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6:科技冬奥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B06:科技冬奥
下一篇

开闭幕式幕后航天人

导演团队负责精彩 我们负责成败

2022年02月16日 星期三 新京报
分享:
项目人员铺设开幕式地屏。受访者供图
火箭院工作人员安装吊装设备。受访者供图

  “昨天是第一场全流程排练,周三周五都还会排练,周日就是正式的演出了。”2月15日上午,在刚刚结束一场会议的工作间隙,张雯雯接受了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采访。她所说的“演出”,指的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

  2月4日,在北京冬奥主火炬点燃的一瞬间,张雯雯忍不住泪洒现场。“两年时间里,‘战友’们的辛苦和付出就像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幕幕地飞过。”她描述当时的心情。

  张雯雯所在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火箭院”)奥运专项办公室,承担了2022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舞台、空中设施、地面显示系统等多达11个项目的技术保障任务。“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用技术把导演团队的创意变为现实。”她解释道。

  除了技术保障,航天人带给冬奥的,还有首次用“航天模式”管理产业项目的创举,以及为国家发光发热的“航天精神”。张雯雯的朋友圈记录了冬奥倒计时的数字逐渐缩小,从上百到一百,再到几十,最后到五、四、三、二、一。现在,倒计时已经结束,而张雯雯们的冬奥时间,仍然在紧张和有序中进行着。

  开闭幕式是“万万无一失”

  说起即将到来的闭幕式,张雯雯用技术人特有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信心:“从整个闭幕式的流程和节目的编排来看,它不像开幕式有那么多次的大规模机械动作,相对来说风险也要小一些。”

  动作,风险,这些都是火箭院奥运专项工作人员心头的关键字眼。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导演和演员团队负责的是精彩,而我们负责的是成败”。

  作为航天人,与成败、风险打交道,不是什么稀罕事。但灯火璀璨的奥运开闭幕式,对于他们的挑战甚至可能要比发射火箭更大。“火箭发射如果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我们还可以延期,选择下一个时间窗口。但奥运开闭幕式没法延期,而且也只有一次性的展示机会,所以压力还是非常大的。发射火箭的要求是万无一失,开幕式的要求则是‘万万无一失’。”张雯雯告诉贝壳财经记者。

  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万人一杆枪”的执行力曾让全世界叹为观止。而今年的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没有采用 “人海战术”,参演人数仅为2008年奥运会时的20%。大量技术元素运用,带来满满科技感的同时,也让负责技术实现的火箭院奥运专项工作人员要面临的风险点大大增加了。

  以舞台为例,国家体育场“鸟巢”主舞台本身就是一块巨型LED屏幕,面积达到10552平方米,由超过4万块的LED模块组成。这些屏幕高分辨率、高刷新率、防水、防雪、防冻等特性,也让保障维护难度系数成倍放大,工程量是“2008年奥运会LED舞台的10倍”。

  前期测试时,有个别屏幕偶然出现了问题,在排除故障之后,专项办立即按照航天标准对全部工作进行了“归零”:所有流程从零开始,推倒重来,重新梳理,直到彻底排除所有可能的风险点。

  “我们一些下游的供应商对这种‘归零’的做法一开始是非常吃惊的,不理解为什么一个小问题发生后,就要全部从头开始。”张雯雯告诉贝壳财经记者,随着工作推进,他们也开始认识到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科学的管理办法,并且也都准备在未来的项目中借鉴航天的系统管理模式。

  航天人成技术与艺术之间那座桥

  “中国航天可以说是代表了目前我们国内最先进的科技水平。而本届奥运会闭幕式基本上全是通过科技的手段开完成创意的实现。”谈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为何能成为北京冬奥开闭幕式的技术“抓总”单位,张雯雯告诉贝壳财经记者,冬奥开闭幕式一共四场演出,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或者是一套解决方案,而是横跨十多个专业的系统工程,在奥组委看来,航天系统恰恰就有能够驾驭这么大这么复杂的立体交叉工程的单位。

  而除了像长征系列火箭这样的“国之重器”,以火箭院为代表的航天院所在民用科技和应用方面,也有四十多年的耕耘。让航天技术能够惠及民生,也是航天人一直在做的事情。不过,做惯了硬科技的航天团队,在面对长于艺术效果创意的导演团队时,也经历过最初的“阵痛”。火箭院技术保障负责人之一曹岭,在第一次与导演团队沟通后,发现自己“几乎一无所获”。

  一个“我们确定一下规格参数吧?”的提问,得到的回答可能是:“这里要一个晶莹剔透的感觉。”

  没有任务书,没有核心参数,目标变了,方法也要跟着“因地制宜”。奥运专项的同事们发现,技术与艺术间需要一座桥,航天人就是中间这座桥。面对11个大项的众多工作,火箭院冬奥专项团队先是形成技术方案,开展初样研制,再带着初样效果与导演团队沟通,然后再根据沟通结果进行方案迭代。“最初一个方案要迭代20多次,后来我们的方案可以给导演启发,产生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曹岭说。

  开幕式上令人耳目一新的冰雪五环,在最初的设计中,原本是要用光打在五环结构上。然而,被照亮的五环要怎样呈现流光溢彩的效果,一直困扰着导演团队和专项任务团队。在打磨方案的过程中,专项任务团队提出了一个大胆的“五环自发光”方案,将五环设计成一个巨型显示器,进而可以呈现导演想实现的任何效果。于是,就有了这个面积143平方米、重3.2吨、厚度仅有35厘米的冰雪五环,在“鸟巢”内冉冉升起的一幕。

