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头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1: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专访埃博拉病毒共同发现者彼得·皮奥特

全球抗击新冠疫情需要有长期思维

2021年11月24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从最新诺贝尔奖得主到东京奥运会上“超级变变变”节目的表演者,从阿富汗女足队首任队长到“9·11”幸存者,新京报国际新闻栏目“外事儿”一直以来致力于直达核心事件和人物,将世界的声音传达给读者。

  近期,新京报国际新闻推出《地球连线》栏目,我们从幸福大街37号连线全球。在这里,没有时差,记录来自世界不同角落的故事。

  “欧洲再次成为全球新冠疫情的‘震中’。”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持续恶化的疫情让欧洲多国重新收紧防疫措施。当地时间11月22日,奥地利正式“封城”。荷兰也从13日起施行为期三周的限制措施。

  11月19日晚,新京报记者连线国际著名病毒学家彼得·皮奥特(Peter Piot),聚焦欧洲疫情与全球抗疫等问题进行探讨。

  1976年,皮奥特与同事共同发现了埃博拉病毒。1995年至2008年,他领导了联合国艾滋病联合项目。2020年5月,皮奥特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的特别顾问,负责处理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事务。皮奥特认为,不应孤立地看待新冠病毒,人们同样可以借鉴抗击其他传染性病毒的经验。

  

  借鉴经验,抗击疫情“时不我待”

  《地球连线》:1976年,你和同事发现了埃博拉病毒。在应对埃博拉病毒的过程中,有哪些经验可以为应对新冠疫情提供借鉴?

  彼得·皮奥特:所有新病毒都是突然出现,我们首先要去认识病毒。如果我们对病毒一无所知,又何谈应对?由此,拥有一套能检测初期新病毒的良好运作系统就显得十分必要。

  其次,需要及早行动并分享信息。另外,还需要对创新研究进行投资。

  最后,国际合作也非常必要。病毒没有国界,它们不需要“护照”和“签证”,可以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因此,我们需要彼此交流,应该像共同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一样,共同应对大流行病。

  《地球连线》:在你看来,人类应对病毒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彼得·皮奥特:一方面的挑战在于研发疫苗、药物的速度。这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各国之间强而有力的合作。另一方面的挑战是尽早行动。我曾写过一本关于发现埃博拉病毒的回忆录,标题就是“时不我待”(No time to lose),如果我们可以尽早把病毒扼杀在摇篮之中,阻止其进一步蔓延发展,就能防止更多病例出现。

  《地球连线》:去年,你曾被诊断出感染新冠病毒。此次经历如何影响了你对新冠病毒的看法?

  彼得·皮奥特:我在2020年3月感染了新冠病毒。比利时有句俗话,意思大致是如果你亲身经历了什么事,那么你不仅是理论专家,还是经验专家。

  这次经历的确改变了我的观点。像我此前所说,这是一场关于人类的战斗。而欧洲更多谈的是统计数据和医疗服务,对人类本身谈的却不多。我公开谈论病情,也是因为在疫情初期,人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有限,而感染新冠病毒也比人们想象的复杂得多。

  应推动疫苗接种并加强全球合作

  《地球连线》:疫苗已经推出近一年,相比于一年前,如何看待全球疫情局面?

  彼得·皮奥特:好消息是在中国、美国以及欧洲国家中,已经有大量的民众接种了疫苗。即便欧洲再次成为新冠疫情的“震中”,正是由于接种疫苗的人越来越多,才有越来越少的人死亡或接受重症监护。

  但问题在于疫苗生产数量并不够,在世界上其他国家,还有许多人没有接种疫苗。非洲地区的接种率很低,这些人的处境依旧非常危险。只要病毒还在世界某些地方传播,就没有哪个国家是安全的。

  《地球连线》:你如何看待全球共同抗疫的效果?全球合作存在哪些不足,应如何改进?

  彼得·皮奥特: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世界卫生组织展现了其领导能力,推动了许多全球性合作。积极的一面在于,中国科学家很早就与世界分享了病毒序列,这一步非常重要。

  但全球合作还远远不够。在欧洲,最初还有一些国家禁止出口防护装备。欧盟有27个国家,是一个综合的经济体。一个国家开始关闭边界,也会影响到其他国家。我们正在进入抗击疫情的新阶段,因此需要更全面的合作。

  《地球连线》:除疫苗外,近期新冠口服药的好消息不断,英国成为全球第一个批准新冠口服药的国家。新冠口服药的出现会带来哪些改变?

  彼得·皮奥特:除疫苗外,我们还需要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以及研发新冠药物。例如已经接触过新冠病毒的人、老年人以及免疫系统受到抑制的人,他们真的需要药物,新冠口服药物使用起来也更加方便。我们不仅要保证药物有效,也要保证民众负担得起,这同样离不开全球合作。

  《地球连线》:你如何看待全球疫情未来的发展?

  彼得·皮奥特:新冠疫情已经持续了将近2年的时间,目前看来疫情短期内不会立马消失。我们可能会遇到像流感一样的情况,每年冬季的病例会有所上升,但由于接种疫苗、戴口罩等其他措施,感染病例、重症病例以及死亡病例都会越来越少。

  因此,我们需要有长期思维,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都受新冠疫情影响的情况下,我们要为整个社会找到应对疫情的最佳方式。

  多重因素共同导致欧洲新一波疫情

  《地球连线》:近期,欧洲又成为了全球新冠疫情的“震中”,欧洲新一波疫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彼得·皮奥特:多重因素共同导致了欧洲新一波疫情。首先,欧洲多国进入冬季,人们在室内聚集增加了感染风险。其次,今年夏天,感染病例的下降也让人们放松了警惕。另外,我认为疫苗保护民众免受感染的有效性也在慢慢下降。像我一样的老年人,我们是在年初的时候接种疫苗,所以现在需要再打加强针。部分欧洲民众对疫苗一直很犹豫,如何说服民众接种疫苗是欧洲目前最大的挑战之一。

  目前许多欧洲国家已经开始采取措施,要求民众佩戴口罩、限制人群聚集以及加快推进疫苗接种。

  《地球连线》: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欧洲的新一波疫情对于全世界是一个警告。其他国家应从欧洲新一波疫情中意识到什么?

  彼得·皮奥特:在欧洲发生的新一波疫情在其他地方也都有可能发生。我认为,这意味着放松防疫措施要尤为小心,不仅需要加快推进疫苗接种,还要尽可能给中老年人提供加强针。欧洲的疫情也说明,短期内想要完全消灭疫情几乎不太可能。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在此情况下让社会依旧正常运转,同时最大程度避免疫情带来的危害。

  《地球连线》:你曾说道,“我们很可能进入了一个大流行时代”,我们为下一次大流行做好准备了吗?

  彼得·皮奥特:回首过去10年,的确有越来越多的大流行病,新冠疫情显然是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因此,为下一次大流行病做好准备就十分重要。我们可以从以往的经验中学习,例如2003年SARS疫情暴发时,我们采取了许多措施,这些措施在应对新冠疫情时同样有效。例如,中国有实验室网络和公共卫生预警监测系统,这些措施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强化。这样就能在早期进行疫情监测,当有新病毒出现的时候,我们就能及早行动。

  另外,社会全体也需要做好准备。例如,社会应该做好(疫情)演习,看看人们是否做好了准备,医院是否有足够的床位,如何隔离病例。除消除贫困、清洁空气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外,为下一场大流行做好准备也应该是各国的重要议题。

  新京报记者 栾若曦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