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当地时间11月28日,世卫组织在向成员国发布的技术简报中表示,鉴于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存在免疫逃逸潜力和可能导致传染性增加,奥密克戎毒株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传播的可能性很高,未来可能会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激增,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将奥密克戎毒株的全球总体风险评估为“非常高”。
据世卫组织12月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奥密克戎毒株已在全球至少38个国家和地区出现。另据英国《自然》杂志消息,截至12月2日,已有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因防控奥密克戎公布了旅行禁令。
世卫组织表示,与其他VOC变异株相比,目前尚不确定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是否更强,相关研究在未来的几周内将得到初步结果。但目前已知的是,所有变异株都可能导致重症或死亡,因此预防病毒传播始终是关键,新冠疫苗对减少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国家卫健委也指出,戴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样适用。
1 现有新冠疫苗对奥密克戎是否有效?
11月29日,中国疾控中心专家介绍,研究表明,新冠病毒S蛋白若出现K417N、E484A或N501Y突变,提示免疫逃逸能力增强;而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时存在“K417N+E484A+N501Y”三重突变;此外,奥密克戎变异株还存在其他多个可能降低部分单克隆抗体中和活性的突变。突变的叠加可能降低部分抗体药物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保护效力,对现有疫苗免疫逃逸的能力,有待进一步监测研究。
12月1日,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强调,当前疫苗的保护率依旧很强,可以大大降低重症和死亡病例。她呼吁更大范围地接种疫苗,包括普及接种加强针。
12月3日,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现在断言必须修改新冠疫苗以对抗奥密克戎毒株还为时过早。
面对引发全球警惕的奥密克戎,世卫组织呼吁各成员国加速对高风险人群的疫苗接种,同时加强监测和基因测序、向世卫组织报告相关的病例、推进田野调查和实验室试验,以进一步评估奥密克戎的风险。
据央视新闻报道,香港大学微生物学系于11月30日宣布成功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新冠变异病毒奥密克戎毒株。这是亚洲首个研究团队成功分离和培养奥密克戎毒株,分离出来的毒株将可用于开发和生产灭活全病毒疫苗。
12月1日,该项研究的负责人、香港大学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座教授袁国勇表示,获得奥密克戎的毒株,是研发针对该变异株灭活疫苗的第一步,“目前我们已与内地相关疫苗公司分享成果,协助新冠疫苗的后续研发。”
12月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工作组组长郑忠伟在接受央视总台记者采访时透露,我国正在快速推进奥密克戎株疫苗研发。
郑忠伟介绍,我国疫苗对不同区域流行的各种主要变异株造成的感染和感染后的再传播均有明确效果,对预防重症和死亡有显著效果。但为了做到有备无患,各疫苗研发单位已经针对各种变异株疫苗开展了一系列工作。
2 现有新冠检测试剂和药物对奥密克戎是否有效?
此前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的基因组分析显示,其突变位点不影响我国主流核酸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专家介绍,奥密克戎变异株突变的位点主要集中在S蛋白基因的高变异区,并不位于我国第八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公布的核酸检测试剂引物和探针靶标区域(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向全球公布的ORF1ab基因和N基因)。但南非多个实验室的数据提示,对于检测靶标为S基因的核酸检测试剂可能无法有效检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S基因。
在11月30日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会议上,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钱朝晖介绍,现有新冠病毒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包括中和抗体药物和小分子药物。中和抗体药物主要是通过阻断刺突蛋白跟其受体ACE2的结合或者阻断刺突蛋白的构象变化来抑制病毒的入侵,而奥密克戎突变株在病毒刺突蛋白上存在大量突变。基于已发表的文献和新冠刺突蛋白和不同中和抗体的结构,其中的一些突变可能会对相当一部分中和抗体药物的治疗效果带来影响,但具体到某个抗体的影响程度,还需要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现有小分子药物的主要靶标是病毒复制酶和蛋白酶,而相关药物结合靶标蛋白的关键位点在奥密克戎上并没有发生突变,因而对这些小分子药物的影响可能不大,但考虑到病毒复制酶和蛋白酶仍然存在突变,药物是否受到影响,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确认。
3 全面旅行禁令能阻止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吗?
当地时间11月25日,在世卫组织尚未认定奥密克戎为“需关注的变异株”(VOC)前,英国便率先宣布禁止来自南非、博茨瓦纳等六个非洲国家的航班入境。之后几天,欧洲、美洲、亚洲、大洋洲十余个国家和地区宣布限制来自南非等国家的航班和旅客入境,甚至卢旺达、安哥拉等非洲国家也宣布了针对南非的旅行禁令。
11月27日,以色列宣布关闭边境,禁止所有外国旅客入境,成为全球首个为了防范奥密克戎而“封国”的国家。11月29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从11月30日0时起禁止所有外国旅客入境,成为第二个宣布“封国”的国家。
全面的旅行禁令可以阻止奥密克戎毒株传播吗?
