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6:封面报道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6:封面报道

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副部长王仁华解读冬奥遗产报告集:

创造丰厚遗产是成功办奥重要标志之一

2022年01月20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王仁华
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本版图片/北京冬奥组委供图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简称冬奥遗产报告集)昨日发布。

  近日,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副部长王仁华接受新京报等媒体的专访,解读冬奥遗产报告集。王仁华介绍,冬奥遗产报告集从奥运遗产的视角全面阐述了冬奥筹办给广大群众带来的长期收益、对主办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和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积极贡献。

  “创造丰厚的冬奥遗产,为主办城市和广大民众带来长期、积极的收益,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改革精神,是成功办奥的重要标志之一。”王仁华说。

  

  谈遗产报告

  是对近7年筹办历程主要成果的梳理和总结

  新京报:此次发布的冬奥遗产报告集包括了7册遗产报告,内容十分丰富,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总结了冬奥筹办的遗产成果?

  王仁华:本次发布的遗产报告集包括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7个单册报告,围绕最初发布的北京冬奥会遗产战略计划所制定的7方面目标,从奥运遗产的视角全面阐述了冬奥筹办给广大群众带来的长期收益、对主办城市和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和对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积极贡献。

  新京报: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有哪些重要意义?

  王仁华:作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创造丰厚的冬奥遗产,为主办城市和广大民众带来长期、积极的收益,是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的重要内容,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改革精神,是成功办奥的重要标志之一。

  冬奥遗产报告集2022版的发布,有以下几方面重要意义。

  是一份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北京冬奥会指示精神的有力答卷。冬奥遗产报告集是对北京冬奥会近7年筹办历程主要成果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全面反映北京冬奥会筹办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和已经转化形成的重要遗产,回应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冬奥筹办的各项指示要求。

  是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期待的一份有力答卷。冬奥遗产报告集赛前发布体现冬奥遗产“早规划、早受益”的理念,多方面筹办成果在赛前就已转化为现实遗产,使广大人民群众提前受益,回应民众关切,增强了公众参与和支持率,增添了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是落实《遗产战略计划》的一份有力答卷。7册遗产报告对应遗产计划制定的7方面目标,反映筹办工作在7方面的有力措施和积极成效,反映了7方面目标的落实情况和重要成果。

  是回应国内和国际社会关切的一份有力答卷。冬奥遗产报告集从遗产的视角来向全社会宣传展示北京冬奥会筹办遗产成果,阐述冬奥会带给广大人民群众和主办城市的长期收益,回应国内和国际社会关切,极大地提升了北京冬奥会的社会影响力。

  谈双奥之城

  奥运遗产有力支撑后奥运时期城市快速发展

  新京报:北京作为首个双奥之城,留下很多宝贵的奥运遗产,这些奥运遗产能给民众带来怎样的福祉?

  王仁华:北京作为世界上首个“双奥之城”,已形成了一大批宝贵的奥运遗产,有力支撑了后奥运时期首都城市快速发展。今年北京冬奥会传承利用2008年奥运会遗产,充分发挥筹办带动和示范作用,进一步加速了北京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双奥全面推动体育事业发展,同时推动经济快速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在城市发展方面,双奥起了哪些作用?

  王仁华:双奥有力促进奥运元素融入城市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推动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宣传普及,10万名赛会志愿者,共170万名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大批体育场馆遗产,在赛后得到了可持续利用,产生了良好社会经济效益。北京冬奥会进一步加大奥林匹克精神在北京的传承传播,截至2020年,实名注册志愿者人数突破443.6万人,比2008年增长161%;充分利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遗产,打造6个双奥场馆,同时新建场馆超前谋划赛后利用,未来持续助力区域发展。

  同时,双奥还大幅改善生态环境。2008年北京奥运会改善了生态环境,通过实施14个阶段的大气治理,北京市全年好天气比例从1998年的27.4%上升到2008年的74.9%。北京冬奥会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大气、绿化、水环境治理取得显著成效,PM2.5平均浓度由2015年的80.6微克/立方米降至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2021年,北京市PM2.5年均浓度和臭氧浓度分别为33微克/立方米、149微克/立方米,首次同步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各项大气污染物实现协同改善,北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在基础设施方面,双奥也起到了很好的加速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推动北京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新高度,城市道路总里程由2001年的13891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20754公里,轨道交通数量由4条增加到8条。北京冬奥会推动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京张高铁和京礼高速开通运营,轨道交通数量达到24条,总里程达到727公里。

  谈遗产工作

  超前谋划冬奥场馆赛后利用 实现持久利用

  新京报:在遗产报告编写和发布工作的国际合作方面,与往届奥运会相比,北京冬奥会有什么不同?

  王仁华:北京冬奥组委从筹办伊始就高度重视遗产工作,各项工作在规划阶段就融入遗产理念,并贯穿筹办工作始终。

  奥运遗产工作没有成型的国际规则可循,往届奥运会也没有系统的工作方法和模式可借鉴。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之后第一届从筹办之初就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从筹办伊始我们就加强与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合作,充分结合筹办工作实际,不断摸索创新。

  我们充分吸收借鉴国际经验。通过各种会议、培训、活动机会,加强与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交流,充分获取国际先进理念和经验,加强往届奥运会遗产资料的学习,挖掘和借鉴成功方法和案例。

  我们会同国际奥委会共同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的遗产计划,使遗产计划更加符合主办城市和区域发展长期目标,使遗产计划的实施更加符合筹办实际,发挥牵引和带动作用,产生长期影响和受益。

  新京报:北京冬奥组委在遗产赛后利用、成果总结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仁华:我们超前谋划冬奥场馆赛后利用,所有竞赛场馆编制了三版《场馆遗产计划》,从体育赛事、全民健身、训练培训、商业运营等全方位规划赛后利用,实现冬奥场馆持久利用。同时,推动设立“北京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依托首体院办学资源,为首都增添一座永久性的国际奥林匹克研究机构,增强在奥林匹克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此外,我们还推动命名“北京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延庆奥林匹克园区”和“张家口崇礼奥林匹克公园”,落户首钢、延庆和张家口赛区,充分发挥“奥林匹克”品牌价值,带动三个地区实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

  我们在同步规划、同步创造的同时,更加注重定期总结成果,发布报告。2021年6月23日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2020)》,赢得良好社会反响和国际社会积极评价。聚焦赛时宣传,发布《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报告集(2022)》和案例报告集,全面立体宣传展示北京冬奥会近7年筹办工作惠及百姓生活和城市发展的筹办成果和亮点遗产,全面提升北京冬奥会国际影响力。

  新京报记者 吴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