  攻坚战:舞台精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航天人为了冬奥所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更多的还隐藏在幕后。

  “鸟巢”里那块面积创下世界之最的LED舞台下,是重约5000吨、近6层楼高钢结构焊成的钢铁骨骼,它支撑着舞台,并隐藏着冰立方等关键结构。“如此规模的钢结构舞台要足够稳定,需要一组横梁像手臂一样在侧面‘扶’住,但鸟巢建筑结构特殊,不允许搭建横梁。”地面舞台保障负责人赵劲彪表示。

  于是,工作人员就采取逐平方米测量标高、逐块屏幕测试稳定性的方法来焊接固定钢结构。炎炎夏日,阳光炙烤下,钢结构表面温度达到五六十摄氏度,工作人员一焊就是几个小时,不少人抵着钢结构的臂膀都烫出了水泡,硬是将这座世界最大的舞台精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冬奥一战,航天科技在民用领域的实力也迎来了高光时刻。但作为火箭院民用领域负责人的张雯雯坦言,自己在接受这项任务的时候,“我们首先想的还是冬奥会是国家这么重大的一项活动,在这么重要的一个历史节点,航天人能够参与进来,为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光和热。”

  现在,摆在张雯雯们面前的,除了接下来的三场“演出”,还有全部活动结束后对相应设备的拆卸和场馆原貌的恢复。“就像积木一样,拆的时候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实拆除比搭建的过程要更加危险。”张雯雯预计,拆除和恢复工作要一直进行到今年五月份。加上其他事务,火箭院的冬奥专项估计要到六月份才能结束。

  直到又一个炎炎夏日来临时,航天人以冰雪为名的奥运之旅,才算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

  ■ 幕后故事

  14年中国显示技术二次腾飞

  黄河之水倾泻而下,滚滚而来,再慢慢冰冻,聚集为冰立方,最后雕刻成奥运五环……这一幕正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的场景,由地屏、冰立方、冰瀑等构成了整场的舞台显示系统,LED显示技术下的8K超高清效果让现场沉浸感十足。如今,冬奥会闭幕式在即,重任仍在肩。“从2月5日2时,内部已经切换成闭幕式保障。开幕式我们准备了三个半月,闭幕式准备从2月5日到2月20日就15天,联排彩排没有间隙,我们压力极大。”利亚德集团冬奥会开幕式技术负责人王加志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称。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

  历时一个多月颜色校正

  开幕式地屏由利亚德、京东方共同提供,不同企业的产品如何兼容,也考验着参与方。王加志告诉贝壳财经记者,“为了让两家产品达成一致性,我们在航天科技某基地对LED显示屏产品进行了前后一个多月的颜色校正,首先用光枪采集两家屏体的RGB三个基色实际的光学指标,然后通过校色软件计算出两家产品的颜色重合区域,再结合导入的目标亮度值和色温值,调节主色和补偿色之间的配比,最终达到肉眼几乎看不出差异的效果。”

  此外,地屏安全性问题也需要考虑,“一般LED显示屏容易踩后变形,所以我们从箱体的设计来讲,改成铝合金承重设计,因为演出每平方米承重500公斤,人员、机械设备、舞台道具等都对设备承重要求比较高。我们通过特殊设计,包括从研发、安全角度来考虑,突破问题。”

  王加志表示,“为保障开幕式顺利举行,利亚德技术团队根据开幕式导演组需求,并结合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为LED地屏表面加装了防水、防滑、抗眩光、抗摩尔纹、防滑雾化面罩,为摄像转播提供全焦段无杂波、无干扰的纯净视频显示画面。”

  与巨头并肩赛跑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LED显示产业的一个原点或起点。之后,LED显示受到了各行各业的高度重视,尤其在艺术创作、大型活动和表演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带动产业迅猛发展。2008年行业产值小,如今中国市场至少有三四百亿元,而全球市场高达上千亿元。中国在LED显示领域的技术水平、产品研发能力和产能均走在世界前列。尤其在Micro LED新型显示技术出来之后,我国与韩国三星等巨头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利亚德集团董事长李军介绍。

  最直观的表现是,LED显示屏分辨率大大提高,2008年地屏画卷相当于4台高清电视拼接,而2022年冬奥地屏超8K分辨率相当于64台高清电视拼接而成。超过1万平方米的地屏是为冬奥会开幕式专门定制的特种LED显示系统,可以实现超高艺术表现力、超强可靠性与耐用度、超高安全性、超高清显示与超强色彩还原度。

  此外,显示产品更加丰富,长22米宽7米高10米的冰立方,重量达400吨,升降重量达180吨,升降载荷超过一般剧院大型升降台的8倍,是整个开闭幕式最大功率的驱动设备。其四周和顶部都是高清的LED显示屏,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最大五面体裸眼3D显示装置。

  “14年里,中国显示技术发生了巨大进步,LED显示屏分辨率大大提高,LED显示屏防护等级也大大提升。北京冬奥会是LED显示产业第二次腾飞的新起点。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LED显示技术得到了完美呈现,可以促进整个LED显示产品在全球的推广、销售和应用。中国显示企业可以借北京冬奥会之机,在全球大力推广LED显示技术和产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李军认为。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许诺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