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北京新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6:北京新闻
下一篇

持续深化“双减”工作,改进学校考评和学生考核机制;人大代表建言校内教育质量提升

作业设计有巧思 课后服务有乐趣

2022年01月10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双减”是2022北京两会的热点话题之一。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重点任务清单中提到,持续深化“双减”工作,改进学校考评和学生考核机制……1月6日下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参加东城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双减”工作涉及千家万户,关键在校内,出路在改革,要持续提升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今年“两会”期间,多位北京市人大代表从作业改革、课后服务、教师轮岗等角度为“双减”下的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建言献策,强调学校最大的政治是教学质量提升。

  谈 作业

  作业设计要纳入学校教研体系

  北京景山学校党委书记张斌平既是北京市人大代表又是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过去的一年,他感受到的校内教育变化是,孩子们早晨开课时间延后,学校开设丰富的课后服务,而最明显的变化,还是作业质量的提升。

  “这学期开始,我们便提出了‘作业育人’的理念。”张斌平表示,不仅在数量上统筹控制作业,作业质量也要提升,要纳入学校教研体系。老师们要进行作业设计,要研究作业的功能和目的。针对哪些孩子布置作业?完成这个作业是希望提高孩子的什么方面?这些都是老师要考虑的。

  开发实践性作业、对基础好的孩子布置拓展性作业,对基础不好的孩子补差……老师们绞尽脑汁,通过分类布置作业的方式整体提升作业的质量。张斌平表示,想提升教学质量,就要将作业纳入到学校的教研设计体系之中,打破过去老师只重视研究课堂、研究教材的情况。

  “学校明确提出,好的作业设计一定是跟好的课堂教学连在一起的。”张斌平认为,作业能够反向衡量老师的教学内容,助推课堂教育质量提升。

  谈 课堂

  减轻校内负担 充分调动学生潜能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十二中联合总校校长李有毅表示,“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各个学校都行动了起来。“作为我所在的学校,积极地制定课堂教学改进工作方案。对于教师如何充分认识‘双减’工作下的工作量,我们在强调教师有奉献精神之外,还需要有团队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李有毅也坦言,针对有需求的学生,家长还要请个体家教,这种现象希望能有一些跟进的措施。

  此外,李有毅认为,“减负担”是将“过重的、没必要重复的负担”化繁为简的过程,学生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在必要任务中真正培养学习的乐趣。李有毅介绍,联合总校中的几个学校各自出台自己校区的落实方案。

  拿北京十二中钱学森学校为例,该校在减轻校内负担的同时,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成效很大。比如在北京市的中学生辩论大赛中,学生们获得了全市辩论冠军。李有毅认为,该校是集团校的一个缩影,说明在教学工作中“把学生的潜能调动出来了”。

  谈 教师轮岗

  教师轮岗实现教育公平

  在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重点任务清单上,“整体提升教育发展质量”中还着重提到了“教师轮岗”。

  对此,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孟繁华表示认同。“教师轮岗是推进双减和提升教育质量、实现教育资源公平的最重大的支持和保障。”孟繁华认为,校长教师是义务教育的第一资源,同时也是其他要素发挥作用的主体,通过第一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就有了基本的保障。

  其次,孟繁华认为,“教师轮岗”实现了教师队伍的再优化。孟繁华表示,校长教师流动最重要的不是流动本身,而是通过流动孕育新的生长点。老师也通过调换新的岗位,再次激活发展的内生动力。“换了生面孔后,促使老师不断学习,不断产生的交往也会增强其社会性。”

  教师在不同学校间轮岗是否会产生校际文化和理念的冲突?孟繁华认为,教师从一个熟悉的环境进入到另一个相对陌生的环境,必然会带来关系的打破和重建,其背后是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的碰撞,而多元化、碰撞与交流本身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文化的彼此认同、关系的重建本身就是教育社会化的过程,有助于推进学生社会化进程。大可不必因为教师流动产生的文化冲突而拒绝流动。

  同时孟繁华也建议,下一步,应该从法律层面上保障校长教师轮岗制度,“今后可以研究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定位于‘地方公务员’的制度,让流动教师更加稳定有序,同时也能保障教师的权益。”

  新京报记者 刘洋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