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揭秘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006:揭秘

五环“同心”寓意“天地合·人心同”

2021年10月27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冬奥奖牌设计团队负责人杭海。新京报记者 侯少卿 摄
北京2022年冬奥会金牌。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金牌。

  昨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奖牌发布。

  奖牌是冬奥会景观元素的重要内容,奖牌的设计既体现举办国的文化内涵与精神追求,也凝聚着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和精彩创意。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奖牌设计蕴含何种理念?灵感来源何处?

  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奖牌设计团队负责人杭海告诉记者,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

  奖牌造型质朴简洁,体现了北京冬奥会“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并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设计

  延续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玉文化

  2020年5月,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设计方案面向全球征集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杭海与产品设计专业教师李文龙、首饰专业教师刘骁以及几位美院的学生组建了奖牌设计小组。

  设计小组在开展工作伊始便制定了基本策略:一是延续北京2008年奥运会“金镶玉”奖牌的玉文化概念。体现双奥之城的历史脉络。二是对奖牌形态进行创新设计,尝试多种形态的可能。

  杭海曾是2008年奥运会“金镶玉”奖牌的主创团队成员,他同小组成员分享了当年的创作过程,分析了历届奥运会奖牌设计思路,梳理了中国历史文化精髓,大家在热烈讨论之余开始追本溯源,寻找设计灵感。

  根据“苍璧礼天,黄琮礼地”的概念,李文龙、刘骁带领部分学生创作了以玉琮为基本造型的奖牌设计方案,尝试在形态优化与新材料的选用等方面有所突破。

  小组成员林帆受双环玉璧的启发,构思了两环同心奖牌草案。与此同时,小组成员高艺桐受古代铜镜上的同心圆启发,设计了三环同心圆环奖牌。

  杭海认为这是两个极具潜质的想法。之后,林帆阅读了大量同心圆环玉璧的文献,以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五弦玉璧等为视觉来源,将外围圆环,设计成五弦造型,弦纹之间做打凹处理,以接近五弦玉璧的意象,表达与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的玉璧形制的一致性,体现双奥之城的文化联系。据此,高艺桐提出,以中国古代天文图中的“七衡六间图”为视觉来源,体现日月星辰运行的动态意象,取名“五环同心”寓意“天地合,人心同”的人文内涵。

  经过反复研讨,设计小组确定了“五环同心”系列方案。此后又经过一个月的紧张设计与打样,最终在2020年6月底提交给北京冬奥组委八套奖牌设计方案。

  两个多月后,中央美院设计小组得到通知,“五环同心”方案入围。

  修改

  奖牌正面做起伏处理 体现冰雪赛道意象

  在北京冬奥组委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设计小组开始了紧张的修改工作。他们把四种纹样简化为两种,一种是祥云纹,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核心图形祥云一致,体现了北京奥运遗产的延续性;另一种是冰雪纹,源自中国传统纹样中的冰梅纹,将梅花换成雪花,以体现北京冬奥会冰雪运动的特色。

  奖牌背面取意古代天文图,增加24颗星星及其运动轨迹,象征着浩瀚无垠的星空,也象征着冰雪健儿群星璀璨、再创辉煌。同时奖牌正面每一环做了起伏处理,以体现冰雪赛道的意象。

  另一方面,设计团队通过观看往届冬奥会影像资料以及对往届冬奥会奖牌的研究,发现与夏奥会相比,冬奥奖牌普遍偏大,这是因为冬奥会运动员服装厚重,奖牌过小,不够醒目。

  经过反复比对和实物打样、实际佩戴比较,团队将奖牌直径定在8.7厘米。奖牌的绶带长度也进行了相关测试,以保证运动员佩戴时的位置最合适。

  打样

  在奖牌表面质感处理等问题上精益求精

  2020年十一国庆假期过后,根据设计小组建议,北京冬奥组委委托上海造币厂进行奖牌打样与测试工作。上海造币厂曾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的制作单位。这次冬奥奖牌的打样负责人谢欣锐工程师也曾是“金镶玉”奖牌的打样工程师。

  在冬奥组委的组织下,设计与制作两个团队围绕着奖牌的打样开始了一轮又一轮的切磋。比如,在奖牌表面质感处理问题上,设计小组希望奖牌表面有光泽,但要内敛一些;文字与纹样下凹雕刻,但要有镜面光亮,这样与表面柔和的光泽形成对比,易于识别文字信息。但这与常规造币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要么是镜面光亮,要么是哑光,要达到设计小组的要求,必须手工抛光。最后,上海造币厂本着精益求精的要求,攻克了技术难关,将端庄肃穆,简朴大方的北京冬奥会奖牌打造出来。

  2021年7月13日,北京冬奥组委确认了奖牌的最终设计制作。

  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高天表示,对奥运会来说,奖牌是不同主办国家文化特色铸就的独特的景观元素。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取名“同心”,一方面是和奖牌的形象设计来源有关,它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五环同心,同心归圆。另一方面“同心”也表达了“天地和·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同时也象征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参与冬奥、共享冬奥。与此同时“同心”这个概念也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金镶玉”一脉相承,并与“双奥之城”相呼应。

  “在北京冬奥会倒计时100天发布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奖牌很有意义,这标志着冬奥会筹办工作已经准备就绪。”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高天认为,作为冬奥文化景观重要元素之一,奖牌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礼赞,象征着运动员的荣耀,运动员佩戴奖牌是最荣光的时刻。在重要的时间节点发布奖牌,也意味着我们已经准备好迎接全球的运动健儿来到北京、张家口,让他们展示顽强拼搏的精神,赢得荣耀。

  ■ 对话

  冬奥奖牌设计团队负责人杭海:

