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深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深读

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解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2)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11月23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成员、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施芝鸿(左)解答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的提问。受访者供图

  我在红旗渠宣讲时,73岁的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一家三代人情系红旗渠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感染着我。张买江的父亲为修渠牺牲后,13岁的他就上了红旗渠工地,20世纪90年代他的儿子又成为一名护渠人。当年13岁的小英雄,如今已是老英雄了。  ——施芝鸿

  (上接A08-A09版)

  走向共同富裕

  新京报:《决议》指出,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你如何理解共同富裕?实现共同富裕,我们还有哪些路要走?

  施芝鸿: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所追求的未来理想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共同富裕也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地开创、坚持、捍卫、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总之,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共同富裕,没有共同富裕也称不上社会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实现14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这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超级困难的世界难题。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987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即在消灭贫穷落后的基础上,依次实现温饱、小康和中等发达。经过从那时以来34年的不懈奋斗、接续奋斗,今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这其实就是宣布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已经胜利实现了。第三步要建设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是到2035年基本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49年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在实践中逐步推进,既不能一轰而起,也不会一蹴而就。想一想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尚且需要经过几个阶段的努力才实现,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我们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比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艰难得多,更需要循序渐进,抓好试点先行。所以党中央决定在浙江省率先试点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并且“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探索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总结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开”。

  实现14亿多人口的共同富裕,需要继续引导先富带后富、先富帮后富,需要保护合法致富,鼓励勤劳创新致富,这个过程中,既不会搞平均主义,也不会搞杀富济贫,更不会刮共产风。

  我们党和国家将会循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总体思路,正确处理效率和公平的关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合理调节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分配结构,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目标扎实迈进。

  什么叫“扎实迈进”?就是对办好共同富裕这件大事、好事、难事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一定要有充分估计,既等不得,也急不得。需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们要有耐心,实打实地一件事一件事办好,提高实效”的指示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积小胜为大胜,由量变到质变,脚踏实地、久久为功。“不是所有人都同时富裕,也不是所有地区同时达到一个富裕水准,不同人群不仅实现富裕的程度有高有低,时间上也会有先有后,不同地区富裕程度还会存在一定差异,不可能齐头并进。”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这个总体思路铭记于心,做到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才是真正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传承红旗渠精神

  新京报:我们注意到,今年11月23日下午,你在河南林州市红旗渠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时,讲到为中国革命建设牺牲的群体时禁不住流泪了。

  施芝鸿: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点抓了同党的百年庆典活动密切相关的三件大事,全党有9600多万名党员能在有生之年参与其中,可以说这一代共产党员都是幸运的、幸福的。

  在欢庆党的百年庆典之时,我们很自然地想起,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有370多万名有名有姓党员,为了新中国的诞生英勇牺牲了。河南省林州市从1960年2月“人工天河”红旗渠伟大工程动工到1969年7月所有配套设施全面完成,有81位农民兄弟们英勇献身。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的脱贫攻坚伟大斗争中,全国有数百万扶贫干部尽锐出战、苦干实干,将最美的年华献给了脱贫事业,其中有1800多位同志为此献出了生命……他们今天都不能同我们一起见证庆祝建党百年盛典,也不能跟我们一起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盛世美景好年华了。我们以崇敬的心情提起他们,就是要永远铭记为了实现党的初心使命和崇高理想、为了中国人民的美好明天而献出自己生命的每一位牺牲者。

  新京报:在新时代应该如何传承红旗渠精神?

  施芝鸿:我在红旗渠宣讲时,73岁的红旗渠特等劳模张买江一家三代人情系红旗渠的故事深深感动了我、感染着我。张买江的父亲为修渠牺牲后,13岁的他就上了红旗渠工地,20世纪90年代他的儿子又成为一名护渠人。当年13岁的小英雄,如今已是老英雄了。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总书记的话讲出了红旗渠精神的价值所在。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凝聚着上个世纪60年代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是81位修渠英雄用鲜血和生命熔铸而成的,记录了我们一代人的奋斗历程。红旗渠精神已经载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红旗渠精神永存、其时代价值永恒。老英雄一家三代坚守着红旗渠的家国情怀,要永远弘扬下去,以鼓舞全国人民凝心聚力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

  寄语新时代青年

  新京报:在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施芝鸿: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要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

  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我们每一个中国共产党人都要树立接力跑意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通过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的3个时代课题、提出的“10个明确”、总结的13个领域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以及党的百年奋斗的10条历史经验,为下一代人跑出一个好成绩。有了这样一场接力跑所构成的社会合力,才能在新时代进一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京报:对于新时代青年,你有哪些寄语?如何以《决议》为指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更大贡献?

  施芝鸿:今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我有幸在天安门广场西观礼台现场观看、近距离聆听了3200名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代表们集体朗诵的献词,他们发出的“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有力的青春誓言响彻天安门广场。前不久,我在郑州大学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时,再次听到青年一代谈到同样的话题。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拨乱反正、全面改革过程中,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战略方针,使得今日之中国从党政干部队伍到科研队伍,乃至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程度让国外刮目相看。生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这一代青年人,他们有理想、有信仰、有作为,是奋斗的一代,也是注定要担当重任的一代。

  我希望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一代,在通篇学习感悟《决议》精神基础上,重点思考一下,《决议》第七部分“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中提出的“党和人民事业发展需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其战略意义何在?

  《决议》提出,“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决议》还提出“三个源源不断”,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关于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的战略眼光。我们党成立100年来,党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一批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决议》强调:要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教育引导青年党员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

  我希望青年一代按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厚植家国情怀的同时,还要具有世界情怀,胸怀天下,放眼世界,关注人类前途命运。青年一代既要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又要树立“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压,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为不断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进步做贡献,推动历史车轮向着光明的前途前进。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