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4: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4:封面报道

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严禁发达地区到薄弱地区抢挖优秀师资

2022年01月12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21个部门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

  1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住建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65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预计可帮助1300万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关注1 住有所居

  “十四五”将完成21.9万个老旧小区改造

  《“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住有所居领域的公共服务项目。其中,基本公共服务包括公租房、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住房公积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负责人潘伟在发布会上介绍,在提升住有所居领域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方面,将加大金融、土地、公共服务等政策支持力度,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初步计划新增650万套(间)保障性租赁住房,预计可帮助1300万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潘伟介绍,住建部以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为重点,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个重点城市2021年筹集93.6万套(间),预计可帮助200多万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

  《规划》提出,人口净流入大的城市要大力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潘伟介绍,“十四五”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分别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40万、47万、60万和40万套(间),均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45%左右;40个重点城市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约为26%。上海、西安等很多城市都将保障性租赁住房布局在新城或产业聚集区,吸引新市民、青年人到城市就业,提升了城市竞争力。

  另外,针对城镇老旧小区居民的住房改善需求,创新金融支持方式,落实闲置土地利用、存量房屋用途调整等政策,加快形成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机制。“十四五”期间,将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约21.9万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潘伟介绍,2019-2021年,全国累计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1.4万个、惠及居民2000多万户。

  此外,多种手段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支持缴存人租购并举,解决基本住房问题。潘伟介绍,截至去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实缴人数超过1.5亿人,累计支持2200多万人提取用于租房,发放贷款帮助6000多万人购房。

  “十四五”期间,住建部还将持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

  6地试点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公积金

  《规划》提出,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

  潘伟表示,灵活就业人员是2亿人的庞大群体。去年,按照国务院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相关部署和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住建部在重庆、成都、广州、深圳、苏州、常州6个城市开展了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引导和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并享受相应的权益。从试点的情况来看,目前运行平稳,受到了灵活就业人员的广泛欢迎。

  下一步,住建部将会同相关部门继续稳步推进试点相关工作。他表示,鼓励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有利于扩大住房公积金公共服务覆盖面,帮助这一群体在城市安居稳业,激发新经济主体的活力。

  关注2 学有所教

  严禁抢挖县中优秀教师健全县中教师激励机制

  优质生源流失是县域高中面临的发展难点。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负责人晁桂明在发布会上表示,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省级统一招录平台,加强招录过程管理,加大对违规招生行为的查处力度,并严禁发达地区到薄弱地区抢挖优秀师资。

  《规划》特别部署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去年12月,教育部等9部门也印发了《“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县域高中发展的支持政策进一步齐全。

  实际上,县中一直面临优质生源流失的现实问题。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就有政协委员在提案中提出,严禁高中学校进行跨行政区域招生的建议,为县中挽留生源。

  晁桂明表示,要严格普通高中招生管理,落实“公民同招”和属地招生政策。招生的责任划分上,县级为管理责任,地市为主体责任,省级要负统筹责任。

  据此,教育部要求各地全面建立地市级高中阶段学校统一招生录取网络平台,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省级统一招生录取网络平台,切实加强招生计划和录取过程管理,加大对违规招生行为的查处力度。

  县中之“难”也不只在于生源,教师队伍不稳定也是主要问题之一。

  晁桂明表示,各地要严格落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统筹管理的规定,依照标准条件及时补充县中教师。同时,健全县中教师激励机制,各地要适当提高中小学中级、高级教师岗位比例,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适当向县中倾斜,合理核定县中绩效工资总量,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优秀人才倾斜。

  此外,教育部还将通过培训等提高县中教师队伍素质。

  他同时指出,严禁抢挖县中优秀教师,要求各地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教师流动手续,严禁发达地区、城区学校到薄弱地区、县中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关注3 幼有所育

  每千人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将达4.5个

  《规划》明确提到幼有所育。由于我国当前托位不足,0至3岁幼儿的照护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家庭面临的难题。

  对此,国家卫健委妇幼健康司司长宋莉在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将指导各地大力发展质量有保障、价格可承受、安全、方便、可及的普惠性托育服务,强化婴幼儿托育服务规范化管理,加强婴幼儿早期发展与健康管理人才培养,到2025年,努力实现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

  我国托位不足的现状正在逐步改善。2019年以来,我国制定实施了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试点方案,新增普惠托位16.1万个。同时,制定印发托育机构建设管理系列文件,为各地托育机构建设提供政策指导和保障。

