次分配中更强调公平。最终,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由此可知,一次分配的效率与二、三次分配的公平相辅相成。

  舆论为何会误读改革意愿?

  那么,为何舆论会误读改革意愿?这是当下中国改革进程中一个被忽略的关键问题。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对改革政策有较强的敏感性,会引导政策与舆论良性互动。随着自媒体兴起,受流量导向,声音虽然更多,其局限性也更大。

  自媒体缺乏深度解读政策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它们没兴趣讨论严肃问题。新要素参与分配虽然改革意蕴浓厚,但不会有流量;相反,打倒资本、均贫富,却能撩拨情绪,于是,共同富裕被情绪化地解读为打倒资本,而且深受欢迎。

  互联网普及让网民向低龄化发展。很多人不具有经济知识、市场知识,只能用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去解释经济现象,而自媒体则会迎合其观点。这些声音因迎合部分受众,更符合他们的传统直觉,从而压倒有价值的声音。

  这甚至形成一种奇怪局面:那些深受部分人群欢迎的观点,往往在思想光谱上更倾向保守和否定市场价值,而顶层政策的思想光谱反而更具改革精神和肯定市场价值。某些大众的错误观念,自下而上就会逐层影响具体政策,反过来影响中国经济。这不仅不能与改革性的顶层政策相互响应,甚至会因误读政策而阻碍改革。

  如果说四十年前解放思想更多是指政府;那么今天如何让更多人具有经济常识,是当下中国各阶层必须要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刘远举(专栏作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