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区连续六年实现碳排放“双降”目标;正在研究编制“碳减排专项行动方案”
|
2016年以来,朝阳区连续4年在北京市节能减碳目标责任考核中获评“优秀”。“十三五”期间,朝阳区万元GDP碳排放量累计下降21%,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朝阳区是如何做好碳减排工作的?在北京正在制定碳中和行动纲要之际,朝阳区实现碳中和目标面临哪些挑战,又将如何应对?新京智库为此专访了朝阳区常务副区长崔小浩。
成绩
“十三五”期间万元GDP碳排放量下降21%
新京智库:朝阳区碳排放目前在全市处于什么水平?
崔小浩:近年来,我们坚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开展节能减碳,连续六年实现碳排放“双降”目标。“十三五”期间,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21%。人均碳排放量、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均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新京智库:朝阳区的节能减碳工作有哪些亮点和经验?
崔小浩:“十三五”以来,朝阳区严格落实国家和北京市节能减碳工作要求,抓实抓细各项措施,连续四年在全市节能减碳目标责任考核中获评“优秀”。总的来看有五个特点。
第一,产业低碳化水平持续提升。2016年-2020年疏解一般制造业企业287家、占全市13.3%,实现“散乱污”企业“动态清零”。大力发展金融、商务服务、数字经济等产业,积极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达93%,经济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第二,能源绿色化水平持续提升。通过光伏和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光热、地热供暖等方式,本地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达到30余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能源消费总量的3.3%,在中心城区排名第二。绿电利用、能效提升方面,2020年万元GDP能耗降至0.12吨标准煤/万元。朝阳区以年均1.75%的能耗增长支撑了年均6.8%的经济增长,能源利用效率位居全市各区前列。
第三,资源循环利用能力持续提升。垃圾日均处理能力从“十二五”末的2400吨提高到“十三五”末的3800吨,2019年底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能力从“十二五”末的198万吨/日提高到“十三五”末的302.7万吨/日,约占全市总处理能力的42%,居全市首位。万元GDP水耗“十三五”期间下降24.5%,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高。
第四,绿色空间容量持续提升。“十三五”期间,新建改造大中小微型公园127处,建成萧太后河滨水绿色文化休闲廊道、亮马河国际风情水岸、温榆河公园一期起步区等一批亮丽城市景观。
第五,全民参与热情持续提升。通过开展节能宣传“五进”、国家级节约型公共机构和低碳社区创建等活动,积极引导居民养成绿色、低碳的生活习惯。
应用
在冬奥会等活动中推广应用低碳技术
新京智库:朝阳区在推进建筑能耗降低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崔小浩:朝阳区作为经济大区、商务大区,商务楼宇和商圈数量都是全市最多的。全区共有1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务楼宇1122座,北京市认定的52个商圈中朝阳区有11个。
因此,建筑领域的节能工作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一方面,严控新建建筑能耗水平,严格开展新建建筑节能审查,全区绿建认证项目约占全市1/4,居全市首位。同时建立CBD楼宇品质分级评价标准,参考国家绿建和LEED认证结果,将建筑节能标准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后续将分级分类制定扶持奖励政策,鼓励楼宇自主节能降耗。
此外,把装配式建筑作为推进建筑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切入点。截至“十三五”末,全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5.6%,超额完成全市下达的30%的目标。同时,还支持存量建筑节能技改。“十三五”期间,通过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等方式,支持楼宇建成36个能源管控平台,进一步强化了楼宇能耗的动态化、智能化管理。
新京智库:冬奥会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黑科技”实现碳排放量接近于零。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技术?
崔小浩:“冰丝带”中的“黑科技”就是采用了世界上最环保、最先进的二氧化碳制冰技术。这种技术不仅让“冰丝带”拥有世界上最平整、最光滑的冰面,也使得“冰丝带”的碳排放量接近于零。
在“冰丝带”的建造过程中也践行了绿色奥运理念,配有一套场馆智能化能源管理系统,能把制冰产生的废热用于除湿、冰面维护、场馆生活水加热等,全冰面模式下每年仅制冷部分就能节省200多万度电。整个系统的碳减排量,相当于近3900辆汽车产生的二氧化碳年排放量,或种植超过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
其实不仅是国家速滑馆,在北京冬奥会以及在朝阳区举办的高端国际会议和活动中,我们推广应用了很多低碳技术。
新京智库:你认为朝阳区在实现碳中和目标、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方面还面临哪些挑战?
崔小浩:从实际情况看,碳减排主要面临三方面挑战:首先是能耗刚性需求大。朝阳的碳排放单位涉及石化生产、交通运输、发电、热力生产和供应等6个行业,企业数量众多,重点排放单位162家,位居全市首位。
其次,能源结构调整难。受地形特点和城市空间限制,朝阳区的风能、水能等新能源资源相对匮乏,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增长潜力也十分有限,绿电主要由市级配额,清洁能源替代空间相对不足。
从能源消费端来说,以建筑能耗为例,想要进一步降低建筑能耗就面临两大挑战,能耗总量控制难,既有建筑改造也难。
再次,朝阳作为建成区,绿色空间开拓相对有限,持续提升碳汇能力面临较大挑战。
计划
筹备绿色金融联盟 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新京智库:今年以来,各省市纷纷排出碳达峰时间表。北京市也正积极谋划碳中和工作,提出了“两步走”战略。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朝阳区有什么工作计划?
崔小浩:为落实“双碳”目标,朝阳区已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了生态环境建设发展专项规划,并将“碳排放稳中有降”放在了总体目标的第一位,当前正在研究编制“碳减排专项行动方案”。
在能源结构调整方面,我们将严控化石能源消费总量,全面推动可再生能源优先发展,大幅提升绿电应用比重。到2025年,力争将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占比提高至10%。
在产业发展方面,朝阳区将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指标作为产业落地的约束条件,鼓励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碳排放少的产业发展。
在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方面,朝阳区将开展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新建建筑全面推行绿色建筑,因地制宜推广超低能耗建筑。针对存量建筑,积极推广节能减碳技术,在做好商务楼宇节能降耗的基础上,明确老旧小区改造、存量公共建筑及园区转型利用等项目的节能改造指标。
交通领域,我们将加大新能源车推广应用力度,提高渣土、市内旅游等行业车辆实现电动化或氢燃料电池汽车替代的比例,2025年轻型环卫车(4.5吨以下)占比达到80%以上、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设施服务半径达到3公里,大力鼓励市民绿色出行。
新京智库:目前,节能减碳的主要市场调节手段就是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朝阳区有无好的经验,在推进全区实现碳中和目标工作中将如何充分运用市场手段?
崔小浩:我们主要是鼓励引导碳排放总量占全区80%左右的162家重点单位按时履约,即碳排放单位通过注册登记系统,向主管部门上缴与其本年度经核查的碳排放量相等的配额或抵消减排量。“十三五”期间历年的履约率均在99%以上,其中2016、2017、2019年度均为100%。
同时,近年来我们积极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在运用市场化融资拓宽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上,做了一些探索。我们正在筹备成立绿色金融联盟,进一步统筹金融机构、绿色服务中介、科研机构等各方力量,共同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大力推动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绿色金融工具在生态保护项目中的应用,探索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朝阳模式”。
(实习生郭菁菁对本文亦有贡献)
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