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2: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2: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冰雪五环》

冰雪五环破冰升腾

2022年02月05日 星期六 新京报
分享:
一滴墨从天而降,幻化成“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腾气象。 新华社记者 陈益宸 摄
激光雕刻定格在2022年冬奥会举办地名称,随着冰球运动员的挥杆,冰球冲出,冰立方在激光雕刻效果下渐渐碎裂。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的“冰雪五环”环节上,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在冰立方中破冰而出。新华社记者 孟永民 摄

  一滴墨从天而降,幻化成“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奔腾气象。飞流直下,奔汇成“冰”。当其升至最高点时,激光点亮为冰立方。水墨动画风格的运动人形和冬奥会历届举办地名称在冰立方中变换闪烁。

  随着冰球运动员的挥杆,冰球冲出,冰立方在激光雕刻效果下渐渐碎裂,一个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在冰立方中雕刻出来,破冰而出。如同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消除隔阂,彼此相知相融。

  “有科技含量、有文化韵味、又有炫酷的现代感。数字光影的‘冰雪五环’与‘巨型雪花’交相辉映,这是人类文明与奥运精神的交流与对话。”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对该环节的创意设计这样评价道。据新华社

  揭秘

  太曲折、太艰难 设计400多版

  回忆“冰雪五环”环节设计过程,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感叹“太曲折、太艰难”。“创意中,大到‘黄河之水’的视觉图案设计、‘冰雪五环’的屏幕拼接,小到如何使‘冰立方’撞击形成的碎冰‘跳跃’更为灵动,都需要细致的数字设计和研究。”

  王志鸥举例说,“团队先形成以项目管理、视觉设计、多媒体设计、装置设计等工种为构架的研究小组,对该环节的动态演绎制作80余版,设计效果图400多版,完成动态视效内容3000多秒。屏幕中的水流图像,是经过图像处理算法,机器‘学习’大量中国传统水墨画,建立水墨纹理特征模型,以此生成风格化的山水图像。我们将三维动画转化为激光机需要的点位数据,并实现快速的效果迭代,满足创意更新需求,这是数字科技对中国传统水墨风格的解构与重塑。”据新华社

  不断“减重”总计约3吨

  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从冰立方当中雕刻而出,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据北京日报报道,奥运五环长达19米、高8.75米,厚度却仅有35厘米。它依靠鸟巢上空的威亚系统43秒稳稳升至13米高,悬挂在半空,最终缓缓沉入舞台之下,下落时摆动幅度不超过7.5厘米,升降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考虑到威亚系统的承重能力,五环要不断“减重”,但更换轻便材料后,其抗风性能又会下降。此外,导演团队对五环视觉效果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最终参考航天结构设计的方法,经过反复迭代,“冰五环”的图纸终于定稿:它总重约3吨,骨骼为铝合金桁架,既坚韧又轻巧,内部是360度无死角的LED显示屏。可以实现任意画面的显示,为导演团队留出最大限度的创作空间。最外层的扩散板为显示屏做了“美颜”。保证视觉效果清晰而柔和。

  水墨艺术赋予“冰立方”

  对于水墨动画风格的运动人形的设计,据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高妍玫教授介绍,按照“以水墨形式赋予人物传统质感和生命精神”的设计要求,他们通过对历届冬奥会运动项目中动画内容表现进行人形定帧,并尝试通过宣纸水墨手绘和数字水墨笔刷两种形式进行视觉描绘。

  最终,通过近2000张宣纸上用毛笔进行人形绘制、在超过1万张纸上进行毛笔书法练习后,团队运用中国传统“观象取意”方法提炼出运动人形内在的“神情”“妙意”。

  2022年1月,按照国际奥委会观摩意见和张艺谋导演“突出书法书写质感”的修改要求,团队强化水墨人形制作的“力量感”“书写感”。在测试近千张的纸质效果、绘制近三万帧数字动画后,数字笔刷被赋予毛笔字“骨气雄强、飞动之态”的“内力”,同时确保动画中运动动态的高度流畅和体育精神的充分体现。据新华社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