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8: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8:北京新闻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公布,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

2035年北京将建成全球人才高地

2021年11月25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规划》11月24日公布,《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看点1

  独角兽企业数量保持世界城市首位

  《规划》的发展目标明确,到202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建设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

  “科学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6%左右。基础研究学科布局与研发布局实现优化,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达到17%左右,力争在核心领域取得重要技术突破和引领性原创发现,为有效解决重点领域关键“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提供源头支撑。

  “创新高地”建设实现新突破。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领域实现全球领先水平,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数量保持世界城市首位,隐形冠军企业数量大幅增加。

  科学精神备受重视,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大力弘扬。每万名就业人员中研发人员达到260人左右。全民科学素质显著提升,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28%左右。

  到2035年,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全球领先,建成全球人才高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看点2

  推进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发展

  《规划》提出,加快推进国家实验室建设。推动“三城一区”内的科技领军企业、高校院所和新型研发机构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

  推进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化发展。以提升科研组织化、体系化能力为突破口,打破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行政隶属限制,鼓励围绕重点领域协同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在京牵头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引导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三城一区”内优化布局。深化“开放、流动、联合、竞争”机制建设,提升在京国家重点实验室原始创新能力、国际学术影响力、学科发展带动力、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支撑力,打造国家重点实验室“升级版”。

  《规划》明确,持续支持已经布局的新型研发机构,优化人才支持政策,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梯队,鼓励自主选题,引入项目经理人,争取在量子计算、超大规模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微纳能源与自驱动传感技术、类神经元芯片和双向闭环脑机接口、干细胞治疗与再生医学等方面形成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在前沿技术领域谋划布局建设新一批世界一流新型研发机构。

  鼓励和支持在京高能级科研机构解决重大原创的科学问题,勇闯创新“无人区”,加快战略性、关键性核心技术突破。

  看点3

  出台北京基础研究行动方案

  北京还将深入落实国家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出台北京基础研究行动方案。强化重大原理、理论、方法等基础研究,为实现“从0到1”以及“卡脖子”技术的突破提供强大支撑。

  北京将持续加大对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支持力度。着眼基础研究优势,部署量子科学、干细胞、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战略前沿领域,积极服务“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在京落地。

  对标关键新材料、集成电路等核心技术需求开展基础研究。对标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需求开展基础研究。重点围绕城市发展、生态环境、智慧城市等民生领域发展需求开展基础研究。

  同时,布局一批前沿科学中心和交叉学科中心。培育一批前沿科学中心,以前沿科学问题为牵引,在前瞻性、战略性基础研究领域,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

  北京将推动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引领。开展科学智能计算、人机混合智能、空间计算等前沿研究。建设大规模人工智能算力平台,搭建我国首个超大规模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吸引人工智能顶尖人才与创新企业在京聚集。

  支持开展量子信息前沿技术研发。承担国家量子计算重大科技任务,围绕电子型量子计算机和全球量子网络等战略方向,制定实施量子领域攻关计划,实现实用化功能的专用超导量子计算机,完成针对气象、量子互联网络等应用场景的量子算法开发。

  支持开展区块链前沿技术研发。持续开展区块链基础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抢占区块链技术发展制高点。

  支持开展生物技术前沿技术研发。在核酸和蛋白质检测、细胞功能和病理状态在体检测、新型靶点在体干预技术、新型抗体技术、基因编辑、新型细胞治疗、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等基础核心技术领域,产生具有国际引领性的原创发现,建立重大疫病、疑难罕见疾病精准诊断和突破性治疗方法。支持开展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脑重大疾病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提升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能力。

  北京将开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重点聚焦类脑智能、量子计算、6G、未来网络、无人技术、超材料和二维材料、基因与干细胞等前沿科技领域。

  看点4

  推进科技冬奥成果在后冬奥时代应用

  《规划》提出,开展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碳中和绿色技术应用场景建设。

  建设建筑与社区能源系统全生命周期零碳节能场景,聚焦建筑供热系统重构、全面电气化、光储直柔,推动形成零碳智慧供热、光伏发电全利用的零碳建筑与社区能源系统及零碳农业基础设施循环示范。

  加快调整能源结构,积极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清洁能源。建设交通行业全生命周期监测场景,构建以低碳化交通结构与能源结构调控为核心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推广应用电动汽车、氢燃料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加速形成人绿色出行、货绿色运输、装备节能高效的低碳化智慧交通运输体系示范。

  建设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提升场景,围绕森林、湿地、农田等持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逐步形成城市梯度森林绿色碳汇、湿地蓝色碳汇和农田棕色碳汇的高效生态固碳示范。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区”和生态涵养区开展碳中和绿色技术综合应用示范。

  北京将推进科技创新支撑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加快数字孪生、数字人民币、智慧场馆等办赛保障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国家队数据库、冬奥食品安全保障平台等,提升赛事科技保障水平。研发沉浸式观赛、云转播、“5G+8K”、自动驾驶等技术,打造“智能”观赛新体验。

  推进科技冬奥成果在后冬奥时代应用。推广应用“云转播”、服务型智能机器人、无人客车和物流车、智慧场馆、精细天气预报等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基于区块链和加密锚定技术的食品安全溯源技术等创新成果,提升重大活动食品安全追溯和监管效率。推广应用沉浸式、多维度自由视角等智能交互体验技术。

  “十四五”时期“三城一区”这样发展

  中关村科学城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达11%以上

  ●经济总量突破1.3万亿元并保持稳定增长态势

  ●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2万家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50%基础上,保持年均增长8%以上

  未来科学城

  ●生命谷实施生命技术赶超工程,加快布局基因编辑、脑科学、人工智能技术筛选药物制药等前沿技术

  ●能源谷聚焦绿色能源、能源科技、能源互联网等新赛道,开展重大科学问题攻关,打造国际先进能源产业集群

  ●高教园加快高校院系学科整建制迁入,支持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建设,打造世界一流的科教及产业融合新城

  怀柔科学城

  ●“十四五”时期布局的人类器官生理病理模拟装置、太阳能高效转化利用科技基础设施以及科教设施加快落地

  ●中科院18家院所入驻;纳米能源所整建制搬迁入驻,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挂牌运行,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迁入;德勤大学签约落户,提前办学正式开课;国科大怀柔科学城产业研究院、中科脑智创新产业研究院、创业黑马科创加速器落户

  经开区

  ●积极推动通明湖信创园建设,支持设立国家级信创产业联盟、信创投资基金和专业孵化器。更好发挥头部企业引领带动作用,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依托中芯国际打造集成电路产业链优势,推动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尖端科技项目落地,建设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高地

  ●深入实施“亦麒麟”人才品牌工程,打造全域“类海外”生活环境,加快建设瀛海百万平方米的国际人才社区

  新京报记者 张璐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