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
 
前一天  后一天

数字版首页 > 第A02:北京冬奥会闭幕式
上一篇  下一篇

北京冬奥遗产,为中国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之源

2022年02月21日 星期一 新京报
分享:

  我看冬奥

  

  北京冬奥会在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7大领域给中国甚至世界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2月20日晚,第24届冬奥会在北京完美谢幕。从2015年北京申办成功开始,7年间,北京冬奥会在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和区域发展7大领域给中国甚至世界留下了丰厚的遗产。

  北京冬奥组委发布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案例报告集(2022)》中,就收录了这7大领域中的44个典型遗产案例。这些遗产具体包含了冰雪运动普及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城市更新、志愿服务、包容性社会建设等方方面面。与此相关的各类具有教育和纪念意义的北京冬奥会实物遗产,未来还将留在北京奥运博物馆中。

  可以说,作为世界首个“双奥之城”,北京的冬奥遗产既是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遗产的继承与再利用,也将是中国甚至是世界其他城市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参照物与精神延续。

  展示了一个更自信的中国

  北京冬奥会展现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从2月4日晚的开幕式开始。张艺谋说,冬奥会开幕式更加强调“人民性”,更在意个体的表达。开幕式上放飞和平鸽的环节,让孩子们自主编排,尽情释放快乐,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少年的自信。而那些迎接各代表团入场的引导员们,在没有了束缚之后,显得更自由、更阳光、更活跃。

  青年人的自信,还体现在积极参与为北京冬奥会做志愿者服务这样的公共事务中。北京冬奥会共录用赛会志愿者18000多人,35岁以下青年占比为94%,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力军。他们活跃在赛场和街头,这些志愿风尚同样是北京冬奥会不可或缺的遗产。

  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走红,则体现了另一种中国文化的自信,冰墩墩的热销实则是中国文创产业的一次胜利。而从奥运场馆到奥运村,无处不在的科技力量则是中国在产业创新方面自信的体现。

  对于冰雪项目的科普,同样是北京冬奥会的重要遗产之一。冬季运动项目被纳入教学体系,截至2020年,全国冰雪特色校已经达到2062所。国家短道速滑队前教练王濛在此次冬奥会上的解说出圈,也极大地带动了国人对冰雪运动知识的兴趣。

  这让冰雪运动的产业化有了更多基础。同时,也能让产业带动区域的协同发展。作为京津冀城市群中的重要成员,北京冬奥会另一个共同的举办城市河北张家口在交通、产业、环境、文化、旅游等诸多方面同样获得了遗产,为赛后持续带动区域一体化长远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带动三亿国人参与冰雪运动

  “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已成功实现,这被认为是北京冬奥会最大的遗产。在2月20日晚的闭幕式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高度评价道:“我们欢迎中国成为冰雪运动大国。”这其中就蕴含着对中国冰雪运动具有广泛参与性的肯定。

  因为北京冬奥会,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上了冰雪运动。而为了达成这个目标,中国实施了“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引导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各有侧重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宜冰则冰、宜雪则雪;室内室外同步发展,促进冰雪运动区域互动合作,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推动冰雪运动“四季拓展”。

  这些措施让中国冰雪运动从北方地区扩展到了全国。报告显示,北方和南方地区冰雪运动的参与人数,分别为1.86亿和1.61亿,差距进一步缩小。这一南北变化不只是体现在群众参与度上,在专业冰雪运动员的籍贯中,也开始出现了大量非东北籍的运动员。

  当然,带动三亿国人参与冰雪运动的背后,也会带动国内的消费升级和冰雪经济的发展。如何让冷资源迈向“热经济”?这是北京冬奥会遗产的重要意义。借助北京冬奥会,中国的冰雪经济开始有所起色。《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显示,全国冰雪休闲旅游人数预计2021年—2022年冰雪季将达到3.05亿人次,我国冰雪休闲旅游收入有望达到3233亿元。中国正在成为“冰雪运动大国”。

  让体育赛事驱动城市更新

  过去10年来,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推动的城市更新,正在成为这些赛事的重要遗产。2012年伦敦奥运会,就是一个典型的一体化产城更新的案例。伦敦东区曾是工业革命时代伦敦的辉煌地,但随着火车制造业的没落,伦敦东区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一片萧条。借助2012年的奥运会,伦敦东区开始了城市更新,也开启了复兴之路。数据显示,花在伦敦奥运会上的每1英镑中,就有75便士是用来改善整个伦敦东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此次北京冬奥会同样在城市更新方面做了积极尝试。首钢滑雪大跳台坐落在首钢工业园内,而首钢工业园正是由北京百年老厂首都钢铁厂城市更新而来。作为我国工业的奠基者之一,它的转型升级起于2008年的夏季奥运会。彼时,为了筹办奥运会,首钢开始了外迁河北的征程。此次,首钢正式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合作伙伴,成为北京冬奥组委最高级别赞助商,这是奥运会赞助史上首次出现城市更新服务商类别。百年老厂借助冬奥会实现了涅槃重生。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称赞,首钢工业园区是一个“让人惊艳”的城市规划和更新的范例。

  首钢工业园区这种借助冬奥会进行城市更新的项目,也将给其他城市借助国际大型体育赛事推动当地城市更新带来更多的借鉴。国际相关研究和实践表明,包含体育场馆建设计划在内的多个城市更新计划均促进了城市中心人口的增长。这种城市更新通过布局体育、文化、娱乐、休闲等新兴产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形成了高端人才聚集所需的产业基础和生活环境。

  中国将成为“双碳”发展样本

  环境治理与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也是冬奥会留给北京的最大遗产之一。2021年10月,我国提出了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的时间表: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北京冬奥会无疑是中国向世界展示实现这一双碳目标决心的绝佳场合。

  北京冬奥会坚持“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竞赛场馆全部采用了绿色技术,100%使用绿色能源。场馆达到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并利用先进科技手段,降低场馆建设运行给环境、人员带来的不利影响,体现出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而冬奥会的交通工具更是全面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几乎完全由电力、天然气和氢燃料驱动,同时采用了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此外,此次北京冬奥会主火炬成为奥运会历史上最小主火炬,更是这种环保低碳理念最大胆也最具创意的表达,这必将载入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史。

  可以预见的是,中国必将以此次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充分利用冬奥遗产,积极引导民众开启绿色低碳生活模式,树立绿色低碳文明观,助力中国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的实现,也为世界“双碳”发展提供中国榜样。

  □谢良兵(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