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封面报道

神舟十三号明日0时23分发射

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进行2-3次出舱活动;系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收官之战

2021年10月15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10月14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新华社发(郭中正 摄)
10月7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发射区。
新京报记者 陶冉 通讯员 汪江波 摄
昨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接受采访。
新京报记者
马骏 摄

  昨日下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介绍,经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瞄准北京时间10月16日00时23分发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行乘组由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组成,翟志刚担任指令长。航天员翟志刚是中国首位出舱航天员,航天员王亚平执行过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叶光富是首次飞行。目前,执行此次发射任务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火箭正在加注推进剂。

  按计划,神舟十三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约6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东风着陆场。对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各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后,将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组合体状态和各项设备工作正常,具备交会对接与航天员进驻条件。执行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的各系统已完成测试和综合演练,航天员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任务目标

  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 将实现五方面任务目标

  林西强介绍,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六次飞行任务,也是该阶段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据介绍,神舟十三号任务将实现五个方面的任务目标。

  一是开展机械臂辅助舱段转位、手控遥操作等空间站组装建造关键技术试验;二是进行2-3次出舱活动,安装大小机械臂双臂组合转接件及悬挂装置,为后续空间站建造任务做准备;三是进一步验证航天员在轨驻留6个月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保障技术;四是进行航天医学、微重力物理领域等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开展多样化科普教育活动;五是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

  与神舟十二号任务相比,神舟十三号任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同。

  一是载人飞船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的方式,首次径向停靠空间站;二是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2艘货运飞船、1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三是航天员将首次在轨驻留6个月,这也是空间站运营期间航天员乘组常态化驻留周期;四是中国女航天员将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航天员王亚平也将会成为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而神十三乘组也将包括中国首次出舱的男女航天员;五是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产出高水平科学成果;六是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

  准备工作

  神十三乘组与神十二乘组进行充分交流

  林西强表示,神舟十三号任务在选拔训练和在轨保障的整体思路、措施、手段上与神舟十二号任务基本相同,结合神舟十二号乘组飞行经验和神十三任务时间翻倍的特点,采取了一些针对性措施。

  在完成既定训练计划的基础上,安排神十三乘组与神十二乘组进行天地通话。神舟十二号乘组返回后,两个乘组及备份航天员进行了充分交流,分享神十二乘组在轨获取的经验和感受,特别是针对出舱活动充分交流了天地差异该注意的事项,神舟十三号乘组对此开展了相应训练。

  针对神舟十三号乘组将要实施的出舱活动、在轨开展的实验研究,以及货运飞船遥操作交会对接试验、机械臂辅助货运飞船转位试验等项目进行了重点训练;针对1舱3船状态下新增的故障模式,组织完成了相关推演与演练,确保神舟十三号乘组全面掌握执行任务的各项技能。

  面向半年的飞行任务,进一步强化物资管理日制度,定期天地沟通交流制度等;识别了长期飞行关键操作项目可能的遗忘效应,适时安排定期在轨训练。

  神舟十三号任务中,将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身心特点,每月对航天员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航天员失重防护锻炼项目、航天员营养配餐方案,以及心理支持活动等,确保航天员以饱满、良好的身心状态执行长期飞行任务。

  针对女航天员参加飞行任务,分析了女航天员的身心特点和个体需求,重点从生活保障、健康保障等方面开展了针对性的设计。

  天和核心舱

  “天和”满足功能性能指标要求 实现了预期目标

  按计划,神舟十三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及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

  林西强介绍,天和核心舱自4月29日发射入轨以来,相继与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及天舟三号完成了交会对接及推进剂补加等相关工作,支持航天员乘组实现了3个月在轨驻留和两次出舱活动,核心舱半年以来稳定在轨运行、功能性能正常、设备状态良好。

  核心舱发射之前即规划了平台功能、交会对接、组合体控制、出舱活动等9类46项在轨测试项目。其中,核心舱入轨后17天内完成了柔性太阳翼控制、机械臂爬行与辨识等39项测试项目;天舟二号、神舟十二号与核心舱对接形成组合体后完成了供电并网、后向推进剂补加等5项测试;神舟十二号乘组安全返回后,进行了电推进功能和前向推进剂补加等2项功能测试。

  所有这些测试结果表明,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天和核心舱满足功能性能指标要求,实现了预期目标,为后续空间站建造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空间站组合体状态良好,已做好了迎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的各项准备。”

  ■ 关注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身心状态良好

  神舟十二号任务作为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受到广泛关注。

  今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发射入轨。任务期间,航天员乘组建立了空间站工作和生活环境,管理和照料空间站,实施了两次出舱活动,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进行了科普教育类的天地互动,完成了3个月在轨驻留,于9月17日安全返回地面,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得到了考核验证,过程顺利、结果圆满,成功实现了任务既定目标。

