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代表秦红岭、崔勇做客新京报千龙网两会访谈间,谈老城保护、街区更新
| ||
|
1月6日提交北京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推动出台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整体保护。
去年,中轴线钟鼓楼周边等区域腾退已取得明显进展。今年,北京还将落实城市更新行动计划。探索市场化更新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街区更新和商圈升级,推动形成更多示范性强、可推广的城市更新样板。1月9日,新京报记者就老城整体保护、街区更新等话题,对话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建筑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秦红岭,北京市人大代表、正阳书局创始人崔勇。
谈 文物腾退
中轴线上很多遗产节点被擦亮
新京报:崔代表是一名“老北京”,秦教授则是一名北京建筑文化的观察者。你们眼中的北京城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崔勇:5年前,我履职市人大代表第一年,十五届一次全会时,交的议案是“加大对文物空间院落的腾退力度”。现在,在中轴线申遗的推动下,实现了很多重点文物、院落、空间的腾退。同时,我觉得下一步也面临一个新的时代课题,就是文物空间腾退后的利用问题。
秦红岭:的确,这几年老城保护推进得特别有力度,在一些背街小巷,老北京的味道又回来了。在中轴线上,很多遗产节点被擦亮了。腾退之后,经历了一个恢复、保护、再利用的过程。比如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周边,经过恢复性整治,公共空间拓展了,文物建筑与市民生活有机融合。景山公园寿皇殿腾退之后,也向市民开放了。崇雍大街周边环境治理得非常好,融入了很多老北京文化元素。中轴线申遗中的大量宣传,也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了中轴线的文化价值。
崔勇:钟鼓楼地区、什刹海地区是最富人文气息的市井宝地,也是很多北京人重要的城市记忆。我们小时候,每到冬天就会去什刹海滑冰。西城区政府也把鼓楼西大街的风貌整治作为重点工作。
秦红岭:是的。鼓楼西大街风貌整治已经基本完成了。它用一些小微的景观、口袋公园,把一些文物或者历史记忆点位凸显出来,既让街区得到了整治,又展示了历史文化内涵。
谈 人才培养
建议高校加大北京史等学科培养力度
新京报:今年的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积极推动中轴线申遗,带动老城保护。对于老城的整体保护,二位现在最主要的关注点在哪里?
秦红岭:去年通过了新修订的《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条例》,今年要进一步落实条例,出台细则,增强可操作性,让条例更好地落地。在文物活化利用方面,东西城核心区已有一些成功案例。我觉得,老城保护应该多多展示与宣传,尤其是对年轻人的宣传。要让更多年轻人感受到老城的价值、文化的魅力。
崔勇:需要更多人来讲好北京故事。我关注到,北京学、北京史学是一个交叉学科,包含城市规划、古建、园林、景观等专业,现在这个学科出现老龄化的问题。在教育部备案的高校中,只有7所开设了文化遗产专业,并且师资的后备力量也非常有限。
秦红岭:我所在的北京建筑大学人文学院,正要进行相关的学科建设,初步考虑是文化遗产学,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统的营造技艺等。我们进行学科论证时,也感受到了崔代表谈的这个问题,就是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后继乏人。
崔勇:建议部属院校及市属高校、研究院所加大“文化遗产”专业“北京史”学科培养力度,进一步优化修订专业培养方案,重视文化遗产理论教学,强化文化遗产实践实操训练,完善巩固复合型、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为更好地保护、传播北京历史文化遗产培养优秀人才。
谈 保护机制
老城更新既要提升风貌又要改善生活
新京报:今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要探索市场化机制,鼓励多元主体参与街区更新和商圈升级,要推动更多形成示范性强的、可推广的城市更新样板。在这方面,两位代表有什么建议?
秦红岭:老城区的城市更新属于平房(院落),多是胡同四合院,它与其他区位城市更新的最大不同点是,其在更新过程中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风貌,不让它因为更新而受损。我认为,对老城的城市更新,需要有专门计划就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风貌作出工作指引。西城区菜西片区,是老城第一个申请式腾退项目。修复过程“一户一策”,每一户都建档案。确保一边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拓展胡同的公共空间,同时街区的整体风貌也得以复原和提升。这是一个双赢。
崔勇:我对秦代表的观点补充一点,城市更新一定要结合街区的功能定位。中轴线沿线进行了大量的风貌整治,我觉得如果后续没有在利用上、城市功能定位上的规划,很可能未来面临物是人非的结局。一定要对中轴线历史街区的内涵、功能定位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很多街区需要补上公共服务、公共文化服务不足的短板。同时,要深入挖掘地区历史文化内涵,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秦红岭:确实,社会力量参与特别重要,真正可持续的城市更新和可持续的文物活化利用,必须有多方主体参与。建议加大力度出台激励政策,让有责任感、有情怀的社会力量加入进来。
谈 保护理念
街区更新、文物活化利用要延续城市记忆
新京报:老城街区更新和文物活化利用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崔勇:一定要延续城市记忆。北京作为一个拥有3000年建城史、800年建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最核心、最脆弱的就是延续这份宝贵的城市记忆。经营定位要与街区历史定位相匹配。保护文化遗产、利用文物空间,一定要契合文物空间的属性。文物的修缮,文物的解危、解放、解读需要一个科学严谨的工作,不能随便开放,随便利用。
秦红岭:从原来的关门保文物到开门用文物,让文物活起来,这是大趋势。文物是公益性的,要向更多人开放,要有开放性、亲民性,包括让年轻人喜欢。
新京报:如何做到既开门用文物,又确保传承历史文脉?
秦红岭:在文物保护、老城保护方面已有一些新理念:一是活化理念,比如北京中轴线一代一代人在这些文物上留下记忆;二是关联性理念,老城要整体保护、系统性保护;三是治理性理念,既保护又解决今天居民公共空间不足、人居环境改善的需求。
崔勇:老城保护,要在原有风貌基础上补上短板。我们看到,不少历史街区面临一个问题:有历史,缺文化。
秦红岭:应该说,不是缺少文化,是其中的文化,没有被阐释和展示出来。我们需要考古专家、历史学家发掘遗产,需要城市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公共艺术师来展示遗产,还需要更多人来宣传遗产。这是一个综合工程。
从原来的关门保文物到开门用文物,让文物活起来,这是大趋势。——秦红岭
文物的修缮,文物的解危、解放、解读需要一个科学严谨的工作,不能随便开放,随便利用。——崔勇
新京报记者 沙雪良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