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棵树》
作者:欧阳婷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21年1月
推荐语
无论是作为自然笔记还是物候观测之书,本书都堪称自然文学的上佳之作。作者出生于新疆,久居北京,她对自然的观察和对城市的书写也带着天然的北方属性。全书从冬日开始,至秋时结束,对应一年的12个月份。从冰雪、腊梅,到云朵、山谷,作者用近乎眷恋的笔法叙写北京这座城市的自然物候,展现了城市之中的荒野声音和自然的弥足珍贵,带给我们“都市北京”之外的另一个北京——属于自然的北京。
《北京的春节》
作者:何大齐
版本:活字文化|北京出版社
2021年1月
推荐语
对于北京的春节习俗,即使是在北京土生土长的年轻人也不一定能悉数知晓。绘著者何大齐是知名书法家、民俗画家,生于北京,现已80多岁,见证过几代北京人的生活变迁。《北京的春节》往往从一个细致生动的年节场景切入,勾连起历史、文学的相关典故,搭配功力深厚的画作与书法,让我们重温日渐走远的老北京,也还原了现代生活裹挟之下被忽略的风俗之美。
《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作者:(美)洛莉·戈特利布
译者:张含笑
版本:果麦文化|上海文化出版社
2021年6月
推荐语
心理咨询有什么用?它如何运作?这本书从治疗师和来访者的双重视角展现了心理治疗的过程。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洛莉笔下的治疗案例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得益于一名作家的天赋,那些来访者故事被赋予了引人入胜的魔力。作为今年最畅销的心理学书籍,它提醒我们:无论看起来多么不同,那些渴望和痛苦却是相通的。这本书所记录的,实际是身而为人共同面临的生命处境。
《消失的图书馆》
作者:叶锦鸿
版本:启真馆|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1年10月
推荐语
假如说图书是人类文明的薪火,图书馆则是人类文明的灯塔。在动荡不安的年代里,图书馆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作为藏书人、书店店主的叶锦鸿走访了世界各地的图书馆,收集并讲述了战争年代遭受劫难的图书馆及其背后守书人为保护图书所付出的努力。这些“消失的图书馆”和守书人挽救图书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要好好保护图书馆,因为图书馆守护着我们的文明。
《塔鱼浜自然史》
作者:邹汉明
版本:大方|中信出版集团
2021年6月
推荐语
对于塔鱼浜这个已经消逝的江南老村坊而言,本书完整复刻了它曾经鲜活的日常生活,讲述了一段独属于此地的村庄自然史。作者用从塔鱼浜的泥土中生长出来的文字,记录了一种时光的结束,以及另一种时光的开始。对于作者而言,塔鱼浜承载着自己对儿时生活的深情回望,也生长着已经近乎失落的过往。在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的粼光碎影中,蕴含的皆是人与自然的世俗生存故事。
《深时之旅》
作者:(英)罗伯特·麦克法伦
译者:王如菲
版本:新经典文化|文汇出版社
2021年7月
推荐语
《深时之旅》是对地下世界的求知之行。在人类文化史中,地面以下的空间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意味着不可说、不可见,也意味着泥土、死亡和残酷。作为一本“启示之书”,该书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水平视野,而是竖直向下,进入时间的深渊,见证和指认人类行为在地质层中留下的遗产。对于人类而言,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了解地下世界: “深时之旅”用一张地下网络,将过去与未来连接在一起。
《美食与文明》
作者:(美)蕾切尔·劳丹
译者:杨宁
版本:后浪|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1年1月
推荐语
煎炒烹炸,熘煮熬炖,这些再寻常不过的烹饪方法,其中却蕴藏着人类文明交流兴衰的奥秘。蕾切尔·劳丹的《美食与文明》讲述的不仅是全球美食的历史,更是烹饪如何形塑人类文明的历史。须知,人之所以成为人,正在于他能运用烹饪手段,化生食为熟食,搜寻食材和烹饪佐料的历程,不同的文明之间因之。构建起连接的网络。毕竟,民以食为天。
《一色一生》
作者:(日)志村福美
译者:米悄
版本:拙考|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
2021年1月
推荐语
生于1924年的志村福美被日本织染界誉为“人间国宝”,但日本民众却更愿意称呼她为“色彩与光的诗人”。在《一色一生》这本自传性随笔集中,志村福美用充满诗性的语言,讲述了自己与色彩相伴的故事。她的一生,在织染找到自我、被其拯救又被其成就。她文字中的恬淡、真诚、细腻、轻盈亦能穿透纸张,引读者沉醉其中,短暂地从繁杂现实脱身。
《百工记》
作者:潘伟
版本: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9月
推荐语
《百工记》是一本百工技艺的图文集,也是一部民间百工造物史。作者潘伟历经多年,寻访民间工匠艺人,记录下诸多行将消失的行当。这些旧行当、老手艺,曾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在新旧行业的迅疾更替之时,在原始手作到机械生产的过渡之中,它们或许显得格格不入,但从来不是冰冷而抽象的存在。在此意义上,《百工记》也为百姓生活保存了鲜活的定格记忆。
《八旗心象》
作者:刘大先
版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1年9月
推荐语
近世以来,八旗子弟往往和提笼架鸟的纨绔子弟联系在一起。怠惰、慵懒与没落几乎是贴在他们身上难以取下的标签。但历经王朝衰颓、社稷倾覆,风云世变,旗人内心个中滋味,又岂是寥寥数字可以概括?《八旗心象》之所谓“心象”,正是变迁时事在心头的造影,或在焦虑中开眼注目世变,或在清梦中任由浮世沧桑。戏剧也好,小说也罢,心中造象,总不过江山风云情而已。
《四合院活物记》
作者:崔岱远
绘者:林雨飞
版本:商务印书馆
2021年4月
推荐语
自幼成长在四合院中的崔岱远,用他最为熟悉的京味儿语言,描摹还原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在老北京四合院里的孩子与动植物的独特记忆,勾勒出生机盎然的京派都市田园生活。正是种种活物和居住在四合院里的人们,让青砖灰瓦的院落不再是一组硬邦邦的建筑,而是一片生机盎然的小天地。作者笔下的老北京气韵悠长,这些生活在四合院中的活物里,藏着北京城的烟火与乡愁。
《野地灵光》
作者:李兰妮
版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21年8月
推荐语
精神病人长期经受误解与污名化,精神病院也因此成为禁区。作家李兰妮身患重度抑郁十余年,这本书就是她在精神病院求诊住院的记录。她细致记录了身边的病友,诚实剖析自己的病情。某种意义上,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感受到这个沉默而边缘的群体如何在痛苦中挣扎与自救。书中还回顾梳理了中国建立精神病院的百年历史,让我们看到精神障碍治疗的曲折与希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