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头版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1:头版
上一篇

北京发布“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25年北京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2021年12月09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12月8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召开。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刘贤姝介绍,《规划》提出,到2025年,北京市PM2.5浓度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左右,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消除劣V类水体;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步提升。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基本建成。

  

  关注1 问题导向

  《规划》聚焦市民反映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刘贤姝介绍,《规划》分三大部分、共八章,涵盖成效回顾和形势分析、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以及六方面具体措施。

  在系统观念方面,《规划》提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性推进,强化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注重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深化本地和区域协同共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在目标导向方面,《规划》明确,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全面承接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家生态环保各项规划提出的生态环境目标和任务,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在重点区域、重要领域、关键指标上力争实现新突破。

  在问题导向方面,《规划》着眼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差距和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重点、难点,聚焦市民反映集中的生态环境问题,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和治理能力不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关注2 建设目标

  到2035年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基本建成

  刘贤姝介绍,“十四五”时期,北京的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为此,《规划》明确提出了2025年主要目标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

  刘贤姝介绍,2025年主要目标从发展更低碳、空气更清新、水体更清洁、土壤更安全、生态更宜居5个维度,共设置了16项目标指标,包括碳排放强度、PM2.5年均浓度、优良天数比率、重污染天数比率、劣V类水质河长比例、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比例、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等。其中提出,PM2.5年均浓度降至35微克/立方米左右,优良天数比率稳步提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到2035年,《规划》提出,北京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更加充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广泛自觉,碳排放率先达峰后持续下降,碳中和实现明显进展,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基本建成。

  关注3 主要任务

  全面推进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领域低碳转型

  刘贤姝介绍,《规划》围绕推进碳中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防控环境风险、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构建现代化环境治理体系等6大方面,设置了主要任务,明确了任务“进度条”。

  北京将全面推进能源、产业、交通、建筑等领域低碳转型,强化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完善碳排放控制管理制度,深化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加快构建法治化、市场化、精细化的低碳治理体系,大力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北京将以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为重点,聚焦机动车、生产生活、扬尘等领域,实施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专项行动,推动核心区超低排放区建设,持续深化“一微克”行动。

  在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方面,以消除劣Ⅴ类水体为重点,抓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三水统筹”,逐步恢复河湖水系的水生态功能。在保障土壤环境安全方面,聚焦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领域,深化预防和管控。

  同时,北京将保护生态空间,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编制并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提高危险废物收处能力,健全环境应急风险防控体系。

  在突出区域协同方面,将推进京津冀绿色协同发展。以绿色办奥为契机,以城市副中心、雄安新区“两翼”绿色共建为牵引,进一步深化区域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

  关注4 低碳出行

  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力争提至76.5%

  北京市交通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吴世江在对《规划》中“努力构建绿色低碳交通体系”内容进行解读时表示,“十四五”时期,北京将进一步构建便利互通、多网融合的公共交通体系。

  加密重点功能区轨道交通线网,预计新增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约300公里,到2025年,轨道交通(含市郊铁路)运营里程预计达到1600公里。推进轨道交通既有线网优化提升改造,通过扩编组、增换乘、出支线、加复线等措施提升运输效率和城市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的综合效益。优化地面公交线网、缩短公交站与地铁站出入口的换乘距离。进一步扩大在地铁站出入口设置共享单车电子围栏,优化停放秩序。建设连续安全、便捷可达、舒适健康、环境友好的步行和自行车网络体系。在市郊铁路和远端地铁站增建小汽车驻车换乘停车场(P+R)。继续实施绿色出行碳普惠行动,通过碳交易平台激励公众绿色出行意愿。到2025年,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力争提升到76.5%。

  另外,“十四五”期间,继续在公交、出租、道路客货运等行业加大新能源车应用,除应急保障车辆等特殊情况外,每年新增和更新的公交、出租车辆均为新能源车;积极配合经信、生态环境、城市管理等部门,研究制定北京市新能源车推广应用方案,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通行便利、运营服务和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等鼓励政策,重点是引导、激励存量老旧燃油汽车淘汰更新为新能源汽车,推动北京市机动车能源和排放结构的双优化。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成效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PM2.5年平均浓度首次进入“30+”,五年降幅超过50%,8个区率先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占市域面积约80%;地表水水质持续改善,国控断面劣V类水体清零,142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土壤环境状况保持良好,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十四五”目标

  2025年主要目标

  按照科学可达、适度加严的原则,共设5个维度、16项目标指标。

  发 展 更 低 碳

  碳排放总量率先实现达峰后稳中有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左右,以及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重点工程减排。

  空 气 更 清 新

  PM2.5年均浓度35微克/立方米左右、优良天数比率稳步提升、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水 体 更 清 洁

  地表水国控断面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稳步提升、消除劣V类水体。

  土 壤 更 安 全

  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农用地及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

  生 态 更 宜 居

  生态保护红线占市域面积不低于26.1%、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稳步提升。

  2035年远景目标

  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优质生态产品供给更加充足,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社会广泛自觉,碳排放率先达峰后持续下降,碳中和实现明显进展,天蓝、水清、森林环绕的生态城市基本建成。

  新京报记者 徐美慧

  信息来源:首都之窗、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京环之声”网站 新京报制图/俞丰俊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