  神舟十二号任务创造了多个“首次”。一是中国航天员首次进驻中国空间站;二是首次实现航天员3个月的长期驻留;三是首次实现了载人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由原来的2天缩短到6.5小时;四是航天员首次利用机械臂实施了舱外作业;五是首次在轨全面系统地验证了再生式环控生保技术;六是首次实现了在轨物资动态管理;七是首次进行了三个飞行器组合体飞行;八是首次在发射场实施了载人飞船、载人火箭应急救援待命,验证了“滚动备份”策略;九是东风着陆场首次执行了航天员搜救回收任务;十是运营规划中心、航天员支持中心、航天器在轨支持中心等六个支持中心首次实现了长期载人情况下的“集中+分布”飞控支持模式。

  通过任务实施,航天员乘组和工程各系统都获取了宝贵经验,为空间站建造及运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空间站阶段航天员乘组返回地面后的恢复工作分为隔离恢复、疗养恢复和恢复观察等3个阶段。9月17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返回当天即回到北京航天城,目前,已按计划完成了隔离恢复阶段工作,三名航天员身心状态良好,即将转入疗养恢复阶段。

  后续将择机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

  中国空间站在轨建设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两个阶段实施,神舟十三号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决胜之战、收官之战,也是空间站在轨建设过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之战。通过神舟十三号任务,将更加全面地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空间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与协调性。神舟十三号任务结束后,将组织进行全系统综合评估,满足要求后转入空间站建造阶段。

  建造阶段共规划实施6次飞行任务,首先发射天舟四号货运飞船,运送补给物资,为随后实施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做准备;神舟十四号乘组在轨驻留期间,将先后发射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对接,进行舱段转位,在2022年也就是明年年底前完成空间站三舱组合体建造;随后实施天舟五号货运补给和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五号乘组将与神舟十四号乘组开展在轨轮换。对空间站状态进行全面评估后,将转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后续,将择机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空间站共轨长期独立飞行,开展巡天观测,短期停靠空间站进行补给和维护升级。

  林西强表示,中国空间站的建成将为开展包括航天员联合飞行在内的更广泛的国际合作提供更好的平台,已有不少国家和地区提出了这方面的意愿,在航天员选拔训练方面也已经开展了合作。“对于其他国家的航天员进入中国空间站,展开国际合作,我们持欢迎态度,相信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建造,进入运营与应用发展阶段后,大家将会看到有其他国家的航天员参与中国空间站的飞行。”

  针对应对意外问题,林西强介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直坚持“航天员安全第一”的原则开展工作。空间站开展了安全性、可靠性、维修性设计,从设计上保障了一度故障工作、二度故障安全,在产品出厂前经过了严格测试和试验验证,可保证空间站长期安全可靠运行。针对空间碎片和空间目标等外部因素,开展了专门设计,对微小型碎片在结构上进行了防护加固,对较大碎片或空间目标可实施机动规避。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故障情况,已制订4800余条预案,并进行了验证和演练。针对极端情况进行了应急救生准备。考虑到航天器在轨碰撞问题日益突出,在官方网站及时公布了空间站的轨道参数。

  ■ 揭秘

  太空中过春节 神舟十三号配备饺子

  昨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任务的工作量很大。“在轨时间增加了一倍,空间站组合体也由神舟十二号任务时的一舱两船变成了一舱三船,意味着航天员要多花三个月的时间,对更复杂的组合体进行维护,对其状态的运行监控维护和管理工作是成倍的增加。”

  此次航天员将开展手控遥操作交互对接等试验,航天医学方面试验也比神舟十二号任务时增加了。这6个月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收官之战,所以还安排了一些验证和大量的数据收集工作。“工作量是巨大的,挑战也是很大的,但我们所有工作人员,包括航天员,在经过神舟十二号任务后,对神舟十三号任务更加有信心。”黄伟芬表示。

  神舟十三号的三位航天员将在太空中过年。黄伟芬介绍,这是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在太空过年,科研人员为他们配备了饺子,服饰上也有所考虑。过年时全国观众可以通过电视了解航天员如何在太空中过年。

  有记者指出,此次神舟十三号乘组年龄趋向年轻化。对此黄伟芬表示,未来的乘组会越来越年轻。“首批航天员虽然50多岁了,但如果他们的状态好,我想他们一样会再次出征太空的。” 新京报记者 马骏

  A06-A07版稿件(除署名外)/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官方平台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