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4: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4:封面报道

2至3岁幼儿入园 幼儿园准备好了吗?

代表委员建议,公共财政应该发力,支持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

2022年01月07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王岚
北京市人大代表
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园长
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陆杰华
北京市人大代表
北京大学教授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程建平
北京市政协常委
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图/北京市政协官网
王洪涛
北京市政协常委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副书记
受访者供图
楼建波
北京市人大代表
北京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
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今年北京两会上,“三孩”话题成为热点。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2年,北京将研究适应多子女家庭的公租房政策,调整建设标准和配租方法。同时,还将积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出台政策支持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上述政策是“三孩”配套措施在北京的具体落地。它们能否一定程度缓解高养育成本问题?政策力度是否能够满足现实需求?操作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这些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关注1

  支持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 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

  0至3岁婴幼儿无人照护的难题,已成为部分年轻人不敢生的主要原因之一。2021年,北京市妇联一项覆盖2.6万人的调研显示,家庭教育成本高、照护资源缺乏是影响家庭生育的重要因素。

  调研样本中,祖父母与父母共同育儿的“隔代抚养”家庭占到65.5%,其中超过7成的家庭孩子在0至3岁阶段;同时,在80.35%的家庭中母亲扮演育儿主要角色,约25%的母亲需要全职照顾孩子,其中超过7成的家庭孩子为0至3岁。

  目前,我国实行3至6岁学前教育,一般而言,公立及普惠性幼儿园只招收3岁以上的幼儿入园。从全国范围看,3岁以下幼儿的托育大多由社会力量供给。

  现实情况是,托位严重不足。北京市人大代表、西城区三教寺幼儿园园长王岚介绍,根据2021年4月政府部门对北京托育机构的摸底调查结果,北京实际运营的各类托育机构351家,托位数19972个。按照国家“十四五”规划“每千人口4.5个托位”的要求,以北京市人口总规模2300万计算,“十四五”末北京市需提供托位10.35万个。目前北京每千人口0.91个托位,距离“十四五”目标要求缺口较大。 

  同时,北京专门的托育机构多为营利性质,收费约为7000元一个月,如果有户外活动场所,价格还将上浮3000元,达到一个月1万元。普通家庭难以承受。

  为解决0-3岁婴幼儿的照护问题,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用人单位在工作场所为职工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招收2至3岁的幼儿。2021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公布,再次明确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

  王岚认为,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公共财政应该发力,支持建设一批方便可及、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

  记者注意到,今年的北京市预算报告已经体现了资金对托育的倾斜。在教育支出和卫生健康支出中都安排了资金,支持建设一批普惠托育服务设施,完善普惠托育服务体系。

  王岚建议,政府部门还可通过土地优先保障、税费减免、专项补助、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多方参与,支持各类普惠性托育机构的建设发展,建立多主体、灵活多元、开放多样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体系。支持有条件的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加强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等。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教授陆杰华表示,在他印象里,“支持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一句开始并没有写入今年的报告,但在会前讨论中很多人都提议增加托育服务,报告最终回应了这一期待。

  他认为,将人的生命周期的第一阶段纳入托育服务,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是,目前政策只覆盖2至3岁幼儿,这与通常所说的0至3岁之间仍有距离,“1岁的孩子怎么办?这样的现实需求还是需要政策回应。”

  声音

  政府部门可通过土地优先保障、税费减免、专项补助、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鼓励引导社会多方参与,支持各类普惠性托育机构的建设发展,建立多主体、灵活多元、开放多样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体系。——王岚

  关注2

  开设托班、婴幼混班或错时入园 多渠道解决托幼场所场地紧缺问题

  一些代表委员则对政策落实的细节表达了关切。幼儿园招收2至3岁幼儿具体如何操作?3岁以下婴儿托育并入幼儿教育,是否符合教育规律?幼师是否具备照护2岁幼儿所需要的素质?幼儿园的软硬件设施是否已经做好准备?

  在具体操作上,代表委员中出现三类建议。北京市政协常委、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副书记王洪涛建议“托幼一体化”,鼓励幼儿园开设托班,由市教委牵头,充分借鉴上海、深圳等地经验,为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

  据他了解,目前在北京这样的尝试还比较少,他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市有28所幼儿园开办了39个托班,共780个托位。此外绝大部分是营利性机构,采取市场化收费方式,价格普遍较高。

  另一类建议则希望“婴幼混班”。北京市政协常委、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告诉记者,几年前,北师大附属的幼儿园便开始实验2岁和3岁小孩的婴幼儿混班。“现在的小孩很聪明,两岁的时候身心各方面已经具备很多能力,这种婴幼儿混班是可行的,我们现在也在探索研究3岁以下幼儿的托育模式。”

  王岚提供了第三类建议,可以采取非全日、灵活时段的方法,利用双休日等时间,与3-6岁的孩子错开来,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提供服务。

  作为幼儿园园长,王岚担心,不同区域幼儿园供需存在不平衡,远郊区相对供大于求,中心城区空间场所有限,现有的入园压力已经非常大,要扩招2-3岁的孩子,首先需要足够的场地支持。

  程建平对记者回忆了北师大附属的幼儿园最初的尝试,“当时我们为了解决婴儿托育的问题,把学校一些房屋腾出来,解决2岁孩子的上学问题。”