11月30日,世卫组织在一份声明中指出,全面旅行禁令无法阻止奥密克戎毒株的国际传播,只会给人民生活和生计造成沉重负担,抑制各国报告和分享新冠流行病学和测序数据的积极性,进而对全球抗疫努力产生不利影响。世卫组织同时建议,身体不适或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人群或有合并症者,应推迟旅行计划。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当天表示,一些国家正在采取没有基于证据或本身无效的生硬措施来应对新冠疫情,这种做法只会加剧不平等。各国应按照《国际卫生条例》,采取合理、适度的降低风险措施。
对于多国宣布旅行禁令,南非总统拉马福萨11月28日在电视讲话中表示,这些限制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支撑,是对南非和其他南部非洲国家的“歧视”。拉马福萨呼吁这些国家取消旅行禁令,强调接种疫苗才是应对疫情“强有力的武器”。
南佛罗里达大学全球健康与传染病研究中心流行病学专家埃德温·迈克尔(Edwin Michael)对新京报记者分析指出,“我想大部分人都已经厌倦了再次实施各种社会限制措施,因此一些国家可能希望从最开始就避免这个可能更具传染性、免疫逃逸性更强的变种在社区中传播”。
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分子微生物和免疫学系教授、病毒学家安德鲁·佩科斯兹表示,关闭国境的策略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有效,“为防止奥密克戎在人群中扩散,旅行禁令应该仅仅是整个防护策略的一部分”。他指出,增加检测、加快基因测序等对于检测奥密克戎感染病例、限制奥密克戎扩散更为重要。
4 我国应如何应对奥密克戎?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此前表示,目前全球尚无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能力等方面的系统研究数据。接下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奥密克戎?
11月2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出席中国罕见病联盟呼吸病学分会第一届全国会议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变异株很新,虽然分子基因检测发现,它在受体接合部位有比较多的变化,但是它有多大的危害性、传播会有多快、会不会使疾病更加严重,以及是否需要针对它进行疫苗研发,还要根据情况来判断。”
钟南山提到,现在还不会采取比较大的行动,“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对南非有关地方来的人员进行防控。”
当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围堵“清零”政策是中国控制疫情的“法宝”,这个“法宝”效果非常好;只要坚持常态化防控的措施,就能够防止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
就在同一天,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医生发文表示,奥密克戎对中国目前还不会产生大的影响,中国目前的快速响应与动态清零策略是可以应对各种类型的新冠变种的。
“新冠病毒再变,还是新冠病毒。中国目前处于动态清零策略所赢得的战略机遇期内,正在加速构建下阶段应对常态化抗疫所需要的科学支撑,包括形成足以支撑世界开放的有效疫苗与药物储备,以及公共卫生及医疗资源储备。基于科学与团结,我们可以应对德尔塔,也能应对奥密克戎。”张文宏表示。
在奥密克戎扩散态势下,中国会否因奥密克戎病毒采取边境限制措施?
在11月29日的外交部例行发布会上,外交部新闻发言人汪文斌对媒体表示,中方注意到有关新冠变异病毒的情况。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方始终密切关注全球疫情形势变化,对来华人员采取科学的、必要的防御措施,并保持动态调整。
中国疾控中心专家11月30日表示,我国的“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策略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然有效。“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已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建立了特异性核酸检测方法,并持续针对可能的输入病例开展病毒基因组监测。上述措施将有利于及时发现可能输入我国的奥密克戎变异株。”
5 公众需要注意什么?
世卫组织此前称,与其他VOC变异株相比,目前尚不确定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致病性和免疫逃逸能力是否更强,相关研究在未来的几周内将得到初步结果。但目前已知的是,所有变异株都可能导致重症或死亡,因此预防病毒传播始终是关键,新冠疫苗对减少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
世卫组织建议个人采取的有效预防感染措施,包括公共场所至少保持1米距离、佩戴口罩、开窗通风、保持手清洁、对着肘部或纸巾咳嗽或打喷嚏、接种疫苗等,同时避免去通风不良或拥挤的地方。
“目前最重要的是密切监测奥密克戎的发展情况,在我们对奥密克戎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之前,建议大家继续佩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努力保护好自己。”世卫组织非洲区办事处新冠应急项目负责人蒂埃诺·巴尔德(Thierno Balde)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11月30日,国家卫健委表示,戴口罩仍然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对于奥密克戎变异株同样适用。即使已经完成全程疫苗接种和接种加强针的情况下,也同样需要在室内公共场所、公共交通工具等场所佩戴口罩。此外,还要勤洗手和做好室内通风。
国家卫健委还建议,做好个人健康监测。在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状,例如发热、咳嗽、呼吸短促等症状出现时,及时监测体温,主动就诊。
此外,国家卫健委还建议减少非必要出入境。“短短数天时间,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报告奥密克戎变异株输入,我国也面临该变异株输入的风险,并且目前全球对该变异株的认识仍有限。因此,应尽量减少前往高风险地区,并加强旅行途中的个人防护,降低感染奥密克戎变异株的机会。”
新京报记者 胡闲鹤 谢莲 实习生 刘艳爽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