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
作者:(法)皮埃尔·克拉斯特
译者:陆归野
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8月
推荐语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即将消亡的瓜亚基人,法国人类学家皮埃尔·克拉斯特在巴拉圭形形色色的印第安部落中进行了多年田野调查,他以精巧的叙事结构、余韵悠长的场景描写以及对瓜亚基人习俗的剖析,写出了《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这是一本少有的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的民族志。本书通过了解瓜亚基人认识世界的方式,反衬出文明世界所带来的杀戮、奴役和疾病,让我们重新反思现代文明的权力结构,以及对文明与野蛮二元对立的重新思考。
《西行影纪》
编者:马晓峰 庄钧
版本:后浪|四川美术出版社
2021年9月
推荐语
重新发现庄学本,是几十年来中国影像史学最重要的收获之一。从1934年到1941年,庄学本行走在中国的西南边陲,用手中的照相机拍摄鲜为人知的边地风习与人物,同时绘制地图、搜集标本、记录口述传说,留下了万余张照片及近百万字的一手资料,不仅具有重要的史地与民族文献意义,更有人类学上的长远价值。《西行影纪》展现了庄学本探访西部的文字和影像记录,是我们了解这位纪实摄影大师、走进百年前中国西南边地的读本。
《北京的人力车夫》
作者:(美)史谦德
译者:袁剑 周书垚 周育民
版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1年10月
推荐语
提起老北京的风物,人们很自然会想到老舍的《骆驼祥子》,想起书中为生计奔波劳碌的人力车夫。史谦德的《北京的人力车夫》从书名上看,很容易让读者产生一种错觉,认为此书研究对象仅仅是人力车夫这一阶层群体。但作者却借由这些奔波于北京城市中的下层劳力为切口,探寻这座城市的社会与政治活动,由他们的生活勾连起车厂、顾客、警察、工会、商会乃至市政建设规划,整个城市政治网络。正是这些尘沙之众,构成了一座城市真正的活力之源。
《奶酪与蛆虫》
作者:(意)卡洛·金茨堡
译者:鲁伊
版本: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7月
推荐语
1601年的某一天,一名叫梅诺基奥的小磨坊主被意大利宗教法庭判处火刑,无论生前死后,他都寂寂无闻。近四个世纪后,他的故事被卡洛·金兹堡从浩瀚的档案中发现,借由史家抽丝剥茧的细细搜寻,终于使这个被湮没的小人物重现于世。《奶酪与蛆虫》作为微观史研究经典名著,通过翻阅错综复杂的审判案卷,透过一个小人物的遭际展现了16、17世纪的社会众相,他的奇思异想与心灵宇宙,展现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纵横交织的绚烂画卷。
《重建中国社会学》
编者:周晓虹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21年5月
推荐语
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中国已经走过了百年历史。上世纪50年代高校院系调整后,社会学教学与研究中断。《重建中国社会学》以口述史的方式呈现中国社会学的重建之路,这40位讲述者多是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学习社会学的研究者,其中不少人成为了现今的学科骨干,他们都是中国社会学重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无论是研究社会学的学科史,还是作为中国知识分子的个人史,《重建中国社会学》都是一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的文献。
《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作者:(美)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译者:何博超
版本:译林出版社
2021年3月
推荐语
自特朗普上台以来,许多美国知识分子就开始思考“特朗普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其实,理查德·霍夫施塔特早在半个多世纪前就总结出美国社会中由来已久的反智主义。霍夫施塔特对美国社会中的反智主义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依次讨论了福音派宗教运动、“专家”时代之前绅士阶层在美国政治领域的衰落、美国商人始终贯彻的实用主义理想以及教育方面的变革,揭示出美国性格中的蔑视智识的人的思想根源。在今天美国民粹主义高扬的时代里,半个多世纪前的反思总结,依然是不过时的。
《汉瓦》
作者:刘三解
版本:记号Mark|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21年10月
推荐语
秦末群雄竞逐,最终的胜出者刘邦与他的追随者,草创汉朝,自然需要构建起一套天下秩序,用以解决何以得天下以及如何坐天下的重要问题。刘三解的《汉瓦》钩沉传世文献与出土材料,从自诩赤帝子斩白蛇起义的传说,到约法三章和封功列侯。个体的选择、人际关系的互动,秦制与汉法的变革与承继,那些潜藏在史书字里行间的草蛇灰线,被一一精细解剖。
《逆流年代》
作者:(以色列)纳达夫·埃亚尔
译者:吴晓珍
版本:博集天卷|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1年9月
推荐语
近些年来,英国“脱欧”、特朗普崛起……一系列事件似乎都在昭示着与全球化愿景相悖离的信号。全球各地的人们似乎更愿意自我封闭而并非坦诚协作,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更加剧了这一现象。以色列记者埃亚尔通过一线走访,对这一情绪在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的体现进行了系统梳理。满怀焦虑的中产阶级、开法拉利的无政府主义者、坚定而固执的民族主义者,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我们看见人类当下面临的共同挑战,并思索解决之道。
《历史的概念向量》
作者:方维规
版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1年2月
推荐语
当今研究知识形态和知识变化的历史,概念史研究早已不可或缺。但是,单凭概念史亦无法让知识变化的历史动力一览无余。因此,我们需要对概念史研究进行理论化的撰述和方法论上的探析。《历史的概念向量》收录了方维规对概念史研究的理论撰述、实证研究以及对相关问题的思考。在概念史研究里,该书集中阐述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史理论,以及讲述了概念史研究中极其重要的概念,并对方法论的应用给出了实践范例。
《乡里的圣人》
作者:王东杰
版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10月
推荐语
明清思想转型常被称为中国思想史上的关键节点,本书的主人公颜元就是一位生活在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乡里的圣人》打破思想史研究的传统,将颜元纳入思想史的研究范畴。作者借鉴精神分析理论,运用心理史学填补了文献档案的空白,到访颜元家乡,实地考察祠堂和墓地,丰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学背景。《乡里的圣人》展现了一位被忽视的重要思想家的个人生命史,刻画出清初中国北方不同阶层之间复杂的思想互动过程。
《张医生与王医生》
作者:伊险峰 杨樱
版本:新经典·琥珀|文汇出版社
2021年11月
推荐语
这本书以两个沈阳工人家庭子弟的成长史为线索,勾勒并呈现沈阳这座城市100年以来的剧变历史和两个普通家庭在其间的沉浮、挣扎,及至逆流而上的命运变迁。两位作者的写作延续了他们“以个体命运折射时代变迁”的一贯视角,让这部非虚构作品具备了社会学的穿透视野。通过大量口述采访、资料考证与实地探访,两位作者借由张医生与王医生这半生的生命轨迹,重审了东北地区在去工业化转型过程中的内在张力与曲折道路,也映照出一代沈阳普通人的精神建构图景。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