  苍璧礼天 我们用玉来礼赞获奖运动员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奖牌发布前夕,新京报记者采访了奖牌的设计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奥运形象工作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杭海,他向记者讲述了设计创作北京冬奥会奖牌背后的故事。

  谈区别

  2008年奖牌重点在材质 这次在形式

  新京报:你曾参过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设计。这次冬奥奖牌设计创作,思路和上一次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杭海:2008年的奖牌叫金镶玉,这次的奖牌叫同心。从名字上就能感觉到,2008年的奖牌重点在材质上面,这次的重点在形式上面。共同的地方都是用玉,苍璧礼天,用玉来礼赞获奖运动员,礼赞奥林匹克精神,这是共同点。

  2008年是我们第一次办奥运会,作为设计人员我想做一些创新,当时想加入一些特殊材料,来突破夏季奥运会使用金银铜的惯例,想用一种中国材料放进去,最终选了玉的材料,算是一次突破。

  这次我们对玉的形式做了一些研究。古代的玉璧有三环也有五环,体现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样一种日行轨迹,表达了古代中国人对天文与人文关系,或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我们选取了五环同心,一方面跟古代玉璧在形式上具有统一性,这样延续了2008年奖牌中玉的概念,能够展现双奥之城。另一方面,还希望通过这样一种形态来传达全世界人民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之下能够团结在一起,能够共同分享冬奥的快乐,能够相互理解,共存共融的理念。

  我个人感觉奖牌设计是简朴大方的,但又有一些细节。比如奖牌正面每一环做了打凹的处理,这种打凹的方式在古代青铜的礼器跟玉非常常见,可以说是一种中国式的细节,这样可以让平面的奖牌有一个更立体的样态。

  正面做了祥云纹和冰雪纹。祥云纹跟2008年的祥云纹联系上了,冰雪纹又能体现冬奥会的一些特点。背面做了星空的轨迹,有24个星星表示24届奥运会,一方面它能够体现中国人文跟天文的关系,另外也可以体现冬奥运动员在赛场上驰骋的激情,群星璀璨的意象。

  近看的时候有一些细节,远看比较简朴大方。总体的设计理念,我个人感觉还是要符合冬奥会办赛的基本原则——简约、安全、精彩。

  谈心得

  设计奖牌尤其要以运动员为中心

  新京报:在奖牌设计创作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难题或争议?

  杭海:各个阶段都有各个阶段的问题,更多的是关于策略的争议和讨论。

  比如我们在一开始定的策略,一方面跟玉有关系,这样跟2008年有所联系;另外一方面在形态、材料上做一些创新性的尝试。

  所以第一个方向,我们也想是不是可以用玉琮,因为“苍璧礼天,黄琮礼地”,2008年用了祭天的玉璧,这次是不是可以用一个祭地的玉琮,这样天地就相合了。

  最终冬奥组委还是选择了玉璧的概念。我个人理解,一般来讲,运动员还是希望要一块圆形的奖牌,因为在他们的经验中奖牌都是圆的。2008年时我们也设计过方的,当时国际奥委会给出的意见是希望奖牌是个圆的。这表明,设计奖牌,还是得以运动员为中心。

  另一方面,这次冬奥会,刚好发生在春节期间,一块圆形的奖牌更加能够符合大家的心理预期。

  新京报:设计的过程顺利吗?

  杭海:有一些波折,但都是关于策略方面的讨论。比如我们刚开始提报的奖牌,有一块正面是平的,几乎什么都没有,除了必要的文字和会徽。还有一块,上面全部都是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的纹样,像青铜时代的,包括宋代的一些纹样。

  一开始我个人是希望它能够尽可能简化,什么都不要。后来讨论的过程当中,有专家提出得加纹样,因为老百姓看见奖牌后,肯定希望能听到更多的故事。我想也是,奖牌太简单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也不行。

  所以经过讨论,加了纹样,但也不需要那么多。最后就两种,祥云跟2008年连接,冰雪纹体现这一届冬奥会的特点。

  我认为像这样一个重大的设计,它不完全是设计师个性的发挥,它需要考虑更多的需求。

  谈文化

  五环同心的概念可以跨越文化

  新京报:设计过程当中怎么考虑奖牌蕴含的文化因素,能够让来自全世界不同背景、不同民族的运动员拿到的时候,能够强烈感受到它是来自中国、来自北京的?

  杭海:一个设计有两方面要素需要考虑,第一是传达的直接性,再好的理念,如果在传达过程当中特别费力、特别曲折,那就是无效的。第二方面,没有内涵也不行。

  我们选择同心圆纹玉璧,任何人看见同心都会有一种凝聚、团结的概念,这是可以跨越文化的。我们把它设定为五环,不管是哪种文化、哪种民族都知道这是一个关于五环同心的概念,是很容易理解的。

  奖牌每一环的处理有一个打凹,这种打凹的处理并不是其他国家没有,但是在中国非常典型,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非常经典的,而且一般跟礼器相关的纹,实际上它的名字叫弦纹。

  有了这样一个细节,大家拿到这块奖牌,在摸这块奖牌的时候,就能够触摸到一些中国的细节。如果再仔细看,就会从正面看见云纹跟冰雪纹,背面看见星空的纹样,这些细节会加深他对内涵的理解。所以我认为一个奖牌一方面是视觉的,另外一方面它摸上去的手感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设计的玄纹,包括一些纹样的细节,其实是为了兼顾这样一些特点。

  另外,奖牌不是一次性的,奖牌的获得者赢得了这枚奖牌,他可能会传给他的儿女,甚至代代相传。奖牌在历经时间流逝的过程当中,如何让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美是永恒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特04版-特07版采写/新京报首席记者 吴为

  特04版-特07版图片(除署名外)/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