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封面报道

市人大代表、昌平区委书记甘靖中做客新京报千龙网两会访谈间

加快“四区”建设 让百姓有事业有生活

2022年01月1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1月9日,市人大代表、昌平区委书记甘靖中(右)做客新京报千龙网两会访谈间。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扫码进入两会访谈间

  在2022年北京“两会”上,市人大代表、昌平区委书记甘靖中接受新京报专访,介绍了今后昌平区的重点工作。

  近年来,昌平区在服务首都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昌平区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加快“四区”建设、服务首都发展,建设国际一流的现代化新城。甘靖中在采访中表示,下一步,将聚焦推动共同富裕,努力把昌平建设好、发展好,让人们都愿意来、留得下,在昌平有事业、有生活。

  谈 “四区”建设

  去年生命谷医药健康产业收入增长20%

  新京报:“四区”具体指什么?在服务首都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甘靖中:“四区”是指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和人文宜居生态优美示范区。

  “四区”中,我们把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放在首位。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也被列为“五子”之首,这是我们服务首都发展的首要任务。在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昌平未来科学城被称为枢纽型主平台。从空间布局上看,未来科学城在“三城一区”中位置比较居中,交通便捷;从平台功能上来说,昌平目前有41所重点高校的本部和分校区、56个国家级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10个工程技术中心,会聚科研人员4万余人。同时,这里又有规模巨大的规划产业用地,我们梳理了一下,“十四五”期间可以开发利用的产业用地超过一万亩。

  其次是建设改革攻坚开放共赢试验区。2020年底,昌平被纳入北京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其中生命科学园及周边10.26平方公里整体纳入北京自贸试验区科技创新片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覆盖昌平全域。从昌平自身来说,昌平已经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领域的改革任务很重。昌平要统筹抓好优化营商环境、国资国企、农村土地等改革工作,不断拓展合作,全力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在建设城乡治理协调发展先行区方面,昌平总人口多,城乡接合部地区的流动人口多,城乡治理任务艰巨繁重。通过接续实施两轮回天计划,回天地区已经成为首都探索大型社区治理的样板。

  最后是建设人文宜居生态优美示范区。昌平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环境,森林覆盖率达到48.3%,空气质量一直排在全市前列,昌平还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要围绕生态、人文、宜居要求,聚焦推动共同富裕,努力把昌平建设好、发展好,让人们都愿意来、留得下,在昌平有事业、有生活。

  新京报:2022年,未来科学城的建设有何计划?

  甘靖中:未来科学城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四区”中的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建设。经过十二年的建设发展,未来科学城形成了“两谷一园”创新发展格局。

  生命谷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已有500多家创新型医药健康企业入驻,拥有昌平国家实验室、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等一批大国重器。去年,昌平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实现开工,北京疫苗检验中心等也正式落户,新冠中和抗体药物、检测试剂等多种抗疫产品带动医药健康产业收入700亿元、增长20%。接下来,生命谷将保障昌平国家实验室核心区建设,实施生命技术赶超工程,办好生命科学国际高峰论坛,打造医药健康千亿级产业集群。

  能源谷以未来科学城东区为核心,拥有能源领域研究院、科技型企业74家;26个国家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市场主体接近700家。去年举办了全球能源转型高层论坛,发布“氢十六条”产业创新政策,能源产业收入达到2300亿元、增长30%左右。下一步,能源谷将集中布局碳减排新赛道,开展国家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加强与央企对接联动,引入一批重大标杆项目,重点抓好氢能全产业链布局,打造国际先进能源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年收入达到2500亿元以上。

  “一园”是沙河高教园。下一步,沙河高教园将更加突出校城融合和产教研融合,服务高校院系学科加快整建制迁入,建立驻昌高校科技成果项目库,推动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北航高精尖创新中心等项目建设。

  谈 城市治理

  新城东区中心区面向国际征集设计方案

  新京报:经过疫情考验,回天地区大型社区治理的经验和优势体现得更加明显。2022年,在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统筹城乡区域发展方面,昌平有哪些新举措?

  甘靖中:我们首先要突出抓好规划实施,将基本实现三级规划全覆盖。同时,持续深化规自领域整改。去年,我们健全“村地区管”机制,将镇、村两级对外签订集体土地协议的权力收归区级层面,统一规范管理,涉地乱象得到全面遏制。

  今年,我们还将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公共公益违法等专项整治,继续推动疏解整治促提升,在去年拆除违建505万平米、腾退土地425公顷的基础上,今年再拆除违建400万平米、腾退土地320公顷,完成9个镇街创建任务,率先实现山区镇全覆盖。

  新城建设有新进展,我们正在面向国际征集昌平新城东区中心区城市设计方案,将打造高品质的大型城市综合体。重点推进地铁17号线、13号线扩能提升、地铁19号线北延、沿北清路轨道交通等一批项目,同步加快北清路、安立路快速化改造等骨干路网建设,实施新龙泽、黄土店等轨道微中心。

  回天地区的居民也有好消息,今年我们要实现清华附小二期、回南北路等80个项目开复工,促进七里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24个项目建成投用。同时,加快推动“双城”联动发展,探索与中关村科学城协同发展,在更大尺度范围促进职住平衡。

  谈 生态环境

  高标准规划建设奥北森林公园一期等

  新京报:昌平区是北京确定的生态涵养区,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如何做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促进乡村发展?

  甘靖中:目前,昌平的PM2.5平均浓度已降至32微克/立方米,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污水处理率提高到96%,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提前超额完成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任务,形成9个万亩以上的大尺度、高品质森林组团和绿色廊道,去年全市首个碳中和主题公园——温榆河未来智谷(一期)建成开园。下一步,我们将强化减污降碳,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高标准规划建设温榆河公园二期、奥北森林公园一期等一批节点项目。

  创建现代文明城区方面,我们将重点抓好“三条文化带”昌平段保护与发展,加快推进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建设,同步加强文物保护、修缮和利用,持续深化文旅融合,全面激活“京师之枕”文化生命力,早日建成全国文明城区。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抓好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全力推进清华附中昌平学校、北京未来城学校等一批名校建成投用,推动协和医院国家医学中心等高水平医疗资源落地。同时,加大接诉即办考核力度,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主动治理,持续抓好两个“关键小事”。

  “四区”中,我们把建设北京国际科创中心承载区放在首位。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也被列为“五子”之首,这是我们服务首都发展的首要任务。  ——甘靖中

  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