  如今政策明确支持给了他更多信心,他建议,多渠道解决托幼场所场地紧缺问题。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妥善解决托幼机构消防验收、改建托育点房产和土地属性问题。推动单位与社区在托幼方面的资源共享,实行社区托幼机构对周边企事业单位开放、单位托幼机构对周边社区居民开放。

  声音

  建议“托幼一体化”,鼓励幼儿园开设托班,由市教委牵头,充分借鉴上海、深圳等地经验,为婴幼儿提供托育服务。——王洪涛

  推动单位与社区在托幼方面的资源共享,实行社区托幼机构对周边企事业单位开放、单位托幼机构对周边社区居民开放。——程建平

  关注3

  提高托育行业人才供给 建立托育机构准入标准

  王岚的另一个担心则是幼儿园的“软件”,目前幼儿园从业者具备的知识,针对的是3-6岁的幼儿,缺少对2-3岁孩子的照护经验。陆杰华也有这样的担心,“0至3岁与3至6岁的幼儿是不同的心理特征,这就需要幼儿园的人才储备要跟得上,能够满足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的照护需求。”

  对此,程建平建议,人力社保部门设立托育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大类,使优秀的育婴员、保育员有机会晋升为育婴师、保育师,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打破该行业从业人员技术职称晋升的天花板,从而促进托幼领域的人才成长、人才聚集和社会认同。

  王岚建议,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可根据需求开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提高托育行业的人才供给。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和水平。

  与此同时,2至3岁幼儿入园也呼唤新的照护标准。王岚建议,加强对托育机构的监督管理,建立机构准入标准,出台托育机构服务标准,对托育机构师资、课程质量、食品安全等开展动态评估。北京市妇联也建议,建立完善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进一步规范托幼服务运营标准与监督制度。

  此外,程建平还提出,如果幼儿园担负2岁孩子的托育,单个孩子的投入便会增加,国家可能需要在减免税等方面出台一些配套政策。王岚也建议,可以根据各园所的条件,对能够扩招的园所进行扶持。

  声音

  建议人力社保部门设立托育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大类,使优秀的育婴员、保育员有机会晋升为育婴师、保育师,成长为高技能人才,打破该行业从业人员技术职称晋升的天花板。——程建平

  职业院校和高等院校可根据需求开设婴幼儿照护相关专业,提高托育行业的人才供给。——王岚

  关注4

  向多子女家庭优先配租 公租房应有更多大户型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涉及“三孩”的另一个亮点体现在住房方面。报告提出,2022年北京将研究适应多子女家庭的公租房政策,调整建设标准和配租办法。

  公租房政策向多子女家庭倾斜并非首次提及。2021年8月,北京市住建委印发通知,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轮候家庭可优先配租,同时,在房型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所谓“优先配租”,就是指在公开摇号之外,通过“快速配租”“实时配租”的方式,对已经取得公租房备案资格且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家庭,以及轮候时间超过5年的家庭,直接发放选房通知单,组织选房,无须经过意向登记、摇号排序等环节。同时,户型选择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给予适当照顾。

  通知明确,该项政策的执行主体是区一级主管部门。在政策的指导下,朝阳成为首个“尝鲜”的区,2021年10月,朝阳区面向未成年子女数量较多的轮候家庭组织选房。最终,有175个家庭无需再轮侯抽签,是北京首批受益于该项政策的家庭。

  据北京市住建部门统计,截至2021年8月,北京市公租房轮候家庭中,有2个及以上未成年子女的家庭近3000户。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政策能否解决这近3000户多子女家庭的住房问题?陆杰华认为,直接配租的公租房面积多在60平方米左右,对多子女家庭来说仍然比较紧张,与现实需求尚有距离,但无疑,政策已经释放了鲜明的信号,相信接下来在解决多子女家庭住房问题方面还会研究出台更加“给力”的政策。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大学房地产法研究中心主任楼建波指出,朝阳区配租时就已经明确大户型要倾斜多子女家庭,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指出要调整建设标准,说明政策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

  楼建波注意到,公租房在建设环节已经作出了户型调整,在北京市去年底的供地中取消了70/90平方米的限制,也就是说,未来北京的公租房会出现更多的大户型,优先供给多子女家庭,改善他们的居住舒适性。

  针对这项政策,也有一些代表认为仍然停留在租房,而没有更进一步涉及购房买房,这或许与多子女家庭的现实需求存在距离。

  对此,楼建波认为,一项政策的出台需要考虑和平衡多方利益,向一个群体倾斜的同时也要兼顾绝大多数,比如这次优先配租,也要考虑到那些已经轮候多时但非多子女家庭的利益和感受,政策要取得最大公约数。

  另外,政策的完善也需要过程。他希望,未来北京不仅在公共租赁住房方面,甚至在共有产权住房、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优惠方面,都能够向多子女家庭做一些倾斜。

  声音

  政策已经释放了鲜明的信号,相信接下来在解决多子女家庭住房问题方面(政府)还会研究出台更加“给力”的政策。——陆杰华

  希望未来北京不仅在公共租赁住房方面,甚至在共有产权住房、住房贷款的首付比例和利率优惠方面,都能够向多子女家庭做一些倾斜。——楼建波

  A14-A1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戴轩 胡闲鹤 张建林 徐美慧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