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社论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社论
上一篇  下一篇

冬奥冠军可遇不可求,但体育真的可以拓宽人生

2022年02月17日 星期四 新京报
分享:

  ■ 冬奥观察

  体育带来挑战,培养了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自律、专注、讲求效率的心理调适能力,这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

  冬奥会在如火如荼地进行,17岁的苏翊鸣、18岁的谷爱凌等新一代冰雪运动员的成长背景也随之受到关注。其实,不管家庭条件如何,在这些运动员的人生中,体育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条件者几乎玩遍了篮球、射箭、马术等多种项目。普通家庭如范可新等,从小也是爱玩爱蹦,家长支持她选择花费较少的“速滑”运动,最终成就了自己。

  获得冬奥冠军可遇不可求,天赋、环境、机遇虽非大多数人可以拥有,但这并不等于体育本身就只和少部分人相关。人人皆可参与体育,而体育可以拓宽人生。

  体育具有普遍性

  目前中国的教育体系中,在一些地方,体育往往意味着“强身健体”。同时也要看到,个体存在家庭、身体、性格、环境等方面的差异,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都不可复制。但无论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应该是放在首位的,这也是成功的根基。一些父母往往忽视体育培育,其实这反而是我们最容易做到的。因为不管什么家庭,体育教育都具有普遍意义。

  体育竞赛是最为直接的竞争,统一的规则带来极强的公平性。同时,在一般的社会活动中,体育竞赛对参与者最没有要求,这就意味着强烈的普遍性。参与者不仅要和他人竞赛,更要不断挑战和超越自己,很多时候比赛已经不是把别人比下去,而是为了成就自己。

  体育往往会带给我们超越自我、享受过程的精神,这种精神会时刻激励我们比以前的自己更好,内在驱动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因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体育带给人的最大收获除了强健体魄,更在于心理意志的反复锤炼。我们常说要培养人的意志品质,培养健康的心理、高的情商、团队协作能力,这些都不是靠书本、做题、考试能教会的,但是体育可以。体育带来挑战,培养了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自律、专注、讲求效率的心理调适能力,这些都是人的最基本能力,也是体育带给我们最重要的东西。

  体育本身是需要高度动脑的活动,越是进行体育训练,越需要讲求专注和效率。效率高,是因为够专注;而之所以够专注,是因为热爱和享受。想要做到这些,依靠的是自律和高效。而这种自律、自信、坚持、专注,正是体育精神的真实写照。

  打开人生另一扇窗

  体育也是打开人生另一扇窗的重要机会。范可新的家乡七台河,被誉为中国冬奥“冠军之乡”。范可新的同乡杨扬就曾说,“在这里,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一项运动上,当我们取得成功后,这个小地方的人们看到了希望。这已经成了地方文化”。七台河许多顶尖滑冰选手都来自普通工人和农民家庭,通过高水平的训练和参与,七台河矿工的孩子的人生选择不断得以拓宽。

  “知识改变命运”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但对于“体育运动能拓宽人生”,很多人知之甚少。即使没有机会很早接触到专业体育项目,也没有遇到名师选入体校,如果足够热爱,愿意投入,也能有所收获。

  这次冬奥会上有一位叫张嘉豪的选手,这位19岁才开始练习滑板滑雪的面包师,接触过滑板之后,就疯狂热爱上了这项运动。虽然起步很晚,但作为业余选手,他毅然开始向奥运会冲击。2021年,最后一个分站赛,他挑战失败,与几乎要摸到的奥运参赛资格擦肩而过。如今,27岁的张嘉豪作为高水平运动员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也要开始新的学期。对他而言,这不仅多了一种技能,而且多了一种选择。

  其实现代中国教育理论中对体育已经有了比较高的认知和实践,比如清华大学始终高度重视体育工作,把体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形成了清华体育的鲜明特色和“无体育不清华”的校园文化。

  就此去看,此次冬奥会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机会,希望中国的学生、老师、家长能认识到体育的意义,如若发现特长,则不妨培养这一优势,拓宽自己的人生。

  □张梦晨(学者)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