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论
当北京冬奥会遇上虎年瑞雪,在对赛事保障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能进一步激发赛场内外的冰雪热情。
瑞雪飘京城,冬奥添喜气。北京冬奥会赛事正酣,虎年第一场雪也适时而来,为冬奥赛场营造出更加浓郁的冰雪氛围。而据中央气象台消息,预计未来几天,北京和河北将有一轮明显的降雪天气。
此次冬奥会,除了在北京市区内进行的冰上项目外,北京延庆赛区、河北崇礼赛区的雪上项目均在野外山地举行,易受天气影响。对此,北京冬奥组委表示,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尽可能保障好赛事正常进行,也保障好运动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的安全和健康。
当冬奥遇上降雪,从意境上讲,可能是最好不过了。此前,除夕前夜的那一轮降雪,就被人们感叹是拉满了冬奥气氛,为即将开幕的北京冬奥会增添了一份唯美与烂漫。
如今,冬奥会正式比赛期间,作为赛区的北京、河北又将迎来降雪天气,这或许让运动员们更能感受到“身临其境”的冰雪世界,也更好地领略冰雪中的北京魅力。
对市民来说,降雪天气也将激发赏雪、观雪的情致,而滑雪、打雪仗、堆雪人等天然冰雪活动场景,也一定程度顺应了人们观赛之余的参与热情。这未尝不是大自然对于冬奥氛围的一种直接烘托。
而普通人的户外冰雪活动,与冬奥赛场内运动员的精彩比拼,形成互为呼应的曼妙场景,可谓别有一番景致。有理由相信,遇上虎年瑞雪的北京冬奥会,将给所有运动员和市民,留下更深刻的冬奥记忆。
当然,降雪天气也给赛事保障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冬奥会虽离不开雪,多数比赛项目也都与冰雪有关,但并不意味着比赛期间的降雪越多越好。
事实上,从历届冬奥会看,部分比赛受天气影响而推迟甚至取消的情况,也较常见。如2002年美国盐湖城冬奥会,就因恶劣天气导致部分比赛项目多次延迟;2006年,意大利都灵冬奥会也有项目因雨雪天气推迟比赛;上一届的韩国平昌冬奥会,高山滑雪等多个项目则因大风而延后。
这主要是由于,相较于夏季奥运会,冬奥比赛项目对于气象条件要求更高。如降雪、气温、风速、能见度等气象要素,不仅对运动员人身安全、赛程安排、比赛成绩、雪务工作有直接影响,也将为空中医疗救援、电视转播、城市运行的能源供应和交通运输等外围保障工作增加更多不确定性。
不过,正如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发言人所回应的,对于降雪天气可能给此次冬奥赛事带来的影响,我们也不必过于担心。
首先,此次降雪天气过程完全在“预料之内”,各方也早就做好了“未雪绸缪”的预案工作。像目前北京相关部门在扫雪铲冰、供热服务、电力保障等方面都已准备就绪,同时倡议市民参与扫雪除冰志愿服务;其次,科技赋能气象服务,为冬奥赛事的安全保障提供了坚强后盾。
比如,为满足冬奥对气象服务的需要,我国冬奥气象科技团队研发出了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型、人工智能误差订正模型等关键技术方法,更首次实现了“百米级、分钟级”业务天气预报能力。这是精细化预报赛区天气的有力支撑,大大增强了应对不利天气的主动性和能力,也为极端天气下及时启动赛程变更程序提供了科学依据。
有完善的预案准备,有精准的气象服务,可以相信,降雪天气对于冬奥赛事的不利影响将被降到最低。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赛事的正常进行,运动员、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等的安全与健康,都能得到有力保障,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依然可期。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雪”历来代表着祥瑞之气。赛事正酣的北京冬奥会遇上新一轮降雪,有望进一步激发赛场内外的冰雪热情,让人们更加直接地感受到冰雪运动的魅力。而这无疑也是我们举办冬奥会的根本价值之一。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