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年度阅读推荐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年度阅读推荐
上一篇

《童年美术馆》为儿童赋权的艺术实验

2022年01月14日 星期五 新京报
分享:
《童年美术馆》
作者:李杰
版本:乐府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1年9月
李杰 麓湖·A4美术馆副馆长,首席策展人。2016年获得亚洲文化协会(ACC)奖助金,2017年获得首届“Hyundai Blue Prize创新未来策展人奖”。

  致敬辞

  这是一本为儿童赋权的书,更是一次为儿童赋权的社会艺术实验。如果说,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革命性地把儿童确立为独特的生命主体,那么李杰在成都麓湖A4美术馆的iSTART艺术节,则把这种主体性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儿童不仅仅是独特的,他们同时也是完整的,他们可以成为某种权利的主体。人们经常在修辞意义上说儿童可以教育成年人,但在李杰和他的“童年美术馆”,儿童以实实在在原创性的艺术作品,向成人世界展示了自己的思想深度,创造性和行动力,并以此给大人们上课。

  我们致敬《童年美术馆》。致敬这本书在儿童面前的低姿态,这证明了权利确实是可以让渡的,哪怕是让渡给儿童;更致敬所有在这本书里展示了作品的儿童,他们对现实的敏感,对想象的追逐,都再次证明了人的无穷可能性。我们也致敬这本书的作者李杰,他不是儿童教育学者,他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艺术总是致力于对秩序的挑战,而在教育方面,这种挑战仅仅只是开始。

  答谢辞

  感谢孩子们,还有那些保有童心,相信年轻人潜能的朋友。是他们一起创造的故事汇成了这本书。谢谢《新京报》颁给《童年美术馆》这个奖,希望更多人能读到它。今天,儿童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他们的创造力仍在被忽视与侵蚀。希望这本书能唤醒更多的人尊重儿童,并用儿童的视角展望更多元的当下与未来。儿童和艺术一样没有确切的答案,他们是鲜活而具体的。他们让我们回归“本初”与“无知”,回到被感性、想象与创造包围的时空。书里的美术馆存在于成都已经十余年,我希望这本书能帮助它超越地域与空间的限制,它的种子也可能存在于更多的学校、社区和家庭。当我们对这样的理想心存疑虑时,我建议大家问问身边的孩子们,他们一定比我们更有智慧去改良这个世界。——李杰

  采访

  这本书

  新京报:你在《童年美术馆》中提到,跟上千个小朋友合作做展览,每天都在刷新你对儿童的认知,可以具体说说是怎样的认知吗?

  李杰:这种认知是非常具体的。比如当孩子用绘画表达成人对他们的漠视;他们用画笔反思人类战争为何一直在重演;又或者将学校里最不喜欢的厕所改造成“美术馆”,以便于更多人进入;更有甚者试图秘密建立一个“理想国”折射他们对于未来社会的想象……

  新京报:你觉得教育中为什么很多父母和孩子难以真正对话?

  李杰:我觉得大多数成年人面对儿童都缺少共情和换位思考能力。他们想象了一种儿童的需求,以致遮蔽了眼前的孩子真实的表达。而儿童也在这样压制的大环境中不断后退,甚至学会了迎合成人的“表演”。这样的传统在中国家长式的社会中由来已久。这正是过去对童年的曲解,以及家庭,社会教育土壤匮乏所造成的窘境。

  这个人

  新京报: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和团队共创一座儿童友好的美术馆?

  李杰:一是A4美术馆从2008年建馆起就因汶川地震与受灾的儿童结缘,之后数年做了非常多儿童公益项目。我们逐步通过关注儿童以及艺术对于儿童的价值开始走进了越来越多的孩子的世界。二是我母亲是一位非常尊重儿童的美术老师,她的精神与美育理念深深地影响了我。三是我的孩子与iSTART儿童艺术节同岁,我们互相见证了彼此的成长,我尝试着用一个项目重新建立儿童观,向儿童学习,做一个有趣的策展人与父亲。四是美术馆行业在10年前对于儿童的认知尚浅,谈不上儿童友好,更谈不上激发公众创造,我们希望与孩子们一起走出一条新路来。

  新京报:你在多年的艺术创作、策展过程中,最大的体会和收获是什么?

  李杰:我想艺术无论是在创作或是策展中,最有魅力的地方都在于它激发人的好奇心,多元表达,以及充满惊喜与不确定性的过程。但这种过程往往只有创作者明了。无论作为艺术家还是策展人,我都希望可以与更多人分享这样的体验。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