  此外,宋莉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还将进一步增加儿童医疗保健服务供给,提高基层儿童保健医师专业服务水平,推进儿科分级诊疗体系建设。同时,持续强化儿童疾病防治,继续推进包括0至6岁儿童健康管理、0至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服务、预防接种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以出生缺陷、肥胖、贫血、视力不良、脊柱侧弯、儿童孤独症、听力障碍等问题为重点,完善早筛查、早诊断和早干预。持续加强儿童重大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有效防治。

  关注4 人力社保

  7省市试点人社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

  《规划》对就业、社保和人才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并提到下一步要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开展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负责人常海莉介绍,该部选取了吉林、浙江、湖北、海南、四川、重庆、云南7个省(市)先行开展试点工作,主要考虑这7个省(市)在地域分布上兼顾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工作基础相对较好,对标准化重视程度高,具有开展试点的有利条件。试点层级覆盖省、市、县三级,试点类型包括综合试点、专项试点和区域协同试点。

  常海莉介绍,本次试点实施周期为一年,重点围绕《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确定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5个方面涉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的18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开展国家标准的落地实施。

  人力社保部将18个基本公共服务项目细化为116个具体服务事项,各地依据国家标准和事项清单,进一步完善服务流程、质量和待遇标准,确保人民群众应享受的服务“应有尽有,承诺必达”,应享受的待遇“应发尽发、应保尽保”。同时,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行业发展需要、财政保障能力等因素,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项目、对象、标准水平等适时作出调整。

  常海莉表示,试点结束后将开展总结评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使人民群众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方便快捷地享有大致均等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基本公共服务。

  关注5 老有所养

  推动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负责人李邦华指出,养老服务是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十三五”时期的基本公共服务规划,《规划》中的养老服务的内容篇幅大幅增加,系统性进一步提升,引领性也进一步增强,也积极回应了老龄化社会对公共服务的新挑战和新需求。

  在兜底性养老服务方面,《规划》强调政府要承担供给的主要责任,提出要实施特困人员的供养服务设施和服务质量达标工程,提高托底保障能力,同时鼓励有条件的设施向低保、低保边缘、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和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老年人提供低偿和无偿集中托养服务。

  在普惠性养老服务方面,《规划》强调政府要支持增加供给,提出要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推动形成15分钟养老服务圈,大力发展农村互助养老设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同时提出落实新建城区居住(小)区人均不少于0.1平方米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要求。提高护理型床位占比,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提升行动,逐步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

  【回应】

  如何避免公共服务落入福利陷阱?

  国家发改委:明确政府权责边界,各级政府要对现阶段“重点保什么”“保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不断提高福利水平也有底线要求,否则可能面临福利陷阱。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司司长欧晓理表示,《规划》明确了这一底线,即财力可负担、服务可持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多措并举推动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实现同频共振,确保民生改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欧晓理表示,福利水平的提高必须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关键在于明确公共服务体系中政府的权责边界,《规划》明确,基本公共服务由政府承担主要保障供给数量和质量的责任,并引导市场主体和公益性社会机构补充供给,非基本公共服务则需要政府、社会、公民个人承担。

  同时,各级政府要对现阶段“重点保什么”“保到什么程度”,做到心中有数,更加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以及各地的具体实施标准,明确现阶段政府承诺兜底保障的范围。

  此外,要严格评估地方财政承受能力。《规划》明确,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的同时,各地也要根据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加强事前论证和风险评估,据此进行基本公共服务的增项、提标、扩面。

  “十四五”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主要目标与指标

  主要目标

  到2025年,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多元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基本形成,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

  到202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服务全达标、投入有保障,地区、城乡、人群间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差距明显缩小,实现均等享有、便利可及。普惠性非基本公共服务实现提质扩容,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生活服务高品质多样化升级。

  主要指标

  幼有所育

  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5个,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实现应保尽保。

  学有所教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大于9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大于92%,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3年。

  劳有所得

  参加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0万人次。

  病有所医

  人均预期寿命78.3岁,每千人口拥有执业(助理)医师3.2人、注册护士3.8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大于95%。

  老有所养

  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55%,新建城区、居住(小)区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达标率100%,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养老服务床位总量约1000万张。

  住有所居

  城镇户籍低保、低收入家庭申请公租房和符合条件的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均实现应保尽保,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约21.9万个。

  弱有所扶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目标人群覆盖率达100%。

  文体服务保障

  每万人接受公共文化设施服务3.4万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平方米,每百户居民拥有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面积大于30平方米。 据新华社

  A04-A05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姜慧梓

  新京报制图/许骁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