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封面报道

市人大常委会、市农业农村局、市园林绿化局相关人员详解北京市种子条例立法

促进种业创新 让生活更加美好

2022年01月1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1月6日,沙海峰、蒋晓辉、赵旻、李振宁(从左至右)做客新京报千龙网两会访谈间。 新京报记者 王子诚 摄
扫码进入两会访谈间

  日前,正在召开的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北京市种子条例(草案)》。种子条例为什么要通过人代会进行审议?这一立法有何意义?北京的种子条例有哪些看点?

  1月6日,市人大常委会综合保障中心副主任李振宁、市人大常委会农村办法规处处长蒋晓辉、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处一级调研员赵旻、市园林绿化局林场种苗处副处长沙海峰做客新京报千龙网两会访谈间,围绕大家对这一立法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详解。

  关注 1

  《北京市种子条例(草案)》有什么看点?

  李振宁:这几年,党中央一直特别重视种源安全和种业创新的重要性。有一句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谓的“米”是指种子振兴中的种质资源。所谓的“巧妇”是指使种业振兴发扬光大的育种技术。

  在“米”这方面,也就是种子,条例特别强调了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政府部门应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系统性;市级重点保护的天然种质资源实行目录管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采集或者采伐;加强种质资源库(圃)和种质资源保护区、保护地建设,保护野生种、珍稀濒危种、乡土种和特色种等。

  强调育种科技创新,也符合北京市的定位,北京市要打造种业之都建设,北京市的科研创新能力也比较强,有很多大的企业、优秀的科研团队都在北京。这次条例在总则之中也强调了立法的目的是要激励育种创新,也要保障种源自主可控、种子科技自立自强,最大的亮点是设立了育种创新这一章,这是上位法和其他省的立法所没有的。

  蒋晓辉:一谈到种子条例,大家都感觉是一部相对比较专业的法规,实际上这部法规涉及的内容跟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北京的特色和优势在于智力资源比较丰富,我们也提出了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此次立法中,管理制度方面,主要对种子法做了衔接性的规定,仅对部分条款结合本市实际做了一些必要的细化补充,我们就把制度设计的主要着墨点放在了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强种业发展保障上。

  条例专设育种创新一章,健全完善了育种创新的引导支持制度,关于制定实施育种高精尖创新攻关计划、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组建创新联盟、搭建创新交流平台等内容,也都是此次立法的特色亮点制度。目的就是想通过明确定位、加强引领、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创设优良制度环境,有效激活首都的种业创新资源,推动整合资源、聚力攻关、对标卡点、担当作为,更好地在关键技术研究、种业振兴发展中做出首都贡献。

  关注 2

  北京为什么要对种子进行立法?

  赵旻:条例开宗明义明确北京种业发展目标是打造“种业之都”,核心是促进种业创新,创新是北京种业发展的优势。

  第一是创新的成果、品种。北京市品种审定数、专利数、植物新品种权数都是全国第一。像京科968玉米品种可以说是十年来标志性的玉米新品种,是全国现在推广面积第二大品种,推广面积上亿亩,产量非常高且稳定。像京麦系列杂交小麦品种,突破了小麦杂交技术难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原来小麦都是自交种。我们的大白菜品种新三号,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大白菜。

  第二是创新的物质基础——种质资源。北京有一批国家级的种质资源库,存了50万份的种质资源。我们也在作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去年认定了21家种质资源保护单位,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保护,这也是位于全国前列的。

  第三,最关键的就是创新的引擎——人才。国家级的科研院所大多数在北京,许多双一流的学科也在北京,院士大多数也在北京,这些都构成了北京育种创新的一个人才库。

  未来北京市还要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计划,我们也正在制定实施方案,为未来种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包括种子条例的立法,也是在优化种业发展环境。

  关注3

  为什么条例是在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李振宁:首先,从立法权限角度来说,人民代表大会立法和常委会立法没有本质区别,都代表了人民的意愿,都是地方性法规,都具有法律效力。

  其次,人民代表大会立法确实有其特殊性,有学者认为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是民主立法的最高形式。北京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规定,北京市特别重大事项的地方性法规应当由市人民代表大会通过。

  再次,大会立法和常委会立法有一些不同。之所以选择它上大会,是因为种子确实是比较重要的。种子的重要性可以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安全的角度,条例里面也写到了维护国家在种业方面的生态安全、种源安全和粮食安全。涉及种源安全,种子可以说是农业的芯片。第二个方面是利益的角度,种业是第一产业中的高精尖产业,我国的种子企业与国际头部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还是有差距的,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三个方面是价值的角度,培育出更多高产、耐旱、美观、美味的种子,也可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丰富人们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和花篮子。

  蒋晓辉:将条例提交人代会审议,也凸显了此次种子立法的重要性。为什么说这个法规比较重要呢?我可以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中央有部署;第二本市有基础;第三群众有关注。

  首先中央有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讲话中强调了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种源安全的重要意义,并对种业创新发展等相关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其次北京市有基础。从2010年我们提出了种业之都的建设目标,一直以来,就把发展现代种业作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效果,为立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另外,群众有关注。种源安全、粮食安全都事关老百姓手里的饭碗安全问题。群众、代表的关注点就是我们立法的着力点。

  关注 4

  种子条例对城市发展有什么样的作用?

  沙海峰:我觉得种业有一句话,也是国家这次出台的种业振兴行动方案里面提到的——“种业让市民的生活、生态更美好”。

  一方面,从跟市民息息相关的生活的角度来说,粮食安全,粮食的问题,北京的种业培育了很多的优新品种,不断丰富了居民的菜篮子、填满了米袋子。另一方面,条例还强调生态安全的问题。北京从2012年以来实施了两轮的百万亩造林,大家感受很深刻的就是北京的绿越来越多了。

  赵旻:北京种业发展要立足首都、服务全国。所谓立足首都,就是要根据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根据首都市民的需求来培育适合首都市场、适合首都的品种。

  比如说甜糯玉米,大家都很熟悉,很爱吃,现在我们培育了一系列品种,更加糯更加甜。尤其是京郊的一些采摘园、观光园里面用了很多适合采摘的品种,这是为北京都市农业服务,为北京市民服务。

  北京种业特点就是生产、使用在外,创新资源在内。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地来搞生产,也没有那么多的用户来使用,但是,我们有好品种。有一句话叫“全国十粒种,一粒出北京”,并不是说我们生产那么多种子,而是使用的品种来自北京。这给全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新京报记者 吴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