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专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4:专题

90后农研人田间决战“AI种番茄”

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进入决赛,全球4支团队“开战”;“百亿农研”落地,探索科技富农新方案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9月17日,“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初赛如期启动,汇聚了全球15支团队超过120名青年科学家。柯步 摄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的多多农研基地。彭来 摄

  “以科技创新提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新的路径”成为年轻一代农研人努力的方向。重农的拼多多正在为全球青年科学家提供科技转化落地的平台。

  日前,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决赛名单出炉,喜柿Hamato、番茄快长TomaGrow、农圣大脑Horti-AI和智茄CyberTomato等来自全球的4支团队将奔赴田间地头,决战“AI种番茄”。

  “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是“百亿农研”专项今年落地的重点项目之一。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曾在内部表示,技术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技术能够落地去改变什么,而中国相对传统的农业领域,恰好到了迫切需要技术寻求改变的关键时刻。不久前拼多多设立“百亿农研专项”,以期用技术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贡献力量。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驻华代表文康农(Carlos Watson)看来,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是“通过应用创新技术,为农民探索出一套基于实践、降本增效的技术模型和解决方案,促进可持续农业转型”。

  

  决赛队伍年轻化90后占比约80%

  今年8月,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联合拼多多启动第二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比赛邀约全球青年农业科研团队加入,利用前沿的营养科学、精准农业等技术,挑战6个月种出高品质、高产量的番茄。

  在2020年的首届农研大赛上,来自全球农业数字化领域的青年科学家,共同探索如何利用技术提高草莓的产量,据了解该技术目前已落地实践。本届赛事一经启动便收获数百名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报名参赛。与去年相比,今年的参赛队伍更加年轻化,最终15支团队超过120名青年科学家进入初赛。而后决赛的“厮杀”异常激烈。在为期两天的线上路演中,全球15支团队“实战”展示了“科技种番茄”的技术方案。

  最终具有落地可行性、技术推广性、方案前瞻性的队伍被筛选出来,喜柿Hamato、番茄快长TomaGrow、农圣大脑Horti-AI和智茄CyberTomato 4支队伍进入决赛。值得一提的是,入围决赛的4支团队,90后、95后成员占比约80%,年轻一代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已成为大赛的主力军,未来将成为推动数字农业转型的重要力量。

  此次大赛评委及科学顾问团队的阵容堪称豪华,评委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担任组长,并汇聚了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国粮农组织、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国内外数字农业领域的诸多顶级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大赛评审组成员李道亮称,“我们希望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打造成一个重要的平台,让这个行业的每个人都能齐心协力,共同引领农业现代化。”荷兰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武田富(Wouter Verhey)认为,“大赛聚焦于智慧和可持续农业方面的创新,将激发农业领域的创新,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AI种番茄”大战即将展开

  注重科技实践,倡导把科研技术从研究所移植到田间地头,实现转化落地,是多多农研大赛的亮点,也是赛事的意义所在。据悉,进入决赛的4支队伍将在近期奔赴位于云南的“多多农研基地”,进行为期6个月的番茄种植决赛,并在番茄的产量、品质、环境影响,以及算法策略、商业可行性上展开全面比拼。

  这4支队伍的科研实力不容小觑。凭借综合成绩荣获初赛第一名的喜柿Hamato主要由来自浙江大学的学者牵头组成,拥有新型植物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农业物联网等众多学科交叉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以及200多篇行业顶尖的SCI论文和72项国家专利的支撑。喜柿Hamato表示,他们会采用一种创新性高效番茄种植方案,利用温室传感器和植物传感器实时判断植物的生长状态,并有效运用补光技术促进番茄生长发育,最终实现“中国化、智能化、标准化、高效优质和低成本”的目标。

  番茄快长TomaGrow则是一支年轻的跨学科团队,由北京极星农业牵头,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研究人员组成“产学研”一体化团队。TomaGrow团队透露,他们会将多年来的种植经验设置为“规则”,高产量、高品质作为“胜利条件”,高能耗作为“惩罚”。通过AI增强学习,寻找番茄在达到“胜利”的过程中所能采取的最优路径。同时,团队强调“绿色农业”,会在比赛过程中精确水肥管理,提升能源利用率并减少污水排放。

  此外,进入决赛的农圣大脑Horti-AI是一支具有科研背景的团队,成员来自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江苏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院校。而智茄CyberTomato是一支中国农业大学牵头的多元化背景团队,由中国农业大学的副教授牵头,成员包括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生、种植企业的研发人员和互联网公司工程师等。

  推动农业数字化成为急迫性问题

  作为农业生产大国,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尤其是农业传感器、农业模型和核心算法、智能农机装备等核心关键技术,还需要坚持创新和突破。“当前,我国的劳动力人口以及农业研发型人才都存在很大缺口。”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道亮透露,在我国从事农业劳动的一线劳动力普遍年龄在55岁至60岁之间,80后农民占比不足5%,推动农业数字化已经成为一个急迫性问题。

  实现农业数字化,既需要人才支撑,也需注重技术转化落地。在去年举办的首届“多多农研科技大赛”中,全球青年科学家们利用作物生长模型、卷积算法等AI技术,在农研基地培育出“科技草莓”。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技术将草莓产量提升了196.32%,且投入产出比平均值高出传统方式75.51%。值得一提的是,有两支决赛优胜的参赛队伍已经开始探索商业化运营,将科研成功应用在更广袤的田间地头。今年“多多农研基地”迎来的第二批农业科研团队将讲述“科技番茄”的新故事,同样值得期待。

  事实上,农业一直是拼多多的核心战略,如何推动农业数字化也是其持续思考的问题。拼多多董事长兼CEO陈磊曾表示,农业和农产品触及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是相对数字化率较低的领域。为此,不久前拼多多宣布设立“百亿农研专项”,拼多多的团队中很多成员都是技术出身,希望通过设立“百亿农研专项”,用技术的方式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贡献力量。另据拼多多高级副总裁朱建翀介绍,“百亿农研专项”不以商业价值和盈利为目的,致力于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科技普惠。

  中国工程院院士、评审组组长赵春江表示,在去年的农研大赛上,诸多青年农业科学家们扎根在田间地头,从算法、生产模型、种植实践等角度,进行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创新与尝试,形成一批实用性强的技术方案。对于此次大赛,他也充满期待,“我们应把握时代机遇,坚持科技自主自强,围绕智慧农业所涉及的核心关键技术,下力气攻关,努力实现自主可控,提高国产核心技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文/秦胜南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