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0:目击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10:目击

服务冬奥的爷孙志愿者

2022年02月17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2月11日,陶振国给外孙佩戴志愿者袖章。
2月11日,陶振国和郭笑宇整理共享单车。
2月11日,陶振国床头摆放着自己的志愿者肖像画。
2月11日,北辰西路,陶振国在给游客讲解报纸上开幕式当天的盛况。
2月11日,北辰西路,郭笑宇给外公在冬奥景观前拍照留念。
2月11日,郭笑宇在教陶振国英语。
2月11日,郭笑宇和姥姥姥爷观看冬奥比赛。

  今年78岁的陶振国最近很忙,忙着从报纸上学习冬奥知识;忙着去志愿者岗亭值班,向来往的市民、游客宣传北京冬奥会;忙着跟小外孙郭笑宇学英语,“冰丝带”、“冰立方”的英文是老爷子最近着重攻克的难点……陶振国是朝阳区奥运村街道的一名志愿者,在他的带动下,14岁的小外孙也加入了志愿者队伍,爷孙俩一起服务北京冬奥会。

  “我正在看报纸,这上面写得特清楚,北京冬奥会的冰面原来是这么打造的……”记者采访时陶振国正在看报纸,他认为冬奥会期间看报是学习的过程,“既然是冬奥志愿者就得掌握专业知识,不学习哪能行?”其实从冬奥会开幕前,陶振国就开始学习了,已经搜集了30多份冬奥报纸。

  每天下午2点到3点,是陶振国“上班”时间。他从家步行到志愿者岗亭,把头一天整理好的四五份有冬奥内容的报纸展开,供来往的市民阅读。“还有路过的老人特意问我,有2月5日,也就是开幕式第二天的报纸吗?我说,这肯定有啊!”3点“下班”后,陶振国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社区,在社区当志愿者,码放共享单车、在公交站值勤……老爷子忙得不亦乐乎。

  陶振国和志愿者“结缘”于2006年,当时刚退休的他搬到了奥运村街道,正赶上街道要成立志愿者队伍宣传北京奥运会,热心的陶振国便成了一名社区志愿者。2007年,因志愿服务中的良好表现,陶振国代表奥运村街道党员发了用微笑服务奥运的倡议。此外,陶振国还积极发起、参与“1+1”结对子帮扶工作,围绕“尊老、敬老、爱老”开展志愿服务。当时,陶振国所在的这个志愿服务队一共有23名退役老兵——年龄最大的77岁,最小的65岁。他们一对一对社区里23位八九十岁的老人进行帮扶。

  就在北京奥运会举行的头几天,陶振国家里传来喜讯,他的女儿生下一位奥运宝宝。14年过去了,当年的奥运宝宝如今成了一名中学生。随着北京冬奥会的到来,陶振国和小外孙郭笑宇商量:“要不咱爷儿俩一起当冬奥志愿者,宣传冬奥会。”姥爷的提议带动了孩子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和陶振国一起到志愿者岗亭服务。

  与此同时,孩子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给姥爷当英语老师。“要做好冬奥服务,不懂英语哪能行?所以我就让孩子教我说英语。这几天我在背‘冰立方’、‘冰丝带’的英语,不过还没背下来呢。”陶振国笑着说。

  现在,陶振国有一个小目标,就是着手准备“后奥运”时代的宣讲,他说:“我觉得要把志愿服务当成一项事业,所以我现在开始学习,等冬奥会闭幕了,我还想接着宣讲‘后奥运’。”

  A10-A11版采写/新京报记者 吴婷婷  A10-A11版摄影/新京报记者 王飞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