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至今日,西南联大已彻底走出“被淡忘在历史烟云中”的状态。从长时间段看,对这所极具特殊性的大学的研究几乎是一种必然,它所蕴涵的巨大价值持续被挖掘,在大学教育、知识分子研究、文化创造等众领域给后来者留下重要启示。历经屈辱的南渡、西迁,在民族危难之际,三所高等学府的知识分子(及学生)如何自我定位,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是时局向他们提出的问题,他们也做出了智慧的选择,如姚丹在《西南联大历史情境中的文学活动》中所说,“把文化创造看做民族存亡绝续的根本……是全体联大人的共同思路”,因此,联大知识分子“以文化创造和文化传播为自己的主要历史使命和精神传统”,他们相信,文化延续与创造所汇聚而成的文化血脉将在未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西南联大相对独立自由的校园里,在坚毅汹涌的创造之潮中,有一个格外活跃的群体,由老师卞之琳、冯至、燕卜荪等人和学生穆旦、王佐良、杜运燮、郑敏等人组成,他们潜心研究诗歌,体味个人与时代经验,借鉴艾略特、奥登等现代诗人的创作方式,寻求着新的诗学意识,激发着生命、同时激发着汉语的内在活力,最终开拓了中国现代诗的疆域。录有24位联大诗人作品的《西南联大现代诗钞》的编者之一张同道在“编后”中说:“由老师和学生共同构成的校园诗人群把西方现代主义诗学引进中国新诗,在暗黑重压下坚定而自信地歌唱自由、苦难和土地,拷问自我的矛盾灵魂,成为现代诗学与中国泥土融合的支点,促使中国新诗现代化,创造了中国现代诗的一个高峰。”如今,当我们进入《诗钞》中的一首首诗,除了欣赏诗人们审美创造性的魅力,更可以感受到鲜活留存在诗行里的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以及诗人们在时代语境中焦灼又通达、痛苦又绚丽的内心。
更多详细新闻请浏览新京报网 www.bjnews.com.cn