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经济的崛起,亚太地区成为全球经济的引擎,欧洲国家也更加关注亚太事务。比如中欧之间,虽然双方有一些摩擦,但经贸往来紧密。据媒体报道,2021年前11个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3817列,运送133.2万货柜,同比分别增长23%、30%。
2022年,法国是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是G7轮值主席国。新的一年,中欧关系将如何变化?为此,新京智库近日专访了辜学武。
欧洲人的价值体系尚未被动摇
新京智库:在进入2022年之际,欧洲多个国家的新冠疫情新增确诊病例数再次反弹,并出现了创纪录现象。随着疫情影响的深入,有观点认为对公共卫生所形成的价值观将有可能超越民主。你对此如何看?欧洲有没有出现类似现象,这意味着什么?
辜学武:欧洲确实出现了一些疫情对价值观影响的讨论。也就是在保护公共卫生秩序时,是要更多地保护集体利益,还是个人自由。这次疫情出现之后,对个人行动自由是否该继续以大面积牺牲社会群体利益为代价实施保护产生了一些怀疑,但还没有到要把保护集体利益的价值观念凌驾于保护个人利益价值之上的地步。
所以也出现了一些欧洲人将政府告上最高法院的案例。但是,最高法院最后的宣判结果是,认同政府的强制性措施,但同时也给政策制定画了一条红线:政府因为新冠疫情限制公民行动自由,必须是有准确且特定的目标,同时有时间限制,比如说政策有效性是一个月、两个月,不能说是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不管是气候变化,还是新冠疫情,都还没有动摇到欧洲国家的价值观念体系和政治体制,只是在管理层次上开始进行反思和修补。如果说再出现几次大的冲击,可能反思的程度会更深一点。
“欧洲不站美国那边中国就成功了”
新京智库:当前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经济体关系处于低谷期,一些欧洲国家开始“选边站”,比如英国、立陶宛等。那欧洲大国中法国、德国有没有“选边站”的迹象,或可能?
辜学武:现在还只是英国、立陶宛,其他大部分欧洲国家都还处于观望之中,因为他们还不愿意把自己国家的命运紧紧地锁定在中国或者美国身上,而且是不可能仅仅锁定在中国身上。
现在的问题是,这些国家在多大程度上愿意去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发展,德法两个国家是几乎不可能走上配合美国遏制中国这条路上的。尤其是法国追求战略自主的思想,在总统马克龙的领导下,非常强烈。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欧洲一些政治家和民众越来越担心:美国还要多久把他们自己的民主体制埋葬掉,还要多久会发生内战,社会撕裂到哪一个程度。在这种背景下,其他欧洲国家是不可能完全选边站美国的。
与此同时,他们也害怕中国。这不仅是与中国在政治体制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同,而且也是因为欧洲国家对中国的确还有成见。这是多方面原因形成的。这也让其他欧洲国家没办法一定要“站”中国一边。他们更希望在中美两国的地缘博弈夹缝中求生存。
新京智库:这是否意味着中国还是要更多地与欧洲国家求同存异,处理好双方关系,比如更多地在经贸、文化、科技等领域上加强交流?
辜学武:对,我觉得现在中国闷头发展就好。美国政府在遏制中国成长,阻止中国的最终崛起。中国这时一定是要头脑冷静,不能跟着美国“随风起舞”,而是要走自己的路,在欧洲这样一个广袤又发达的地区,还是美国最核心的盟友地区,用巧妙的战略战术处理好双边关系,不能因为一个错误决策而让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功亏一篑。
其实,只要欧洲不站在美国那一边,中国就成功了,不一定要欧洲在每一个重大场合都紧紧地站在中国一边,这很难。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通过很多项目的合作来实现,比如在经贸、人文、科技领域,并且持续下去,就一定会有新的转机出现。
有很多机会改善中欧关系
新京智库: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在崛起,在经济产业链中逐渐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而欧洲等发达国家相对有所下降。你认为这是否将影响到中欧关系的向好或者稳定?
辜学武:从欧洲国家的角度而言,中印以及其他新兴国家的崛起,实际上是有利于中欧关系发展的。因为欧洲的外交思想有两个特点,就是“两多”,即“多极”和“多边”。欧洲国家希望世界上形成一个新的政治格局,不被某一个大国所主导,希望他们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如果被某一个大国主导,欧洲往往很被动。欧洲国家的DNA就是玩“多边”,这个他们玩得如鱼得水。
总体来讲,我不觉得新兴国家的崛起会伤害中欧之间关系的发展。当然,最后落地到一个个合作项目时,双方之间还是会出现经济利益和价值观念的摩擦,这个摩擦需要管控,管控得好,中欧关系就能发展好。如果管控得不好,中欧关系就会出现困难甚至倒退。所以,这是一个需要中欧双方细心互动的关系。
新京智库:就是说中欧双方还是要坐下来谈“双方的分歧到底怎么解决”?
辜学武:对,要谈,且谈的机会很多。德国、法国对中国的基本态度是开放的,不像美国政府那样防范、打压,更不是遏制性的,而是一种寻求合作的,共同寻找出路的心态。
打掉裹在中欧合作上的“壳”
新京智库:2022年已经到来,德国成为G7轮值主席国,法国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你认为这对中欧关系是否有利好?中国应该如何利用好?
辜学武:德国成为G7轮值主席国和法国成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确实是今年改善中欧关系的一个很大机遇。至少在今年上半年,整个发达国家的项目、议题设置和推进速度将由这两个欧洲国家主导。而德法两国相对来说是追求战略自主,主张同中国务实合作的国家,尤其是法国。德国因为跟美国的安全依附关系更强一些,谈战略自主时还显得有些缩手缩脚。
同时,中国跟德法也没有纠缠不清的问题。德法也没有像美国那样的战略竞争冲动。而中国领导人跟法国总统马克龙,以及德国新总理朔尔茨之间的沟通也非常顺畅。现在朔尔茨、马克龙有机会主导多数发达国家的整个议题设计,也会带来很多氛围上的影响,这时中国政府就需要加强与欧洲国家,尤其是德法的沟通,让“反华氛围”有所降温。
这个时间的窗口期其实很短,也就是2022年的前三个月。不管是G7还是欧盟,很多议题、项目的设置都是在1月-3月份定下来,再晚之后就没有谈判改动的机会了。
新京智库:你对中国外交,尤其是中欧关系改善还有何建议?
辜学武: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中方如果能够联手马克龙、朔尔茨实现欧盟的一个设想——他们希望尽早地举办“中欧峰会”,希望中国领导人与欧洲27国领导人一起聚一聚,而现在正是商定日期的窗口期。如果中国政府主动释放善意和兴趣,促成中欧峰会举办是一件好事。现在欧洲国家有意愿,很多具体问题就可以往下谈。
中欧之间在一些具体问题上,比如《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卡了壳,卡在了欧洲议会。其实中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在克服欧洲议会某些障碍上是有共同利益的,如果把这个“壳”去掉,转机就可能出现。现在中欧双方有很多情绪化的东西阻碍了双方的合作,需要用理性思维克服情绪化的影响。
新年愿景
中方如果能够联手马克龙、朔尔茨实现欧盟的一个设想——他们希望尽早地举办“中欧峰会”,希望中国领导人与欧洲27国领导人一起聚一聚,而现在正是商定日期的窗口期。如果中国政府主动释放善意和兴趣,促成中欧峰会举办是一件好事。
新京报记者 肖隆平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