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来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来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汉文帝霸陵被发现,不只是一个考古事件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 观察家

  

  今天的“考古学实践”已密切地与社会公共文化的建设连接在一起。

  据新京报报道,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表示,陕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为汉文帝霸陵。随后,这条看似偏门的“考古新闻”,登上了社交平台热搜榜单。当然,这和国人大多热衷皇帝的故事不无关系——就连拍卖会上,凡是皇帝御用之物如印章、器物乃至题跋过的书画收藏品都能卖出数千万数亿的“天价”。

  也和新闻内容充满了戏剧性有关。因为元明清近700年来,人们都以为汉文帝霸陵在凸起如山的“凤凰嘴”这个地方,许多地方官员还立碑为证。但今天的考古研究却推翻了这个结论,这种“颠覆式”认知让大家充满了好奇。

  这次考古发掘是在盗墓贼的逼迫下“不得不如此”。早在2002年,拍卖市场上就出现了可能出自西安帝陵的被盗文物。2016年公安部门发现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汉云陵”(汉武帝妃嫔“钩弋夫人”之墓)遭遇盗贼侵扰,警方顺藤摸瓜抓捕了数个盗墓团伙。这些盗墓贼之后都被审判。随后,才有了陕西省、西安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勘探和挖掘。

  总之,这件事让历史爱好者、刑事案件研究者等许多领域的人都有话可说,自然能引起层层涟漪。当然,这也离不开媒体报道的加持。

  考古学当然是一门在理论、方法与实践意义上自有历史文化传承的人文学科或者社会科学,可是一则考古事件能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却是因为这一“事件”链接了许多社会现实、文化传统、大众意识等因素。

  这提醒我们,今天的“考古学实践”已密切地与社会公共文化的建设连接在一起。有时候,推动“考古学实践”发展的或许并不是考古学学术共同体内部的某个研究,而是外面一个偶然事件的刺激——一起盗墓案、一个正要进行的地产项目或基础设施建设。当然,也有可能是文物管理体制的变化、技术手段的革新等。

  其实,中国近代考古学的起源和发展,一直就是在与社会层面“诸多现实因素”互动下推进的。在一个相对宽松、健康的环境下,多些关注、多些关联并不是坏事,至少有利于考古学家开展项目,有利于传播知识。

  考古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严谨工作的考古学者。2017年开始,陕西省相关研究团队持续数年对江村大墓外藏坑、南陵外藏坑进行抢救性发掘,最终确认了“江村大墓”最可能的墓主是汉文帝,正是他们脚踏实地的研究从学术层面提供了证据,揭开了这个秘密。

  总之,汉文帝霸陵被发现,不只是一个考古事件。这是一个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促成的“热搜”。这或许道出了未来考古发掘的趋势:虽是考古,但不限于考古。而无论如何,我们期待看见更多考古发现,填补历史研究,也充实社会生活。

  □周文翰(建筑和艺术评论家)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